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5年授衔,57位上将里,有一个人的军衔让很多老战士不服气,他三次入党,两次被撤职,指挥过最惨烈的战役。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55年授衔,57位上将里,有一个人的军衔让很多老战士不服气,他三次入党,两次被撤职,指挥过最惨烈的战役。
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说他责任大。争议背后,藏着战争中最难回答的问题,一个指挥员,该为多少人的牺牲负责?
1938年8月,冀东大地上突然冒出10万抗日武装。
宋时轮站在迁西的山头上,看着黑压压的队伍。
第四纵队只有5千多人,却撬动了整个冀东,农民、矿工、保安团,连伪政府的人都拉起队伍。这场暴动波及20多个县,打下9座县城。
李运昌兴奋地跟他说:"司令,咱们成功了!"
宋时轮没笑,他看着这些拿着大刀、土枪的队伍,心里发凉。
9月,日军从武汉会战抽调兵力,七路大军扑向冀东,宋时轮负伤,电台被打坏。山里没粮,青纱帐快收割了,藏不住人,冬天马上就来,这些穿单衣的队伍怎么办?
10月10日,丰润九间房,第四纵队开会。
大多数人主张撤,只有李运昌和洪麟阁反对。
"中央不是说了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撤。"李运昌拍着桌子。
"现在就是万不得已!"宋时轮的声音也高了,"你看看外面那些队伍,连枪都凑不齐,拿什么跟日本人打?"
会议决定主力西撤,留400多人坚持。
10月15日,5万人的队伍开始撤退,日军层层堵截,伪军追杀,队伍成批逃散。有个晚上,6000多人一夜之间就跑光了。
到平西时,清点人数,只剩2000多人。
李运昌带着部分队伍又返回冀东,最后保住了3000人的种子。
这是八路军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转移。
中央后来发来电报,评价说"一般说来是获得了成绩的",这句话,宋时轮听着格外刺耳。
1940年,他回延安学习。在中央党校,他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检讨:"我在冀东暴动后产生了骄傲情绪,未等领导批准就带队西撤。"
台下的同学们给他鼓掌,可这掌声,改变不了5万变3千的事实。
1946年1月,北平。
宋时轮穿着少将军服,坐在军调部的办公室里,作为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他天天跟国民党代表吵架。有一次国民党特务抓了新华社记者,他直接闯进警察局,拍着桌子要人。
上校局长都被他吓住了,老老实实放人。
这事在北平传开了,大家都说共产党来了个硬茬。
内战爆发后,宋时轮回到山东野战军当参谋长,职务听着不错,实际上是陈毅的助手。参谋长负责制定计划,真正指挥打仗的是司令员。
泗县战役打响,具体情况现在已经很难查到,但结果很明确,失利了。
宋时轮被撤职,调到渤海军区当副司令员,从参谋长到副司令员,听着像平调,实际上是降职。参谋长是野战军领导,副司令员只管一个军区。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成立,陈毅点将宋时轮当司令员。
这次他拿到了真正的指挥权。
6月,豫东战役,十纵的任务是阻击邱清泉兵团。邱清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装备精良,作风凶悍。
杞县东南桃林岗,邱清泉集中炮火猛攻,坦克一波接一波,十纵死守阵地,五昼夜不退一步。
国民党军队里开始流传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我们打多少炮,只要阵地岿然不动,那肯定是宋时轮的十纵。
淮海战役,十纵阻击邱清泉十昼夜,济南战役,十纵担任主攻。宋时轮用炮火、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战术,全歼守军10万。
从被撤职到"排炮不动",用了不到两年。
1950年10月24日,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见到宋时轮,开门见山:"我不会遥控你,你要对付的是美国陆战第一师。"
宋时轮点头,他知道这个师的厉害,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第九兵团15万人,原本在山东准备攻台湾,接到命令时,冬装还没着落,宋时轮找到东北军区,高岗承诺运22万件棉衣。
11月7日,部队开始过鸭绿江,大雪纷飞,气温零下30度。
很多战士还穿着南方的单衣,有人把稻草塞进衣服里御寒,有人用麻袋片裹脚。
长津湖地区海拔一两千米,风像刀子,战士们趴在雪地里,等待命令。
11月27日夜,总攻开始。
20军、26军、27军三路出击,第一晚的战斗就打成了胶着。美军火力太猛,飞机大炮没完没了。两个师的战士,三分之一是冻伤减员。
