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心门锁闭,强过牡蛎、胜于合欢,它才是开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7:42 1

摘要:近来季节一换,气温忽冷忽热,不少家长跟我说,孩子的情况又加重了。刻板行为多了,社交意愿低了,还爱自言自语、自我刺激,情绪也说变就变。

近来季节一换,气温忽冷忽热,不少家长跟我说,孩子的情况又加重了。刻板行为多了,社交意愿低了,还爱自言自语、自我刺激,情绪也说变就变。

其实啊,这跟咱们中医说的“痰蒙心窍”脱不了关系。自闭的孩子,多半是心、肝、脾三脏出了问题,痰浊上扰,神明就被蒙住了。轻的,说话晚,重的,整天自己一个小世界,还常常伴着感知异常。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临床常用的一味好药——石菖蒲。

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写着:石菖蒲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现代研究也发现,它的挥发油能穿过血脑屏障,帮助改善认知、提升语言、减少重复行为。

我给孩子们常用的一个调理小方子,叫做——三窍启闭饮:

材料:石菖蒲6克、远志3克、茯苓9克、鲜百合10克、陈皮3克

做法:药材洗净,冷水泡30分钟后,文火慢煎2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时间:上午9点到11点最好(这时候是脾经最活跃)。石菖蒲配远志,是“醒脑的黄金搭档”;茯苓加陈皮,健脾化痰有力;百合呢,能宁心安神,帮孩子睡得香,心也静。这个方子讲究的是——开窍不伤正,祛痰又顾脾。

特别适合这些孩子:

①不爱看人,不会笑;②说话慢,模仿别人说话;③爱转圈、排玩具;④害怕触碰,或反应迟钝;⑤挑食严重;⑥睡不稳,晚上惊醒、梦游;⑦注意力飘忽,一会动个不停,一会儿又发呆。

使用提醒:

1、连续喝21天,停7天,再看情况调整;

2、搭配感统训练更见效;

3、服药期间留心孩子大小便变化;

4、若语言开始有突破,出现短暂口吃,不必紧张,是好事儿,慢慢就顺了

之前门诊来了个13岁男孩,叫皓皓。妈妈一脸愁,说孩子整天自言自语,还傻笑;情绪说炸就炸,发火还打人;精力旺得很,一刻也停不住。

晚上睡不好,每晚醒三四次,还咳嗽、痰多。只爱炸鸡薯条;大便干得像羊屎球。我一看他:面红、眼神发飘、舌红苔黄腻,脉浮大又滑,典型的——痰火蒙窍、肝风内动。

我为皓皓拟了一方,叫做涤痰宁神汤。方中药材:石菖蒲、远志、天竺黄、胆南星、茯苓、陈皮、钩藤(后下)、生龙骨(先煎)、白芍、鲜竹沥(兑服)、生甘草等。

为了稳步推进,我还叮嘱家长,在服主方的同时,加用我调的三窍启闭饮改良版,起到辅佐调理的作用。

两方结合,一主一辅,既泻其有余(痰火),又扶其不足(心脾),调神启窍、软肝息风,正是此类孩子调理的关键。

头21天,妈妈就说晚上只醒一两次了,之前每晚惊醒三四回;打人、发脾气的情况也少了一半。我们顺势调方——去掉胆南星,加上珍珠母,让他心神更安稳。

还配合了耳穴贴压,选的穴位是:心、肝、神门。每天按一按,安神效果不错。食疗也换成了孩子喜欢吃的茯苓山药糕,既健脾又祛湿,吃得好,身体底子才跟得上。

到三个月,皓皓开始有回应了,还能安静坐着拼图,整整十五分钟,专注得很。

皓皓这孩子,病根在“痰火”。痰浊郁久,久了化热,往上冲,蒙了清窍,脑子就乱了;肝火一旺,又引动风阳,孩子就躁、就打人;脾一虚,吃不好,拉不好,便也干;痰热犯肺,又咳个不停。

所以我调他的思路很清楚:清热涤痰、开窍安神,平肝熄风。

方中:

石菖蒲、远志开窍化痰,安心神;

天竺黄、胆南星清痰火,止咳喘;

茯苓、陈皮健脾祛湿,运化得力;

钩藤平肝息风,安头目;

白芍养肝柔筋,收一收孩子的急躁;

生龙骨镇静安神;:

鲜竹沥清痰热,通窍道;

生甘草调和药性,护住脾胃;

这个方子一上,不光把痰火清了,神也安了。像皓皓这样神明被痰火遮着的孩子,就得从这几路下手,才能慢慢把他“引回来”。

来源:游研星语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