摘要:10月9日晚,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新编锡剧《周处除三害》在宜兴保利大剧院精彩首演。该剧由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出品,以宜兴本土历史典故为核心,用创新艺术表达让千年经典焕发时代活力,首演现场不仅座无虚席,更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到场,成为宜兴文化
10月9日晚,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新编锡剧《周处除三害》在宜兴保利大剧院精彩首演。该剧由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出品,以宜兴本土历史典故为核心,用创新艺术表达让千年经典焕发时代活力,首演现场不仅座无虚席,更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到场,成为宜兴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
“阳羡有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中这段记载,是宜兴人熟知的历史记忆。剧中,主创团队打破传统叙事框架,以“请、虎、蛟、照、除”五幕结构重新梳理故事脉络,将周处“杀虎斩蛟—见邻庆贺—觉醒求变—终成贤臣”的人生轨迹,提炼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成长主线,让故事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备现代观众易共鸣的情感逻辑。海报上“武面”的凌厉与“文面”的澄明形成鲜明对比,更直观隐喻了周处“祛心魔、明己志”的蜕变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这部锡剧与此前大热的同名电影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有趣呼应——电影以“当代版周处”实现经典的“现代转译”,而锡剧则聚焦“在地回归”,用悠扬的锡剧唱腔、细腻的身段表演,还原周处故事与宜兴的深厚渊源。正如宜兴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宗伟方所言,周处家族与宜兴关系密切,西晋时其子周玘因平叛功绩促成“义兴郡”设立,后改称“宜兴”沿用至今,国山上的《禅国山碑》更留存着周处主持禅礼的记载,这些本土历史细节也为剧作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色。
为让传统锡剧贴近年轻观众,主创团队在内容与传播上双管齐下:内容上融入爱情、梦想、个人成长等年轻群体关注的话题;传播上则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发布精彩片段、幕后花絮等短视频,成功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团长郑挺透露,排演期间团队以“白加黑”模式精雕细琢,副团长陈庆(饰文周处)、演员赵静(饰芙蓉)、徐勇(饰武周处)等骨干与新生代演员共同打磨角色,力求在守护锡剧艺术根脉的同时,赋予其当代生命力。
首演当日,出品方还同步举办学术研讨会,围绕“传统锡剧的历史叙事与当代表达”展开深入探讨。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多次担任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评委的周光等专家学者与会,为这部新编锡剧的后续打磨与传播建言献策,也为宜兴本土文艺创作的发展注入了专业力量。(何小兵)
来源:何小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