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永济公园的夜幕被璀璨光影点亮,15米高的“天衢日近”古牌坊借科技之力重现雄姿,“涿水女神”灯组灵动眨眼互动,“桃园三结义”英雄群像与科幻列车灯组隔空“对话”——这场跨越千年的“光影盛宴”,不仅是涿州2025通会灯市多彩嘉年华的生动缩影,更是这座城市以“挖掘历
当永济公园的夜幕被璀璨光影点亮,15米高的“天衢日近”古牌坊借科技之力重现雄姿,“涿水女神”灯组灵动眨眼互动,“桃园三结义”英雄群像与科幻列车灯组隔空“对话”——这场跨越千年的“光影盛宴”,不仅是涿州2025通会灯市多彩嘉年华的生动缩影,更是这座城市以“挖掘历史,文旅搭台,消费唱戏”为路径,在灾后重生路上书写的自强答卷。
今年的通会灯市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下,以“传统灯会+现代运营”为内核,融合“文化+文旅+商业+演艺”多元业态,既成了承载千年文脉的“文旅IP”,更化作拉动消费增长、激活经济动能的“新引擎”,生动诠释着涿州人的感恩奋进与自强不息。
文脉赋能:从“非遗传承”到“国潮创新”,千年灯会焕发现代活力
通会灯市的根脉,从汉代萌芽、唐代兴盛,到明清借通会楼定名、清末民初跻身“涿州八景”,距今有上千年历史。这项民俗早已是涿州人刻在骨子里的集体记忆。面对新时代,涿州摒弃“复旧守成”的固化思维,以“保护不保守、创新不跑偏”为准则,走出了一条“历史文脉+现代表达”的新路径——以国家级非遗“自贡彩灯”为技术基底,以涿州历史文化为灵魂内核,构建“古建名景、人物传说、民俗文化、祈福互动、科技创新、亲子互动”六大主题板块,打造出“可看、可玩、可打卡、可共情”的沉浸式体验体系,让千年灯会从“老手艺展示”变身“国潮新地标”。
古建名景展区里,15米高的“五谷丰登”灯组以巨型花篮造型融合现代灯光技术,将国泰民安的愿景具象化;“涿州八景”灯组借动态光影让“通会灯市”“拒马长虹”等历史景观“复活”,游客驻足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涿州对话。人物传说板块更显巧思:15米的“涿水女神”灯组可互动眨眼,吸引游客纷纷打卡;12米的“桃园三结义”灯组搭配实景情景剧,让“三国演义从涿州开篇”的故事跳出书本;郦道元、赵匡胤等涿州籍历史人物的立体灯组配生平解说,成了生动的“沉浸式文化长廊”,逛灯会亦成了“学涿州历史”的过程。
民俗呈现同样“接地气、有温度”。灯组框架借鉴古建筑飞檐、斗拱形制,中式传统花灯与驴肉火烧、小笼包等涿州美食主题灯展同框,还原“通会灯市十里长街灯如昼”的盛景;非遗展演区里,1600℃铁水铸就的“打铁花”与“水上飞人火壶”表演碰撞,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织,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现场更有国潮舞乐、游客互动等环节,共同营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国庆中秋到涿州赏灯,成为国庆假期京津冀区域文旅市场的“C位”打卡点,让通会灯市也成为京津冀周边最“吸金”的文旅景点之一,直接带动了涿州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火爆。“我小时候跟着父亲看灯,只有简单纸灯笼;现在能看非遗、听故事,孩子比我还入迷!”市民的感慨,正是千年灯会在文化创新中“圈粉”新一代的生动写照。
10月1日通会灯市开园后,迅速爆火,当日累计入园游客达4.9万人,晚高峰入园游客近2.7万人。
文旅破圈:从“单一赏灯”到“消费闭环”,一盏灯激活一座城
“以前逛灯会,看完就散;现在能吃美食、买文创、看演出,玩一天都不够!”北京游客王女士的感受,道破了通会灯市的“破圈密码”——以“文旅+”为核心,构建“赏灯+消费+体验”全链条场景,让“一盏灯”成为拉动经济的“流量引擎”。截至10月2日早8时,通过短视频、社交电商、在线旅游服务等平台和线下运营,累计售票超10万张。
“国潮+美食”场景里,灯会将闲置多年的得闲古街打造成一条美食街,“全国美食地图”搬进灯会:涿州焖子、金丝挂毯糖等本地老字号排起长队,西安肉夹馍、成都钵钵鸡等外地美食圈粉无数,“舌尖上的涿州”展区日均接待超万人次,游客边吃边拍,朋友圈里满是“涿州打卡照”。同时,也成为国庆假期各大媒体的报道选题,更是全省登陆央视总台报道的文旅活动之一。10月2日15时,央视总台《新闻直播间》国庆特别节目《团结奋斗向复兴》播发《河北举办多种活动,丰富市民游客体验》,报道通会灯市盛况;19时《新闻联播》播发《欢度多彩假日,礼赞美好生活》,二次报道通会灯市80余组花灯惟妙惟肖。23时30分《晚间新闻》播发《河北:古城花灯“灯光秀”扮靓假期》,三次报道开园首日游客如织。
文创市集更是“文化变现”的窗口,以“桃园三结义”“涿水女神”为灵感的文创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热销,不少游客专为“涿州IP”周边而来;“国潮+演艺”则让体验感拉满,桃园三结义情景剧、国潮乐器演奏、汉服与机器人巡游交替上演,“一步一景一演出”的布局,让涿州灯会频繁“刷屏”朋友圈与抖音,在“看得见的光影”中传递“触得着的希望”,彰显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力。
