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为电视剧《理想之城》题写片头字的视频,她反复书写49遍后才交出最终作品。她的书法作品取自清代伊秉绶,笔法有据可依,获得了不少书法专业人士的肯定。而在另一侧,刘晓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赵本山的一幅“龙腾凤锦”拍出92万元高价。普通观众为明星们的“才
泼墨挥毫间,一场关于艺术民主性与专业性的拉锯战正在社交媒体的点赞榜和拍卖行的天价成交中悄然上演。
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为电视剧《理想之城》题写片头字的视频,她反复书写49遍后才交出最终作品。她的书法作品取自清代伊秉绶,笔法有据可依,获得了不少书法专业人士的肯定。而在另一侧,刘晓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赵本山的一幅“龙腾凤锦”拍出92万元高价。普通观众为明星们的“才情”点赞,而书法界内部却对这些作品评价两极。
近年来,明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孙俪、夏雨到徐静蕾、赵本山,越来越多的演艺界人士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有的明星如孙俪,坚持练习隶书和篆书,作品有明确的师承渊源;而有的则被专家归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个人创作,还延伸到影视作品。《理想之城》《你是我的荣耀》《长安十二时辰》等热播剧的片头字均出自演员之手。明星们借助自身影响力,客观上推动了书法的普及和关注。
书法家樊利杰评价明星书法时表示:“如果明星按照正路来练书法,绝对会对全民书法普及和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会误导普通大众的书法审美,因为他们的流量太大,影响力太大了。”随着国际博物馆日“鹤铭讲堂”等活动的举办,书法的公共性被不断强化。而在2025年“书写荣光”书法大展上,书法与劳模精神的结合更彰显了这一艺术形态的大众化趋势。
在书法界内部,关于“什么是好书法”存在根本分歧。有书法家指出,部分明星书法属于“江湖书法”,缺乏传统功底。这些作品往往“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符合书法艺术的基本规范。与此相对,2025年的书法界正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撕裂。现代派书法家将书法简化为视觉符号的游戏,甚至脱离汉字载体,创作出被称为“丑书”的作品。
专业书法界也存在问题。部分书法家追求“陌生感、奇异性”的视觉冲击力,牺牲了书法的“神遇”效果。这种创作倾向导致书法与大众的审美距离越来越远。“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几千年来历史沉淀的最优秀的书法文化、技法、心得吸收过来,就很难达到艺术的高峰。”书法家樊利杰指出。然而,这样的专业观点在普通观众看来常常被视为“精英主义的傲慢”。
书法的本质是什么?南齐王僧虔曾有论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一观点揭示了书法艺术中形与神的基本关系。古人认为,“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技巧与性灵必须兼备,书法才能真正具有神采。然而在今人看来,这种平衡越来越难达到。当代书法发展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追求“速成”的心理取代了传统的“慢工”出细活;二是展览文化让书法的功能从“修身”转向“展示”。书法创作变成了视觉冲击力的竞赛。在2025年的书法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建立“技术、审美、人文、哲学”四维评价标准。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专业标准是否应该,又能否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南京明城墙砖文作为民间书法的代表,呈现出非文人化、非经典化的特点。这些出自普通文吏、工匠之手的文字,虽然缺乏规范性和审美自觉,却具有一种率真、粗犷的独特美感。专家衡正安指出,民间书法“是宽度,不是长度”。它丰富了书法的内容,扩大了审美的范畴,但不代表书法发展的方向。民间书法的价值在于为书法创新提供资源,但必须被融入金石学体系才能产生更高价值。清代碑学兴起时,取法民间书法成为风尚。但整个清代书法在碑学影响下,篆、隶等正书有较大发展,而行、草书体则成就不显。这一历史经验表明,民间书法可以拓展书法的宽度,但未必能增加其长度。
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书法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抖音、B站等平台涌现大量书法博主,以短视频拆解《兰亭序》笔法。这种“破圈”传播使书法从文人雅玩变为大众文化现象。
同时,AI技术正在介入书法创作。AI书法软件可以模拟名家风格,甚至生成从未面世的“王羲之新帖”。这种技术赋能既带来新的可能,也引发“技术能否替代人文”的争议。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一种“新传统主义”书法观被提出,主张回归汉字本体、重构评价体系、平衡创新与传统。但这种专业界的内部讨论,如何与大众审美实现对话?
书法教育也在转型。2025年正式实施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规范》将书法教学纳入科学测评体系。书法专业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也在推进。这些制度化的努力,试图在专业与大众之间建立连接。
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书写荣光”书法大展上,孙晓云表示:“书法界需要劳模精神,广大书法工作者应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一表态似乎暗示了专业书法的未来方向。而南京明城墙砖文上的那些朴素字迹,经历六百余年风雨洗礼,至今仍在向人们诉说一个真理:书法最终是书写时代的艺术,也是时代书写的艺术。
来源:名庐书社许高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