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馒头”,共话大发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7:35 1

摘要:仲秋时节,霍州大地层林尽染,满目丰收喜悦,9月26日,“味道CCTV.2025中国馒头风味盛典”系列活动之“中国馒头产业访谈圆桌访谈”在霍州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乡村代表和优秀面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围坐一堂,共同探寻传统美食与现代产

仲秋时节,霍州大地层林尽染,满目丰收喜悦,9月26日,“味道CCTV.2025中国馒头风味盛典”系列活动之“中国馒头产业访谈圆桌访谈”在霍州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乡村代表和优秀面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围坐一堂,共同探寻传统美食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路径、新模式,共话年馍产业生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赋能,为霍州年馍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圆桌访谈围绕“政策领航——中国馒头产业全产业链升级的路径实践”“科技赋能——中国馒头产业智能化与标准化体系构建”“协同共生——中国馒头产业跨区域产业链生态构建”“品牌破圈——中国馒头产业‘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矩阵打造”“健康引领——低GI食品创新与全链条食品安全管控”五大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一方是深耕食品科学与产业经济的学术力量,一方是承载着千年技艺与乡土情怀的地方特色企业,这场关于中国馒头产业全产业链升级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在对话中迸发新机遇,在探讨中为传统面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擘画新蓝图。

理论先行

专家把脉产业升级核心

馒头,作为中国最基础的主食之一,其产业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程度不均。如何将“小馒头”做成“大产业”,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升级,是当前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次研讨会也正是通过高校的理论研究与地方企业的实践创新相结合,寻找突破口。

访谈中,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教授、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理事、河南工业大学主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刘长虹首先发言。他指出,馒头产业的升级,首要在于“标准化”与“科技化”。“传统发酵工艺依赖老师傅的经验,难以大规模复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菌群结构,开发标准化发酵剂和智能控制系统,让每一批面团都达到稳定品质,建立标准化技术库,手工化生产与技术相互赋能,同时加强文化保护,让小馒头不仅有口感、有卖相,还有文化价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焦点访谈》播出主管、资深媒体专家孙金玲则从品牌与市场角度提出建议:“霍州年馍不仅是食品,更是承载着‘年文化’和‘吉祥寓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升级不能只停留在生产端,更要注重品牌叙事和价值提升。要通过设计统一的视觉形象、讲好‘霍州年馍’的品牌故事,并利用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新渠道,将其从地方特产提升为高端伴手礼和文化消费品。”

实践落地

霍州年馍的探索与困惑

已经和从事年馍生产销售10多年的山西裕鑫博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洪分享了企业的实践与困惑。“我们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效率,但如何在保持风味口感与新鲜度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让我们的产品走得更远,也是亟待解决的物流难题。”刘振洪表示,企业渴望高校的科技赋能和智力支持,也期待上下游产业的全情发力,为这些“卡脖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此,顺丰冷运副总裁、顺丰同城业务创始人、顺丰丰食创始人徐小燕表示:“目前顺丰冷运已在全国开通运营了100多个食品仓,仓库总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自动化制冷降温设备,进口计算机温度监控系统,标准专业的操作管理,目前已开通运营食品干线200+条,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华西等重点核心城市,完善的运输体系与高标准的运输管理,一定能为更多食品企业突破地域限制、保证口感与新鲜度助力。”

保证口感的第一关是有好面粉,五得利面粉集团专用粉事业部总经理王海军也在访谈中表示:“馒头虽小,关乎的是大民生,我们会继续坚守做好每一袋面粉的初心,为更多食品企业铸牢高品质源头关。”

路径清晰

多元研融合勾勒升级实践路线

“从‘田间主食’到‘文化潮品’,首先要打破馒头只是‘白面疙瘩’的刻板印象。”山西广播电视台原编委关秀兰分享时指出,“霍州年馍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品牌IP。其丰富的造型、吉祥的寓意,是深厚民俗文化的载体。要做好品牌破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用现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将其从功能性食品转化为情感性消费。”

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广告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德志也给出了中肯意见与建议:“可以通过与设计师合作,提升包装设计,将其打造为年节伴手礼,并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年馍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故事,吸引年轻消费者,制作适合年轻人生活节奏的馒头,同时与文旅产业结合,开发体验工坊,让‘霍州年馍’成为一张闪亮的地域文化名片。”

小馒头不仅要有里有面,卖出口感、卖出故事、卖出情怀,最重要的是将健康放在首位。

在健康引领层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申琳带来了前沿观点。“科技赋能‘老味道’满足‘新需求’。未来的馒头,应当是‘营养+功能’的载体。”她提出,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全谷物、高纤维、低升糖指数(GI)的功能性馒头,满足特定人群的健康需求。“例如,在营养强化方面,添加莜麦、荞麦的杂粮馒头,富含益生元的馒头,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安全、稳定与营养。”

一位来自霍州本地的电商平台代表补充道:“从销售数据看,标注‘零添加’‘全麦’‘低糖’的馒头产品销量增长迅猛。健康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这倒逼供应链必须进行升级。”

圆桌访谈的最后,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一致认为,馒头产业的升级是一条从上游原料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升级之路。霍州年馍作为区域性强势品类,有望成为实践的“先行样本”。

此次圆桌访谈不仅为霍州年馍企业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庞大的传统主食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升级思路。当最寻常的馒头开始讲述品牌故事、注入科技内涵,这场始于“舌尖”的变革,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正悄然推动着一个传统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文/图/视频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俊 王凯

来源:中原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