宋时轮接到报告,手都在抖。
他立即调整战术,放弃柳潭里的强攻,转向新兴里。
12月2日,27军全歼美军第31团,缴获团旗,这是志愿军在朝鲜唯一一次整建制全歼美军一个团,彭德怀发来嘉奖电。
可宋时轮高兴不起来。
26军未能按时到位,原因是路远、天寒、敌机轰炸。76师距离作战区域70公里,77师50公里,都要一天赶到。张仁初请示推迟,批了。到4日,还是没到齐。
美军抓住机会,突破包围。
下碣隅里的美军没能全歼。
更让宋时轮心痛的是非战斗减员,冻伤28954人,冻死约4000人。
20军59师177团6连,战士们趴在阵地上,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200多人保持战斗队形,全部冻死,没有伤痕,没有血迹。
宋时轮看到报告,在指挥部里坐了很久。
他给毛泽东发电报,汇报伤亡情况,那天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院子里站了很久,摘下帽子,向着东方默立。
战后,宋时轮提出要撤编26军,张仁初不服,带着部队在后续战斗中拼命打,要证明26军不是孬种。
长津湖战役后,第九兵团休整四个月,三个师的番号被撤销。要知道,第五次战役伤亡更大,也只撤了一个师。
军委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态度。
1952年9月,第九兵团回国,车队停在鸭绿江边,宋时轮下车,面向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警卫员看见,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
他女儿后来回忆,父亲书房里挂着一张照片,战士们穿着单衣过长湖大桥。他常常对着照片发呆。
回国后,宋时轮没有再回战斗部队,他被任命为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有人说这是照顾,有人说这是惩罚,其实都对,也都不对。
很多人不知道,宋时轮一生入党三次。
1927年1月,黄埔军校,他第一次入党,三个月后,"四一五"事件,他以"共党嫌疑"被抓进监狱,判一年。
在狱中,他绝食、斗争,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党员,出狱后找党组织,找不到。
1929年,他在湘赣边界拉起一支游击队,化名"张司令",37个人,打土豪,杀叛徒。
有一次还乡团来抓他,队员把他藏在树上,他腿上有伤,趴在树杈上动都不敢动,还乡团就在树下抽烟、聊天。
后来他说:"我要是能动,早把他们干掉了。"
1930年,他到莲花县,第二次入党。
1934年,在红军大学学习时,他跟人争执,被打成AB团嫌疑,开除党籍三个月。
他背着处分爬雪山过草地,走完长征,到陕北,毛泽东调他去红十五军团当作战科长。得知他被开除党籍,毛泽东说:"恢复党籍是组织的事,你先去工作。"
宋时轮回到住处,喊了一句:"毛泽东相信我!"
1936年,他第三次入党,介绍人是程子华和钱钧。
这样的人,你说他性格好不好?肯定不好,爱较真,爱争执,认死理。
可就是这样的人,守阵地五昼夜不退,就是这样的人,在长津湖零下30度的严寒里,带着15万战士跟美军死磕。
1955年授衔,宋时轮被授予上将军衔,有人不服,说他过大于功。
过在哪里?冀东5万变3千,泗县战役失利,长津湖3万人冻伤冻死。
功在哪里?直罗镇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济南战役、长津湖战役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争议的本质,是对战争责任的追问。
一个指挥员,该为撤退时的溃散负责吗?该为准备不足的冻伤负责吗?该为友军未到位导致的战机丧失负责吗?
历史没有给出标准答案。
宋时轮晚年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他对每一个条目都反复推敲,较真到让编辑们头疼。
有人说他这是在弥补什么,也许是,也许不是。
1991年9月17日,宋时轮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
他留下的,不只是争议,还有"排炮不动"四个字,还有长津湖上那200多个冻成雕像的战士,还有三次入党的执拗。
这些,才是我们该记住的。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刊文《宋时轮:文武兼备的开国上将》
中国新闻网报道《票房节节高!真实的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更震撼》(2021年10月5日)
维基百科词条《宋时轮》《长津湖战役》《冀东大暴动》
来源:丁丁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