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14:30,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了邀请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10月10日14:30,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了邀请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陈 勇 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日常工作负责人、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
唐忠伟 市经济信息委总经济师
余朝洪 市商务委总经济师
罗德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党组成员 副局长
主持人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全国每两杯加工橙汁
就有一杯来自重庆
会上,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日常工作负责人、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两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高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市食农产业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在政策支撑方面,系统构建并持续完善“1+4+N”政策框架,即以一个总体意见为统领,“黄金十条”“金融10条”“火锅11条”及数字化转型等专项政策为支撑,配套N项细化措施,形成覆盖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今年重庆迭代升级“黄金十条”,新增出口贸易、冷链物流等支持政策,着力破解企业在融资、物流、出口等方面的现实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也会在16号上午开幕式上由市财政局对新的“黄金十条”进行发布。
在产业集聚与竞争力方面,推动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特色产业提质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引进金沙河面业、中粮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重庆从粮油主销区加快向产销平衡区转变,更好保障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依托三峡库区独特气候,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带动300多万果农增收,全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加工橙汁都来自重庆。
在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上,建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业产业强镇45个,打造市级数字化车间53个、智能工厂10个,并推动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火锅食材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品牌培育与市场拓展方面,连续举办“爆品”发布、工业设计大赛、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助力产品迭代与价值提升。“梅见”青梅酒成长为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果酒品牌,年销售额突破十亿元;涪陵榨菜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肉类罐头进入新加坡市场,重庆食品农产品正以更高品质走向世界。
下一步,重庆将围绕打造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标,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
强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深入实施“头羊计划”,推动七大产业链集聚发展,外引内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完善物流体系,升级冷链物流设施,加强产销对接,拓展内外贸规模。
是持续打造“爆品”、培育品牌,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迭代优化惠企政策,强化基金引导,同时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推动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重庆味道,为你而造”
重庆产业新名片这样香飘四方
会上,市经济信息委总经济师唐忠伟介绍,近五年来,重庆规模以上调味品产业产值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8.8%,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00亿元,调味品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在10%左右,培育了4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加速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跃升。
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重庆调味品产业加速发展,提升“重庆味道”辨识度,让重庆“好味道”香飘四方。
筑牢本地优质原料供给,让“好味道”有好来源。
重点发挥调味品林木良种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用好花椒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艳椒”高辣椒素品种,鼓励生产企业与原料重点产区、优质基地深化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丰富品种品规,建设一批花椒辣椒规模化、机械化干制生产线,增强本地特色优质原料供给能力。
深化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让“好味道”有“好基因”。
积极推进建设调味品产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风味成分研究、加工技术的创新,推动构建重庆调味品标准体系。鼓励领军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引导在渝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调味品相关专业,推动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攒足“人才底气”。
构建优质企业培育梯队,让“好味道”有好链群。
聚力培育领军链主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政策、资源、要素支持力度和培育服务,增强企业强链补链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引育补强特色香辛料精深加工、调味品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板块,促进产业共生共融。
持续擦亮“重庆味道”招牌,让“好味道”有好生态。
积极创设研学、工业旅游等体验场景,让市场和广大消费者对“重庆味道”的认知更加鲜明。规划建设面向全国的调味品全产业链数智贸易市场,让原辅料产地、产品生产、商贸流通信息更加透明畅通。同时,将在本次食农产业生态大会上发布“重庆味道”特色味型清单,举办重庆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进一步营造重庆调味品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更好塑造“重庆味道·为你而造”产业名片。
政府当“红娘”
重庆建立产销对接机制
会上,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介绍,市商务委作为本次生态大会的支持单位,主要从政策支持、资源对接、活动赋能三个方面为大会在产销对接上提供全力支撑: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了促进食品及农产品销售的工作措施,建立产销对接机制,收集发布食品及农产品产销信息,向市场经营主体推送。我们组织流通主体与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精准对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以市场化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聚焦涪陵榨菜、三峡柑橘、巫山脆李、潼南柠檬等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支持区县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及爆品发布活动,与大型商超、果品市场以及大型经销商、采购商建立合作关系。在此次生态大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重庆也将为参与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和解读服务,确保企业能充分知晓并用好政策红利。
巫山脆李。
在资源对接方面,主动担当“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为大会导入相关资源:
一是组织采购力量。我们邀请了重百、永辉等市内外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知名电商平台及供应链企业的采购负责人组团参会,他们带着明确的采购清单和合作意向。比如,来自山西、天津等地的经销商计划采购火锅底料、火锅食材、地标食材系列产品超50吨;重庆小天鹅、刘一手、莺花渡等本地知名连锁品牌,也计划为旗下门店采购火锅食材超10万斤。
二是导入电商直播资源。我们支持大会构建“线上直播+线下订货”双通道模式,推动“2025爱尚重庆·万物直播季”与生态大会联动,广泛动员区县“三农网红”、“新农人”参与大会直播活动,集中资源为本次生态大会造势,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三是推进采购帮销。利用鲁渝东西部协作、区县对口协同发展、市级帮扶集团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各类帮扶资源,加强对区县农特产品的采购帮销。
在活动赋能方面,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加“黔江鸡杂”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论坛,“荣昌卤鹅”、“忠州豆腐乳”、“诗仙太白”、“云阳早面”等企业“爆品”发布等重点活动,助力“重庆爆品”打通线上线下多元渠道,推动产品从“流量”转化为“销量”,从“资源”转化为“效益”。
图源:惠游重庆。
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
重庆构建食品产业
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罗德勇介绍,2023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围绕服务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守牢安全底线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连续两年在国家食品安全评议考核中获评A级,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下一步,重庆将聚焦“标准、质量、品牌、安全”四大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实施安全护航、标准引领、品牌助力、准入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变革、市场净化“七大行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服务职能,重点推进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标准引领。围绕火锅牛油、江津白酒、合川米粉等重点品类,加快制定和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比如这次食农产业生态大会上我们将发布《火锅牛油生产技术规程》《江津白酒生产技术规范》一共等15项地方标准。同时,我们将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榨菜(腌渍和压榨的蔬菜)——规格和测试方法》等国际标准落地实施。另外,我们也会加强标准宣传贯彻与跟踪评价,引导企业“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构建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标准体系。
抓好质量支撑。深入落实《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开展质量强链专项行动,推动城口老腊肉、丰都麻辣鸡、巫溪老鹰茶、奉节脐橙等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同时,要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建设,支持火锅食材、榨菜等质量检测中心做优做强,推动形成检验检测服务产业集群,为产业提供全链条质量技术支撑和保障。
抓好品牌带动。深化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依托商标品牌指导站,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品牌规划、维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组织优质地产品牌参加“西洽会”“智博会”等重点展会,提升“重庆小面”“涪陵榨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价值跃升。
涪陵榨菜。
抓好安全监管。我们将全面推进“渝食安”全链条智管平台建设,以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同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两超一非”、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