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打开股票软件,一眼看见大盘是红的,心里还挺高兴,结果往下一滑。白酒板块居然跌了2%,瞬间有点懵:这咋不跟着大盘走啊?身边不少朋友也在问,是不是白酒不行了?其实真不用乱猜,咱要是仔细看看最近的行业情况,就知道这下跌背后藏着4个挺实在的原因,每一个都有数据能对
早上打开股票软件,一眼看见大盘是红的,心里还挺高兴,结果往下一滑。白酒板块居然跌了2%,瞬间有点懵:这咋不跟着大盘走啊?身边不少朋友也在问,是不是白酒不行了?其实真不用乱猜,咱要是仔细看看最近的行业情况,就知道这下跌背后藏着4个挺实在的原因,每一个都有数据能对上,不是凭空来的。
咱先说说最直观的。库存和卖货的情况。中国酒业协会今年1月刚出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里写得很清楚,2024年酒业早就不跟以前似的猛涨了,现在不是比谁能开辟新市场了,而是大家在现有的盘子里抢生意,80%的酒企都觉得市场没那么好做。具体到数字上,19家A股白酒公司的存货,从2023年底的1485亿,涨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1527亿,虽说涨得不算特别多,但架不住库存一直在堆。更麻烦的是“价格倒挂”,就是300到500块、500到800块、800到1500块这几个常用价位的酒,经销商卖一瓶酒,到手的钱比当初进货价还低,换谁也不愿意多囤货啊,货卖不动,市场信心自然就弱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山西汾酒2024年营收还涨了12.79%,净利润涨了17.29%,但架不住整个行业都在去库存,这多少会影响大家对白酒板块的看法,毕竟钱都愿意往好卖货的地方去。
再聊聊政策的新变化,这事儿长期看是好事,但短期确实让市场有点“适应不过来”。今年6月1号,新的酱香型白酒国标(GB/T 10781.4-2024)就要正式生效了,这可是2011年之后第一次大改,要求挺严的。新规里明明白白说,酱香型白酒不能直接加、也不能间接加食用酒精,还得按工艺分成“大曲”和“其他”两类。大曲酱酒必须用糯高粱,制曲的时候温度得高,至少烤40天,堆在一起发酵时最高温度还得超过50℃。这规矩一出来,那些工艺不达标的小厂子就麻烦了,要么改工艺,要么就被淘汰。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的数据,新规实施一百天的时候,核心产区(比如茅台镇那边)合规的产能占比已经提到68%了,但这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得花钱调整生产、改标签,成本肯定涨,市场里的资金一看这情况,就先从白酒板块撤了点,怕短期有风险,这也是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个点得提。资金往哪儿流。股市里涨跌,说到底还是看钱愿意去哪。2024年白酒板块的吸引力确实没以前强了,时代财经今年1月报道过,有8只重仓白酒的百亿级基金,2024年整体规模缩了260多亿,光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就少了大概104亿。连张坤、刘彦春这些大家常听说的基金经理,都在调仓:除了少数基金加了点泸州老窖,大部分都在减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减五粮液的幅度甚至超过30%。为啥啊?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科技、新能源这些领域表现更活,政策也明确支持,钱自然就往这些地方跑了。尤其今天大盘整体是红的,资金更愿意去追涨得快的板块,白酒这边被“抽血”,可不就逆势跌了嘛。
最后一个是喝酒的人变了,这事儿慢,但已经开始影响市场了。以前主要喝酒的50后、60后,慢慢不怎么喝了,现在85后、95后成了未来的主力,可他们喝酒的习惯跟老一辈不一样:更爱低度的、小瓶装的,还特别看重性价比,贵的不一定买账。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卖得最好的是300块以下的酒,100到300块、100块以内的产品卖得特别火,反而高端酒的增速慢下来了。为了适应这个变化,茅台、汾酒这些大牌子也在调整,比如汾酒出了不少小瓶装的酒,还搞了敦煌联名的款,想吸引年轻人,但产品调整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的,短期看不到业绩变化,市场就先给出了调整的反应。不过这其实是好事,说明白酒行业在主动跟着消费者变,长期看是在攒劲儿。
所以说,今天白酒跌这2%真不是瞎跌,背后这四个原因都摆得明明白白,每一个都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撑着。而且咱得客观看,这不是白酒行业不行了,反而说明行业在往健康的方向调:去库存能让行业轻装上阵,新规能把乱七八糟的小厂子筛掉、提高酒的品质,资金流动是市场正常选择,跟着消费者变更是好事。就像山西汾酒,2024年省外收入占比都到62%了,长三角、珠三角那边卖得还在涨,青花系列光这一个系列就卖了265亿,这些都能看出来好企业的韧性还在。
其实总结下来,今天白酒这2%的跌幅,不是行业出了大问题,更像是调整期的“小喘气”。只要后续库存能慢慢降下来,酒企适应了新规,再跟上年轻人的口味,等资金回头看到这些实在的变化,板块自然会稳下来。咱普通看盘的,不用因为这一天的波动慌神,盯着那些真实的库存、销量数据,比瞎猜“行不行”管用多了。
来源:健康趣话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