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叔今年55岁,刚退休没多久。一次家庭聚餐,他和老朋友们聊起身体健康,谈着谈着话题绕到了性健康上。李叔笑着说:“我身体挺好的,就是偶尔有点排尿不适,但年轻时候没注意这些。
李叔今年55岁,刚退休没多久。一次家庭聚餐,他和老朋友们聊起身体健康,谈着谈着话题绕到了性健康上。李叔笑着说:“我身体挺好的,就是偶尔有点排尿不适,但年轻时候没注意这些。
你们知道,性传播疾病其实很普遍吗?”在座的几位反应不一,有尴尬,有好奇,有满不在意。
其实在生活中,“性传播疾病”似乎总是带着羞于启齿的色彩,让人觉得离自己很远。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报告的性传播疾病病例超过120万例,而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而许多中老年人,由于缺乏健康观念,也成为了高发人群。
有些疾病甚至在“悄无声息”中开始影响身体健康,等症状一明显,常常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那么,到底有哪些疾病能通过性传播?真的只有大家熟知的那几种吗?
不少人以为,性传播疾病就是“艾滋病”或“梅毒”。其实,性传播疾病(STD)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一类感染疾病,总数已超过20种。在中国卫生健康部门规定中,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等均为重要监控对象。
三种最常见、最值得特别警惕的性传播疾病包括: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在初期可能只是一个小无痛溃疡,很容易被忽略。潜伏期一般为1-2年,期间几乎无症状,但之后可波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皮肤、毛发、生殖部位溃烂、疱疹,甚至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引发严重并发症。据中华医学会报道,我国梅毒新发病例位居法定传染病前列,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常见症状有尿道分泌物异常、排尿刺痛,部分女性甚至几乎无症状。未经有效治疗可导致生殖系统炎症、不孕、关节炎等并发症。我国每年统计的淋病病例数也保持高位,报告发病人数逐年增长。
生殖器疱疹:这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导致,也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患者会在外阴、生殖器、大腿、臀部等部位出现瘙痒、灼痛、红疹、溃疡。其治愈难度较高,容易反复复发。数据显示,全球生殖器疱疹感染者已超过5亿,中国部分中老年人群检出率高达17%。
这三大“头号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高、感染隐匿、危害巨大。如果一味讳疾忌医或选择无视,极易导致疾病反复甚至恶化。
许多人问:“性传播疾病如果没什么症状,是不是就不严重?”其实,临床数据表明,性传播疾病初期确实很隐匿,但只要被感染,造成的危害却往往无法逆转。坚持无防护行为后,身体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部分人排尿灼痛,尿道或阴道分泌物异常,有异味,性生活时明显不适;女性可能出现异常出血、盆腔疼痛,甚至导致慢性盆腔炎,不育等严重后果;男性不及时治疗还可能造成前列腺炎、附睾炎,长期影响生殖健康及日常生活;梅毒早期仅为小溃疡甚至皮疹,拖延治疗则可累及全身,危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甚至诱发精神症状;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皮肤、黏膜多处糜烂,剧痛难忍,长期感染还有增加其他性传播病(如HIV)感染的风险。
据美国妙佑医疗国际统计,超过60%的性传播疾病患者或在感染后半年才自觉出现明显症状,此时传播链已无形拉长。而且约1/3的患者自行用药,结果反复感染、耐药风险明显提高。
正视性传播疾病风险,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才是维护健康的根本。专家建议,日常从这几点做起,效果更佳:
性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规范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阻断95%以上的性传播病原体;保持双方开放、坦诚的沟通,对于自己或伴侣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如实告知,切勿讳疾忌医;杜绝与多位陌生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减少交叉感染概率;发现生殖部位有不明溃疡、疱疹、分泌物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皮肤性病科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拖延;坚持“定期体检”,特别是有高危性行为或既往性病史人群,每年建议检测一次相关抗体和病原体;切忌带病“自愈”幻想,规范治疗是防止转为慢性和反复发作的关键;良好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避免共用毛巾、浴巾。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梅毒流行病学与预防》
《中国淋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
《生殖器疱疹流行现状分析》
《常见性传播疾病防控知识问答》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