自强担当:从“灾后重生”到“同心共建”,一座城彰显韧性力量
2025年的通会灯市,更承载着涿州“灾后重生”的特殊意义。经历“23·7”洪涝灾害后,涿州没有被困难击垮,反而以灯会为契机,向外界展示“重建家园、再创辉煌”的决心——这份决心,藏在“全链条、精细化”的保障里,更融在“社会参与、同心共建”的市民行动中。
为保障灯会安全有序,涿州组建多部门联动团队,织密“安全防护网”:国网涿州市供电公司成立45人应急队伍,新增10KV线路、24小时应急发电车待命,承诺“10分钟切换备用电源”;中国移动提前两周升级基站,核心区网络支持8000人同时连网,确保“逛灯不卡顿、拍照能发圈”;降雨天气里,执法局工作人员蹲守疏通雨水篦子,消防、卫健部门分别设备勤点、安排医护与救护车值班。
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融媒体中心按照“突破央媒、联动多级、多元呈现”的宣传思路,邀请21家上级媒体,央地联动,聚集本地自媒体大V,推动通会灯市从“区域关注”跃升为“全国热点”。截至10月7日上午10时,全网“通会灯市”发文总量超2400条,互动声量超4300万次,影响力值超2.16亿人次。
“到处都是工作人员,热闹又有序,涿州真棒!”游客的认可,是对“精细服务”的最佳褒奖。特别是面向北京游客,在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栏目、《北京日报》、京报网、北青在线、凤凰网旅游频道等媒体密集推介,形成了京津冀新闻媒体联动报道、互动传播的舆论场,让通会灯市迅速成为京津冀区域文旅市场的“C位”打卡点。
据统计,灯会累计吸引省外游客占60%,以北京、天津为主;40%为本地及省内游客。
这种温度,还体现在“坚持人民至上”的细节里:十一假期期间,65岁以上老人、1.1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入园;专门设置免费休闲游园区,还不定期开放灯会,让文化盛宴惠及更多人。“办灯会还想着我们老年人,这才是为民生办实事!”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初心。
涿州人的“主人翁意识”也从不缺位:大学生组建志愿者小队清理垃圾、引导游客,市民自发加入“护灯队伍”提醒文明观灯,开园至今无一起故意损坏灯组、乱扔垃圾事件,“爱护环境、文明赏灯”成了共识。
“看到家乡越来越好,就想多出份力,让更多人感受涿州的温暖!”志愿者的话,正是涿州人“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注脚。
未来可期:从“文化名片”到“发展引擎”,涿州书写新篇
通会灯市不仅让涿州收获“文化出圈”的热度,更让这座城市找准了“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路径。作为横跨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元宵节的“跨节盛会”,灯会将持续至2026年3月,未来还计划打造“灯会IP”衍生品,让“涿州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长远来看,涿州正以通会灯市为起点,探索“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方面深化京津冀文旅合作,将灯会纳入“京津冀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周边游客;另一方面依托“IP效应”发展文创、非遗产业,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目前,22家微短剧公司、17家北京润滑油企业入驻,中船涿州基地、中钢研涿州基地加速建设,“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更重要的是,灯会凝聚了涿州人的“城市认同感”——当外地游客为涿州文化点赞,当市民感受到家乡的活力与变化,“建设家乡”的热情愈发高涨。截至10月7日,“涿州通会灯市”相关话题在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阅读量和播放量累计超5000万次。
正如市人大代表赵静所说:“通会灯市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涿州人精神的‘凝聚剂’,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涿州定能写出‘古今交融、灯火辉煌’的新篇章。”
华灯璀璨映笑脸,拒马长歌展新姿。涿州2025通会灯市,是千年文脉的传承,是文旅融合的实践,更是一座城市自强不息、迈向未来的注脚。当传统与现代碰撞、文化与经济共振、市民与城市同心,涿州的明天,必将如通会灯市般,耀眼夺目、充满希望!
运营:高梓瑞
责任编辑:谢鹏 刘丽鸿
监制:王金玮
涿州融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涿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