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前称日本选出女首相!高市早苗未就任,言论引争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18:35 1

摘要:日本自民党领导层更迭总是牵动亚太神经,高市早苗当选党内总裁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10月6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日本已选出首位女首相,并赞其智慧与力量,但她其实尚未通过国会投票正式就任。这种提前表态引发了广泛讨论,我们可以从中审视日美同盟的动态,以及这对周

日本自民党领导层更迭总是牵动亚太神经,高市早苗当选党内总裁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10月6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日本已选出首位女首相,并赞其智慧与力量,但她其实尚未通过国会投票正式就任。这种提前表态引发了广泛讨论,我们可以从中审视日美同盟的动态,以及这对周边稳定的潜在含义。

高市早苗在10月4日赢得党内选举后,按惯例需等待10月15日的国会特别会议提名与表决,方能组阁上任。特朗普的帖文直接跳过这些环节,将党内结果等同于国家元首确立,这显示出他对日本宪政机制的了解不足。

从历史看,日本战后宪法设计了这种多层程序,以确保权力平稳移交,避免仓促决策。特朗普此举虽简短,却在全球媒体中迅速传播,部分分析认为这可能意在强化日美亲近,但也暴露了美方在外交表述上的不严谨性。

高市早苗自1993年进入国会,历任多个阁僚职位,如内部事务大臣和经济安全大臣,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在国防和历史议题上的保守立场。

相比2021年和2024年的两次落败,这次她以微弱优势胜出,党内票数从以往的四成左右升至过半,这得益于基层党员参与度的提升和保守派势力的巩固。但特朗普的恭贺未提及她的具体政策,仅强调性别和抽象品质,这简化了她的政治形象。

特朗普的帖文发布时间点值得深思,它发生在高市当选仅两天后,正值日美协调特朗普10月下旬访日事宜之际。这是一种战略铺垫,旨在为即将到来的会晤制造氛围。

历史上的日美互动中,美国领导人对日本选举的回应通常更谨慎,如拜登时期的多边框架,而特朗普风格偏向个人化,直接在社交平台发声。

这次他未点名高市,仅用“她”代指,却被日本媒体解读为认可她的鹰派路线。高市在10月7日回应表示欢迎,但这也引发在野党批评,认为外部干预可能干扰国会程序。

高市在2022年担任经济安全大臣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法案,与2021年竞选主张相比,更注重立法落地,2023年相关法规通过后,日本军费占比从岸田时代的1.5%拟增至2%以上。

这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对接,她曾公开表示“日本第一”,强调本土制造。这种相似性隐藏着摩擦隐患。特朗普访日议程包括10月27日至29日的行程,焦点涵盖安全、经济和投资,若高市顺利就任,两人首次会晤将定义新时期同盟框架。

日本媒体如NHK和朝日新闻迅速指出特朗普表态“过早”,因为高市需在10月15日前协调党内派系,确保多数席位支持,否则虽概率低,但仍存变数。

历史上,自民党总裁如菅义伟2020年过渡耗时一周,岸田2021年类似,高市的路径无异。特朗普帖文获数十万互动,显示全球关注,但也招致批评其不准确。

高市早苗出身奈良县,早年从事新闻,转政后师从保守前辈,她面临性别偏见,却通过政策实力克服。相比其他女性政客如小池百合子,她更聚焦全国安全而非地方治理。这次当选标志日本政治多样化,但特朗普强调性别淡化了她的鹰派本质。

中国观察家需评估,这对中日历史问题对话有何挑战。高市主张加强防卫能力,与石破茂时代相比,更积极响应美国印太布局,可能在访日期间签署新协议。这种推进通过双边工作组,从2025年2月联合声明起步,到10月高峰。

特朗普言论的国际回响值得注意,韩国媒体如朝鲜日报报道称,这强化日美纽带,中国外交部虽未直接回应,但从维护和平立场,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加强中日沟通,避免误判。

高市竞选策略减少历史争议,转焦点经济安全,吸引中立派,与前次分裂不同,推动从竞争到统合。特朗普忽略程序,径称首相,引发宪政讨论。

高市修订宪法主张,与安倍衔接,但推进渐进,通过国会辩论迭代。如今获跨派系支持,推动从草案到投票更新。特朗普表态或助力,但争议提醒尊重细节。

中国需关注此对经贸影响,通过平台回应,确保稳定。目前,高市尚未就任,国会会议按计划召开,日美协商访日无变。

来源:南大李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