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皆宝库——三明市积极探索森林“四库”建设掠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6:17 1

摘要:金秋时节,穿行在三明青山绿水之间,目光所及,层林尽染,绿意奔涌。占全市土地面积逾四分之三的森林,不仅是亮丽的生态名片,更是一座蕴藏着无限生机与财富的宝库。

金秋时节,穿行在三明青山绿水之间,目光所及,层林尽染,绿意奔涌。占全市土地面积逾四分之三的森林,不仅是亮丽的生态名片,更是一座蕴藏着无限生机与财富的宝库。

近日,福建省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名单公布,三明市及下辖永安市、沙县区、宁化县上榜。这标志着三明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的重要论述,加快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的道路上,正加速迈入协同发力、系统集成的新阶段。

如何让这片得天独厚的绿海,化作系统联动、生生不息的“四库”宝库?这座被誉为“中国绿都”的城市,正在努力给出自己的绿色答案。

守护“绿色水库”

涵养生态活水

森林,是“看不见的绿色水库”。三明人深知,守护好这片绿,就是守护生命之源。

走进宁化县石壁镇5000亩生态水土保持油茶示范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人们很难想象,这片如今能为当地带来丰厚收益的宝藏地,原来竟是一片荒山。而今,这片示范园不仅盘活了荒山资源,更成为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黄金产业——亩产茶油40公斤以上,年产值2400万元以上。

宁化县河龙乡千亩梯田层叠起伏

地处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的宁化县,一度饱受水土流失之苦。1995年卫星遥感普查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55.34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19.15%,土壤流失强度高、治理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生态顽疾。“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光骨头”,这句流传当地的顺口溜,成为当时这片红土地的真实写照。

只有让荒山披上绿衣,才能让水土得以涵养,水源得到保护。

一场生态治理的攻坚战在这里打响。宁化县不断探索实践,针对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成功总结出“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筑谷坊+穴播(种)草”“坡改梯+草覆盖”“全封禁+强管护”等五种生态治理模式,构建起一套系统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久久为功,终使山川满眼绿。据统计,宁化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207.75平方千米。

从昔日全省闻名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如今成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宁化的环境变迁,正是三明全市不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生动缩影。

从2004年至2025年,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高达5726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也从2004年的91.32%稳步提升至92.9%。在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中,三明市更是凭借出色的治理成效,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档次。

如今的三明,森林这片“绿色水库”愈发充盈,生态活水持续涵养。

据测算,全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实物量为119.43亿立方米,价值量可达1078.61亿元。人们用不懈的努力守护着这片绿,守护着生命之源,也为未来的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绿色水库”的生机与活力持续迸发。

做大“绿色钱库”

点绿成金生财

广袤森林,是座富集的“钱库”。三明坚持“以二产促一产带三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林木资源产生黄金效益。

一根翠竹,全身是宝。三明77.12%的森林覆盖率中,466万亩竹林逶迤成浪。

三明林场

2023年,竹木产业链被列入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并由三明市领导挂钩成立竹木产业链工作专班。市里相继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推动三明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培育市场,三明市全面加快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出台一系列举措,努力争创竹木深加工产品品牌。全市5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中游竹胶板,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生化利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竹产品重点加工基地、竹产品销售集散中心、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三明正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传统竹木加工向竹木纤维利用、竹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等方面拓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竹木产业链产值353亿元、增长3.6%,绿色产业动能澎湃。

林改“金字招牌”在三明越擦越亮,也给林农带来实打实的收益。

对于沙县区林农张祖暖来说,如今他有了非常专业的“种树搭子”——在种了20多年树后,张祖暖把造林外包给官庄国有林场。他以林地入股,收益与国有林场按四六分成。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既节省成本,又提高效益。”张祖暖算了一笔账,林农自己经营山林,一亩出材量为6到8立方米;若是交给国有林场打理,正常出材量达13到15立方米,且造林抚育的成本,国有林场也全部承包。

推动林地规模经营,完善林权登记管理制度,实行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分项登记并全程免费……一系列举措,正有效盘活我市林地经营权。

2024年, 我市共新增合作经营面积6.8万亩,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0家、累计达3100多家,经营面积占集体商品林地的57%。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发展全域森林康养,推动与观鸟休闲、中医理疗、教育研学等多元业态融合的“森林康养+”特色模式。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46个,2024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营业额达20亿元。

丰富“绿色粮库”

