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带货自家酱却不吃?网友懵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9:42 1

摘要:我点开那段被顶上热搜的录屏时,直播间里的声浪正高。杨议举着瓶酱,瓶身上“杨家酱”三个字擦得锃亮。弹幕里突然飘过一句:“杨老师,为啥我吃了您这酱,跑了三趟厕所?”

半夜三点,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我妈发来条语音,带着点气鼓鼓的劲儿:“你看没看杨议直播?人家卖那杨家酱,有人说吃了闹肚子,他那解释,听着心里堵得慌。”

我点开那段被顶上热搜的录屏时,直播间里的声浪正高。杨议举着瓶酱,瓶身上“杨家酱”三个字擦得锃亮。弹幕里突然飘过一句:“杨老师,为啥我吃了您这酱,跑了三趟厕所?”

镜头里的杨议明显顿了一下,手里的酱瓶子转了半圈。“这个基本不可能。”他先把话撂这儿,接着又补了句,“万儿八千的人吃,有一个半个闹肚子也正常。”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可弹幕里的问号却越来越密。有人直接刷:“我全家都吃了,就我爸没事,我跟我妈都窜稀了,这也是正常?”

没等杨议接话,新的留言又滚了上来:“是不是黑粉捣乱啊?见不得人家好!”这话像是给了杨议台阶,他顺着往下说:“保不齐就是!现在这网络,什么人没有?”

就在这时,一条留言慢悠悠飘过,语气带着点委屈:“杨老师,我真是您老粉,打《杨光的快乐生活》就开始看。要不是您,我压根不会买这酱。”直播间的节奏忽然变了。刚才还在吵吵嚷嚷的弹幕,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我看着录屏里的杨议,他脸上的笑容淡了点,从桌角拿起一沓纸,镜头怼上去——是检测报告。“大伙儿瞅瞅,这是权威机构出的,各项指标都合格。”他的声音比刚才沉了些,“也许真不是酱的事儿呢?可能个人体质,可能天气热没放好。下次觉得好就买,不喜欢,咱也不强求。”

屏幕那头的我,摸了摸下巴。这事儿有意思。一个做喜剧的,卖起自家手艺的酱,本是情怀牌,怎么就闹成这样?

想起前阵子在菜市场,碰见个卖豆腐的老爷子。有人说他豆腐发酸,老爷子没急着辩解,先切了块新的让人尝,然后问:“您那豆腐放几天了?咋保存的?”听完对方说“放阳台晒了一天”,老爷子没说话,又切了块新的装袋,塞人手里:“这个不要钱,您回去放冰箱,明天再吃,要还酸,您来砸我摊子。”

两相对比,杨议这反应,总觉得哪儿差点意思。不是说检测报告不管用,也不是说老艺人不该维权。可当老粉带着疑惑来问,第一反应是“不可能”、“黑粉捣乱”,这就像往人心里塞了块没炖烂的酱肉,硌得慌。

要知道,买“杨家酱”的,有多少是冲着“杨光”那口天津卫的烟火气?是想起胡同里的街坊,想起家里的热乎饭。这酱瓶子里装的,可不单单是酱,还有老少爷们儿的念想。一旦这念想沾了“闹肚子”的疑云,再用“检测报告”硬邦邦地怼回去,就把那份情分也怼薄了。

说句实在话,做吃食生意,尤其是挂着“老字号”、“名人牌”的,谁没遇到过个把投诉?关键是怎么接招。是把人往“黑粉”堆里一推,还是真正把消费者的话往心里去?检测报告是给监管部门看的,给老百姓看的,是那份“不管是不是我的错,我都在乎你”的态度。

就像那位卖豆腐的老爷子,他没拿检测报告,可一句“您来砸我摊子”,比任何报告都管用。因为他把自己的脸面,和那豆腐的好坏,绑在了一起。

杨议最后说“下次好就买,不喜欢可以不买”,这话没毛病,买卖自由。可老少爷们儿心里那杆秤,称的不光是酱的咸淡,还有那份从屏幕里透出来的实在。谁也不想花钱买份不痛快不是?

这事儿过去两天,我妈又发来条消息:“听说杨家酱直播间改规矩了,专门设了个售后通道,说有问题先退钱再查原因。”我回了个“挺好”,心里却在想,这世上的买卖,卖的都是人心。那瓶酱里,是杨家的手艺,更该有杨家的温度。不然,再地道的老味道,凉了人心,也就真的“不喜欢可以不买”了。

来源:浓淡相穿的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