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年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5年前说“进了大厂就安稳”,2年前说“考上编制就幸福”。一路走来,我们似乎总在追寻下一个“岸”,满心以为抵达那里,人生就能一劳永逸。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
10年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5年前说“进了大厂就安稳”,2年前说“考上编制就幸福”。一路走来,我们似乎总在追寻下一个“岸”,满心以为抵达那里,人生就能一劳永逸。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
前阵子和一位中传毕业的朋友闲聊,她给我分享了一则视频:两个985院校毕业的女生,一个毕业5年,存款仅有5千;另一个中传硕士,竟在火锅店做保洁。视频里,她们笑容满面,说着:“别人说我们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让人生快意的是穷困潦倒还要抬头望月 。”
这视频一发布,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觉得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有人羡慕她们的勇气,而更多人则满心困惑:为何连985高校的毕业生,都难以觅得一份“好工作”了呢?
这不禁让我忆起去年那组令人惊心的数据:2022年,中国考研人数高达457万,创下历史新高;国考最热岗位的报录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00:1。年轻人仿佛都在拼尽全力,游向那个看似安稳的“岸”。
但残酷的真相却是——人生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上岸”。
2018年,我的一位学弟以全省前500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那时,他自信满满地对我说:“等考上武大,一切就都好了。”可到了大四,他却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保研、出国还是进大厂?每一条路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2021年,他如愿拿到了某互联网巨头的offer,当时他又告诉自己:“等进了大厂,人生就稳了。”可去年再见到他时,他却在纠结是否要辞职考公,只因“35岁危机就像一把剑,时刻悬在头顶” 。
中国人的一生,仿佛总是在“上岸”的征途中——中考、高考、考研、考公、买房、结婚……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心心念念要抵达的“岸”。可当你真正“上岸”之后呢?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深刻指出:“终点思维是中国年轻人焦虑的重要来源,总认为存在某个终点,一旦到达就能获得永恒的幸福 。”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公务员辞职人数超过1.2万,同比增加15.6%。为什么他们要离开这看似安稳的“岸”呢?一位从体制内辞职的科级干部向我坦言:“那种所谓的确定性正在逐渐消失,而内心的虚无感却与日俱增。”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 2022年,全国120万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 未来20年,现在60%的工作岗位可能消失;
• 35岁以上互联网从业者中,45%面临职业危机。
我们本能地追求确定性,可如今,却正遭受着不确定时代的全面冲击。
我认识一位外贸公司的老板,2019年时,公司年入千万,他也购置了别墅豪车,那时的他觉得人生已然“上岸”。然而,疫情突如其来,三年间亏损2000万,别墅也不得不抵押出去。去年,他果断转型做短视频,如今又做得风生水起。
他感慨地告诉我:“哪有什么真正的岸?不过是从一个浪头跳到另一个浪头罢了。学会游泳,远比找到岸更重要。”
这话让我不禁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叙事经济学》中的观点:社会流行的叙事会改变经济行为。当下,“上岸”叙事正让年轻人陷入无限的焦虑循环。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1. 发展“可迁移能力”,而非依赖平台光环
朋友小张,在报社做了10年记者,随着纸媒的衰落,他一度失业。但凭借着出色的写作能力和深厚的行业认知,他迅速转型,成为了多家企业的内容顾问,收入也实现了翻倍增长。要知道,平台会有兴衰,职位也可能消失,但真正的本事,永远是属于自己最坚实的依靠。
2. 建立“多支柱生活”,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在豆瓣“FIRE生活”小组里,很多人都在实践“ABZ计划”:A是主业,B是副业,Z是保障。一位组员分享道:“我在国企上班作为A,晚上教钢琴当作B,理财收入作为Z。如此一来,任何一环出现问题,生活都不至于崩塌。”
3. 培养“韧性”,而非追求“顺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真正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并非智商或运气,而是韧性——从挫折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数据表明,创业失败后再创业的成功率会提高30%。人生本就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非一帆风顺的直线。
回头再看那两位“985毕业5年存款5千”的女生,她们真的就失败了吗?实际上,其中一位后来出书、拍摄纪录片,成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另一位则转型做视频编剧,作品播放量突破百万。
她们的故事并非简单的励志片,而是一部深刻的启示录——当你勇敢地放下“应该怎样”的陈旧剧本,才有可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去年爆火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二舅从未有过所谓的“上岸”时刻,却始终在生活的浪潮中奋力“游泳”。他做过木匠,修过电器,如今还涉足直播领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都能积极适应,始终认真地生活着。
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这不仅是就业形态的重大变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从执着于寻找岸,到学会在浪潮中自在游泳;从一味追求确定性,到在不确定中勇敢创造可能。
写在最后哲学家齐美尔曾说:“最高境界的生存,是在激流中保持稳定。”
那个你一直以为的“岸”——考研成功、进入体制、结婚生子,当你真正抵达后就会发现,它不过是河中央的一座沙洲。水流不断变化,沙洲的形状也随之改变。
十年前,我们天真地以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五年前,我们笃定“进了大厂就安稳”;两年前,我们又深信“考上编制就幸福”。然而,这些所谓的“岸”,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当你靠近,便会瞬间消失。
人生没有终极的岸,有的只是此起彼伏的浪。与其耗尽所有力气,游向那个随时可能消失的岸,不如学会在浪尖翩翩起舞。因为真正的幸福,并非属于某个特定的终点,而是属于整个人生的航程。
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才是生活的真实模样。而真正的上岸,是你深刻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你最坚实的岸 。
来源:天津老头爱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