林下掘金富民

莽莽林海,也是立体多元的“粮库”。三明向林下空间要食物、要产出,书写着“不与人争地、不与地争粮”的智慧。

“看,我们这片山林就在北纬26°多花黄精原生产区内。”站在将乐县高唐镇的一片山林中,福建盘古制药集团董事长郭志鹏指着眼前刚种下不到3个月的嫩苗说,“这里的多花黄精,长在山林下,喝着山泉水,照着散射光,品质特别好。”

将乐县唐高镇山林

这片山场中的725亩林地,对应着盘古制药取得的三明市首本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利用这片林下空间,盘古制药开始尝试模仿野生环境种植多花黄精。目前,盘古制药已在将乐县多个乡镇种植黄精共计1600多亩。

立足森林资源禀赋,三明市因地制宜推动林下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开发,全面增强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目前,全市林下经营总面积达3200平方千米,年产值突破194亿元,带动近35万名农民就地参与经营创收。

走进三明的林间,仿佛踏入一座天然的“宝藏仓库”,各类特色产业在此蓬勃生长——从枝叶间摇曳的多花黄精、附生树干的铁皮石斛,到扎根沃土的茯苓、舒展叶片的岗梅,这些形态各异的中草药,正成为林下经济的生力军。

除了精心培育的中草药,林下养殖同样热闹非凡。林间的蜂群在花丛中穿梭采蜜,成群的鸡鸭在树荫下踱步觅食……我市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的循环高效、环境友好型林畜协同体系逐步形成,让林地资源在养殖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每到收获时节,油茶挂满枝头,竹笋破土而出,红菇、竹荪、灵芝等珍稀菌类在林间悄然生长。我市围绕这些特色林产品,开展采集、初加工与储存工作,将新鲜的林间珍宝转化为可留存、可运输的优质产品,让森林的馈赠惠及更多人。

推动林下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三明市愈加注重品质提升与价值延伸,全面强化品牌建设与科技赋能。通过严格评选,推出了三明道地药材“明八味”品种,还专门挂牌成立三明市“明八味”产业研究院,集中力量开展品种选育与精深加工研究,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不仅如此,我市还成功打造出建宁溪源明笋、尤溪绿笋等多个地理标志产品,围绕笋竹资源开发出数百个品种的产品,一步步推动林下产品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激活“绿色碳库”

探索生态溢价

一棵种在将乐县山头的鹅掌楸,和一场远在上海的手术,二者之间有关联吗?听起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两件事,却因为一面绿色的“碳惠锦旗”联系到了一起。

9月21日,在“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以“治愈一人、增绿一片”为宗旨的沪明杏林·双碳健康文化公园项目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正式启动。活动现场,来自上海的患者代表薛云作为“碳惠锦旗”的首位获得者,见证了“‘杏’好有你”医患自愿碳中和联盟成立,以及“‘杏’好有你”碳惠锦旗生态感恩平台上线。

所谓“碳惠锦旗”,就是公众用认购林业碳票或植绿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平台以电子锦旗形式,向参与者颁发碳中和证书。

过去一年来,通过“‘杏’好有你”碳惠锦旗生态感恩平台的试运行,已经颁发及预颁“碳惠锦旗”294面,预定认种认养水杉512棵。9月17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对这些碳票进行核销,抵消医疗碳排放39吨。

面对森林这座巨大的“碳库”,三明正通过科学经营和创新机制,让森林的吸碳能力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作为全国林业碳票的首发地,三明在创新林业碳汇的道路上矢志向前。通过实施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探索“碳汇+碳中和、生态司法”等应用场景,丰富提升森林固碳价值。

对于薛云来说,常口村的那棵树,是她心中对医者仁心最朴素的铭记;而对于千千万万依山而生的林农而言,满目青山带来的,不仅是绿意,更是“空气也能卖钱”的鲜活现实。

今年3月,上海景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0.04万元,认购了沙县区6693吨林业碳汇量,用以中和其科技园的碳排放;紧随其后,6月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碳博会上,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认购了3340吨三明林业碳票,以抵消4场活动的碳足迹。

碳票交易带来的真金白银,如涓涓活水,润泽乡野。在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这笔收入成为了村道硬化的“启动金”;在沙县区富口镇白溪口村,碳票收益化身为民生的“及时雨”,直接用于补贴村民的医社保费用;而与景龙公司达成交易的沙县区夏茂镇坡后村,则将收入用于村内宅间道的硬化工程,让村民的日常出行更安全、更便利。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发林业碳票项目62个、碳减排量126.6万吨,累计交易碳票碳汇量22.8万吨,碳汇(碳票)交易3113.6万元。

青山不负人。三明的广袤森林,正以其“水库”的涵养、“钱库”的富足、“粮库”的丰盈、“碳库”的广阔,生动诠释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深刻内涵,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惠民探索着更新的路径。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