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这雨到底还要下到什么时候?”面对镜头,张永婧副台长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她表示,降雨系统尚未离去,未来三天(11日至13日),济南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其中10日夜间、11日及12日有中雨,局部地区可能达到大雨量级。
在济南市气象台,记者明雪邀请济南市气象台副台长张永婧,就近期天气情况及特点进行了深入解读。
天气动态:持续阴雨何时休?14日有望迎久违阳光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这雨到底还要下到什么时候?”面对镜头,张永婧副台长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她表示,降雨系统尚未离去,未来三天(11日至13日),济南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其中10日夜间、11日及12日有中雨,局部地区可能达到大雨量级。
“转折点将在13日出现,”张永婧指出,“届时降雨将明显减弱,这也意味着这场持续时间极长的连阴雨天气过程趋于结束。市民们非常有希望在14日,迎来久违的晴朗天气。”
然而,天晴并非一蹴而就。她补充说明,在14日之后,15日和17日左右还会分别有两次较弱的降雨过程,但无论从持续时间还是降雨量级上,都已无法与当前过程相提并论。在此之后,天气才将真正转入以多云到晴为主的阶段。
气温方面,受持续降雨和云层覆盖影响,未来三天济南气温持续低迷,最低气温在13℃左右,最高气温仅15到16℃,体感湿凉。随着14日后天气好转,气温将稳步回升,最高气温有望重回20℃以上。此外,18到19日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济南,届时阵风可能达到7到8级,需提前防范其对农业设施和公众出行的影响。
成因探析:异常环流下的“南雨北移”现象
为何此次降雨如此持久且偏强?张永婧副台长从专业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这次连阴雨天气,主要源于异常的大气环流背景。初步研判,今年很可能是一个‘双重拉尼娜年’,这种气候背景导致了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配置。”
她进一步解释,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当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北,且强度偏强。在秋季这个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的时节,副高边缘携带的强劲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恰好在我省乃至整个华北上空持续交汇,从而形成了这场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雨。”
对于网络上热议的“南雨北移”现象,张永婧表示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网友所讲的‘南雨北移’,形象地描述了今年雨带位置的异常。正常情况下,当前这个季节,主雨带应位于西南地区、江南乃至华南。但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其边缘雨带也随之北抬,稳定在华北、山东上空。这不仅是我们山东,整个华北地区的连阴雨都非常明显,且累计雨量更大。从气候趋势看,近年来我国西北等地也呈现出‘暖湿化’迹象,这都与大尺度环流的调整密切相关。”
数据解读:降水量显著偏多,十月降雨已超常年三倍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张永婧提供了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
年累计降水量:今年以来,济南市累计降水量已达866毫米。
历史对比:济南常年平均全年的降水量约为670毫米。这意味着,在十月初,济南的年降水量已比常年全年总量偏多了近200毫米,异常凸显。
十月降水量:更为惊人的是十月的数据。从10月1日夜间至10月10日,短短十天,济南的降水量已录得141毫米。
同期对比:济南常年整个十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仅为29.1毫米。目前的降雨量已是常年全月水平的3到4倍,强度与持续性均为历史罕见。
张永婧强调,与2021年国庆期间的连阴雨过程相比,本轮降雨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短时降雨强度也更强,其综合影响更为显著。
农业影响与应对:争分夺秒抢收,力保秋粮归仓
持续的“烂地雨”对正值收获季的秋粮构成了直接威胁。雨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田间泥泞不堪,大型收割机械难以下地,存在已成熟玉米、地瓜等作物霉变、发芽的风险,“烂地雨”的考验名副其实。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济南市农业农村部门已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投入抢收工作。记者在其他点位看到,各地正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组织人力、调度农机,争分夺秒抢收成熟作物。对于收获后湿度较大的粮食,遍布各区县的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化烘干点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进行烘干处理,确保粮食能够安全储存,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气象部门也加强与农业部门的联动,提供精准到小时的天气预报和降雨间隙提醒,为抢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冬季展望:今冬气温预计略偏高,降水前多后少
对于公众关心的今年冬季济南天气趋势,张永婧也给出了基于当前资料的气候趋势预测。她表示,在“拉尼娜”事件和全球变暖的共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气候背景比较复杂。“虽然拉尼娜年通常意味着我国冬季气温可能偏低,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这种偏低的趋势往往会被修正或掩盖,气温波动的极端性增强。”
具体到济南,预计今年冬季(特别是11月、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微偏高。降水方面则呈现前多后少的分布:预计11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到2成;而到了12月份,降水量则将转为偏少1到2成。气象部门将持续监测天气变化,及时滚动更新预报结论。
秋雨虽未完全停歇,但希望的阳光已在前方。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从气象预警到田间抢收,从政府调度到农户自救,泉城上下正全力以赴,力争将异常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守护来之不易的成果。
记者:楚明雪 袁媛
编辑:韩露
来源:天下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