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奥布替尼携二次出海换2.8亿,中国创新药国际化提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7:39 1

摘要:这场总额达22.75亿美元的自免管线授权交易,不仅刷新了中国自免领域小分子对外授权的纪录,更标志着诺诚健华的国际化战略从"单品尝试"迈入"体系化输出"的新阶段。

10月8日,中国创新药企诺诚健华与美国 Zenas BioPharma 合作消息让人难以相信。

这场总额达22.75亿美元的自免管线授权交易,不仅刷新了中国自免领域小分子对外授权的纪录,更标志着诺诚健华的国际化战略从"单品尝试"迈入"体系化输出"的新阶段。

从年初CD20×CD3双抗的出海布局,到如今三款自免管线的重磅授权,这家中国药企用一年时间,向世界证明了本土创新药的全球价值。

这场被业内称为 "里程碑式" 的合作,价值结构清晰、务实。

根据协议,Zenas将通过 "现金 + 股权" 的方式向诺诚健华支付2.81亿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款项,其中包含了1亿美元现金,以及按10月8日收盘价计算价值1.81亿美元的700 万股普通股。

诺诚健华短期内就能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补充,同时通过持股分享Zenas未来的成长收益。

未来还将获得后续临床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阶段的里程碑付款,叠加最高17%-19%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这

种 "短期收益 + 长期分成" 的模式,既降低了单一阶段的风险,又锁定了产品成功后的持续收益。

不过从授权范围看,双方采用了"全球分工 + 区域保留" 的灵活策略,Zenas获得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MS)领域的全球权益,以及非肿瘤领域除大中华区、东南亚外的权益。

交易宣布当日,Zenas同步完成1.2亿美元融资,加上此前与Royalty Pharma达成的最高 3 亿美元融资,其资金储备已足以支撑奥布替尼两大 MS 适应症的全球 III 期临床推进。

诺诚健华之所以选择Zenas,核心价值在于双方在自免领域的 "能力互补"。

作为专注自免疾病的临床阶段药企,Zenas 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资深的团队。

创始人兼CEOLonnie Moulder是生物医药界的 "老兵",曾主导 TESARO、Abraxis BioScience 等企业的成功发展,其中 TESARO 被葛兰素史克以 51 亿美元收购的案例堪称行业经典。

他带领下的 Zenas 还曾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

再加上Zenas拥有深耕多发性硬化领域的专家阵容,新任首席医学官Lisa von Moltke博士曾主导多款神经免疫药物的临床开发,首席科学官Haley Laken博士则专注B细胞调控机制研究。

核心产品Obexelimab正处于IgG4相关疾病 III 期、MS II 期关键阶段,与奥布替尼形成 "双 B 细胞抑制剂" 的互补管线格局。

Zenas还有充足的资金储备。除了交易当日完成的1.2亿美元融资,Zenas今年还获得Royalty Pharma最高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完全有能力承担奥布替尼全球III期临床的高昂成本。

对诺诚健华而言这样的合作伙伴既能高效推进研发,又能降低自身的资金压力。

作为交易的核心,奥布替尼的差异化优势是支撑160亿估值的关键。

这款由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 BTK 抑制剂,已在肿瘤领域证明了商业价值,2024年销售额突破10 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2.8%至6.37 亿元。

而临床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其潜力,在复发型MS的II期试验中,奥布替尼能显著减少脑部新发病灶,且疗效持续至第96周。针对治疗选择匮乏的原发进展型和继发进展型,它已启动全球III 期临床,进度处于全球前列。

目前全球MS药物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但存在明显的 "治疗缺口",已上市产品主要聚焦复发型 MS,而占患者总数 30% 左右的进展型 MS仅有奥瑞利珠单抗一款药物获批。

中国市场同样潜力巨大。超过 96% 的中国 MS 患者确诊时对疾病一无所知,从首次发病到就诊平均延迟超1年,诊断延迟更是超过2年。

诺诚健华已布局国内市场,奥布替尼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上市申请预计 2026 年提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数据也将在 2025 年底公布,形成 "全球研发 + 中国落地" 的双线布局。

此次交易是诺诚健华国际化战略的必然落子。2025年1月,公司将CD20×CD3 双抗 ICP-B02 授权给 Prolium,尚属 "牛刀小试",而这次160亿的合作,标志着其进入 "出海 2.0" 阶段。

诺诚健华的战略从单一产品到多管线输出到从简单授权到深度绑定,最后从区域市场到全球布局,依托 Zenas 的资源推进奥布替尼全球临床,为后续管线国际化奠定基础。

公司董事长崔霁松博士早已明确目标:未来三到五年实现三到四款产品的国际化。

随着奥布替尼的出海推进,以及 BCL-2 抑制剂、ADC 等管线的储备,诺诚健华正从 "中国创新药企" 向 "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 转型。

来源:聆听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