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媒体记者在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参观采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请问省科技厅在推动商业航天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于洪文:商业航天是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赛道。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着力提升商业航天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大力度推动山东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谋篇布局,精准落子发力。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卫星制造、海上发射与回收、空天信息等技术及装备研发,建设低空监视网络与综合服务保障系统”等,推动商业航天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将卫星海上发射及应用、卫星遥感、定位导航、智能传感等纳入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全力打造山东商业航天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培育创新主体。“十四五”以来,立足山东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聚焦商业航天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布局实施了1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省级科技经费累计资助1.52亿元,支持海阳中集来福士、东方空间、烟台睿创微纳、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优势科研力量,攻关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卫星通信射频收发芯片、卫星轨道精密测量等,催生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如,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东方航天港”号火箭发射船,获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研发了“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是目前世界运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另外,聚焦“三高一核心”企业培育,通过研发投入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先后支持九天行歌(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中宇航空液压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推进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系统布局建设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航空航天装备高性能特种合金智造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及回收复用技术等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为山东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建设山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吸纳整合商业航天领域大型仪器设备面向企业开放,近两年为企业节省设备费用8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商业航天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高标准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集聚商业航天领域高水平研究成果100余项。今年以来,为商业航天领域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支持超3000万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紧紧围绕商业航天发展需求,抢抓商业航天战略发展机遇,支持烟台牵头实施“智慧遥感”科技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若干措施》中包含大量涉企财政政策措施。如何确保企业充分享受这些政策红利,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请问,省财政部门在下一步推动政策落地过程中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刘玉栋:商业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全省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深入落实《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确保政策红利全面、精准、高效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细化配套措施。为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精准发力、发挥实效,对于此次研究出台的火箭发射保费补贴、商业航天配套企业奖补等新增政策措施,将及时统筹预算安排予以保障,同时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尽快制定政策落实配套细则,明确具体奖补标准、操作流程,及时发布申报通知,打造一套靶向性强、适配度高的实施指南,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按照全面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的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大科技、产业、人才等各领域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先保障相关政策落实。同时,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政策的拉动作用,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按规定给予支持,形成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合力。
三是强化财金联动。近年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聚焦商业航天领域,先后组建设立中科空天基金、东泰海能基金、海阳航天基金等3只商业航天方向基金,累计投资商业航天项目90个,基金投资额超80亿元。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发挥好省属骨干金融企业出资人优势,引导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商业航天领域。
四是优化办理流程。将会同主管部门落实好“直达快享”改革要求,对《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的各项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细化分解,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申快享、在线发布4种类型,分类纳入“鲁惠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一站汇聚、精准推送、高效办理,切实降低企业获取政策红利的时间与成本,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能享尽享、应享快享。
五是抓好跟踪问效。聚焦商业航天重点支出政策,充分发挥绩效评价、财会监督功能作用,完善绩效运行全过程监控机制,加大对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与应用、航天配套等重点领域财政资金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监督和评价结果运用,切实让资金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好政策需要好声音,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同样需要媒体帮助产业系好“舆论安全带”,点燃“关注助推器”,共同为“牧箭逐星、向海问天”的山东商业航天产业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携手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
烟台日报记者:
明天“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将在海阳发射,据我了解,这次发射将是“引力一号”的第二次苍穹远征,请问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另外,烟台市下一步有哪些火箭发射的计划和安排?
高君勃:从“火箭、卫星、发射船、发射母港、保障团队”5个方面,介绍下本次发射的具体情况。
“火箭”方面,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由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并在海阳总装。该火箭采用三级半构型,总长29.4米,集束捆绑4台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级,起飞重量405吨,起飞推力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本次发射,是继2024年1月首次飞行试验后的第二次飞行试验,目的就是要进一步验证该型火箭的可靠性与发射流程的协调性,为后续批量生产、高频发射和满负荷运载应用奠定基础。
“卫星”方面,本次发射共搭载3颗卫星。其中,吉林一号宽幅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用于获取对地观测遥感影像,可为国土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数据服务。
“发射船”方面,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建造,总长162.5米、型宽40米,续航力1万海里、载重能力2.2万吨,是国内首艘专业化自航式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可在5级海况下航行、4级海况下实施发射,能够满足当前大中型固体火箭、中小型液体火箭发射需求,综合性能国际领先。
“发射母港”方面,本次发射任务将依托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在海阳附近海域执行。东方航天港是国内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规划建设面积34平方公里,布局了“海上发射技术区、发射回收试验区、液体动力试验区、星箭制造区、空天信息服务区、航天文旅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区块,形成了“海陆联动、制发一体、出厂发射、回收复用”能力,将火箭发射全流程压缩在6公里半径内,可实现火箭出厂-转运-上船“2小时快速响应”,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保障团队”方面,本次发射由烟台东方航天港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海上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火箭运输、发射船供应、环境检测、陆地安全等保障服务工作,全力确保发射任务顺利执行。
当前,烟台正依托完备的发射保障能力和“一站式”便捷发射优势,持续提升发射频率,年内还计划保障火箭发射任务3-4次,力争全年海上发射次数突破两位数。下一步,烟台市将加快推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建设,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