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情报部门在2025年10月通过行动确认俄罗斯前线野战防空部队装备了中国产探测雷达。这件事源于乌克兰军事媒体Defence Express发布的消息,他们称情报显示俄罗斯部队使用这些雷达来应对乌克兰无人机。俄罗斯防空单位具体整合了这些设备,用于检测和跟踪无
乌克兰情报部门在2025年10月通过行动确认俄罗斯前线野战防空部队装备了中国产探测雷达。这件事源于乌克兰军事媒体Defence Express发布的消息,他们称情报显示俄罗斯部队使用这些雷达来应对乌克兰无人机。俄罗斯防空单位具体整合了这些设备,用于检测和跟踪无人飞行器。乌克兰方面把这个发现当成中国军事援助俄罗斯的证据,但实际情况是这些雷达属于民用产品,通过正常贸易渠道进入俄罗斯。
俄罗斯部队在战场上部署的雷达来自中国浙江风双科技有限公司,型号包括FSTH-LD02和FSTH-LD03。这些是小型全天候民用雷达安防产品,设计用于探测距离在1.5到3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能区分无人机和鸟类等非威胁物体。俄罗斯士兵把它们和FPV拦截无人机结合使用,先用雷达扫描天空捕捉信号,然后引导拦截无人机去击落乌克兰目标。乌克兰情报通过无人机拍摄图像确认了这些雷达的存在,对比公司产品页面后匹配了型号。
这件事发生在俄乌冲突打到第三年的时候,无人机已经成了战场上关键因素。乌克兰一开始没太重视无人机,但后来组建了专用作战部队,还得到北约成员国的支援。俄罗斯也从辅助装备转向加强无人机平台,同时双方都投入精力防范对方无人机。小型侦测雷达对野战单位来说特别实用,能提前发现来袭目标。乌克兰情报部门声称发现的这些雷达正好填补了俄罗斯野战部队在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监控上的短板。
俄罗斯现有防空系统像S-400那样强大,但中大型雷达对小型无人机几乎没用。那些系统对付不了低飞蚊子般的目标。中国这款民用雷达虽然不是军品,但技术领先,能在三公里外发出预警,提供方向和位置数据。这让俄罗斯部队能更有效反制乌克兰无人机。乌克兰情报行动中拍摄的图像显示俄罗斯22nd防空导弹团在使用这些设备,他们把雷达模块化组装,便于携带和操作。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前多次公开指责中国军事援助俄罗斯,比如2025年4月17日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火药。2025年4月23日他又指责中国公民在俄罗斯设施帮助生产无人机。2025年10月4日,乌克兰情报部门报告中国提供卫星情报帮助俄罗斯导弹打击。泽连斯基在每日讲话中提到这些情报细节。但中国外交部一直否认向俄罗斯出口军用装备,强调这些雷达是民用品。
这些雷达在公司网站上公开销售,价格大约21万元人民币,定位民用安防,比如机场或边境监控。它们采用模块化设计,跟踪速度快,精度高,支持远程控制。俄罗斯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直接购买,不受军工贸易限制。中国方面表示,企业卖民用产品给客户,客户怎么用不是企业能管的。乌克兰如果想买,也能从相同渠道下单。
俄乌战场上出现中国民用产品属于正常国际贸易。乌克兰情报部门公布两款雷达图像后,中国坚持否认军事援助。如果真是军援,中国军用防空雷达性能远超民用,那乌克兰无人机早就没法活动了。俄罗斯部队把这些雷达整合进反无人机单位,重组结构来提升拦截能力。乌克兰媒体Militarnyi和Telegram频道Potuzhnyi Informator跟进报道,分享拦截残骸照片。
这件事凸显无人机在现代战场的角色变化。双方从开战初期辅助使用,转到常态化投入。俄罗斯加强防范后,乌克兰无人机战术也调整,避免雷达区。情报行动持续监控俄罗斯阵地变化。中国公司没改销售政策,网站订单系统照常运行。俄罗斯部队训练新兵用这些雷达,教官演示连接和操作。
乌克兰情报分享图像给盟国,北约会议讨论影响。中国外交部在例行发布会重申立场,关闭相关提问。事件报道后来渐少,媒体转向其他新闻。俄罗斯继续野战防空,雷达扫描天空捕捉信号。乌克兰公布更多照片,显示FPV整合细节。国际观察员分析数据,编写报告。
中国强调产品不受出口方控制,买家用途自主。俄罗斯否认军援指控,克里姆林宫声明没具体回应雷达。乌克兰盟国审视情报,推动制裁措施。中国公司产品目录更新,新增描述但没提事件。俄罗斯部队拦截成功率记录在日志本。
乌克兰调整无人机路径,设计新战术避开探测。外交渠道沟通,使馆交换信件。事件以中国否认结束,无升级记录。雷达作为民用品在战场使用,没变化。乌克兰情报转向新目标,资源分配调整。中国公司销售持续,处理订单。
俄罗斯部队阵地巩固,隐藏雷达。事件结局维持现状,没军事援助确认。泽连斯基在2025年10月7日视频讲话中讨论援助需求,没重点提雷达。中国外交部转向其他议题。俄罗斯部队维护设备,覆盖油布防雨。乌克兰媒体存档文章,保存数据库。
来源:史学调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