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步步紧逼,中国不再隐忍,宣布3大举措,直指美国要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6:08 1

摘要:美国又一次出手了,可这次,中国没犹豫。不到24小时,三道公告接连落地,精准、干净、毫不拖泥带水。

美国又一次出手了,可这次,中国没犹豫。不到24小时,三道公告接连落地,精准、干净、毫不拖泥带水。

全世界都在看,到底是谁被围堵,谁在掌控规则?答案,越来越清晰了,美国能承受得住这波“连环反击”吗?

美国对华进行系统性遏制

美国的焦虑,从一组数字开始,5860亿美元。这是中国在2025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

什么意思?简单讲,中国半年从全球赚的钱,比美国一年印的还快。制造业、出口链、供应端,越打压越壮大。

美国七八年的遏制,结果让“中国制造”更强韧、更去美元化、更全球化。

换句话说,美国越想堵,中国越能绕。

这对美国而言,不仅是经济失衡,更是心理失衡。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10月3日发布的#66427144号公告,就是这种焦虑的“具象化”对中国拥有、运营、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看似“港口费”,实则“贸易惩罚”。

每净吨50美元、每集装箱120美元……说白了,就是不让中国货轻松进美国港口。

不仅如此,美国还变本加厉,对中国敏感供应链的打击,正在从“点名企业”转向“拆解网络”。

10月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式发布最终规则,将19个中国相关实体(含内地和香港)纳入《出口管制条例》(EAR)下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许可证政策为“推定拒绝”(Presumption of Denial),即基本不给批。

也是很多莫须有的由头,但问题是,堂堂蓝星第一强国,国际之间普通的贸易,竟然把美国吓成这样。

美国这一刀切下去,伤到了谁?

结果刚出来——油价没降,物流涨价,美国消费者自己先疼。

中国24小时连出3招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闪电出手。

不到24小时,三份公告接连发布,节奏之快,让外媒惊呼“前所未有”。这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更关键的是每一拳,都打在美国“再工业化”的软肋上。

第一拳:超硬材料——掐断美国制造的“磨刀石”

商务部第55号公告,对人造金刚石及其设备实行出口许可管理。听着冷门,其实要命。

人造金刚石是工业的“牙齿”。没有它,精密切割、半导体制造、航空部件加工都得停摆。

美国F-35战机的关键部件、超高速武器的防热系统、芯片晶圆的切割,都靠这玩意儿。

中国此举,等于一脚踩住了美国的“工具链”。

你想让中国制造成本上升?行,那我就让你连生产刀具都磨不出来。更讽刺的是,美国连替代产能都没有。全世界能稳定量产超硬材料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几乎垄断。

这不是报复,这是精准外科手术。

直接打掉了美国制造的“牙”,让它想咬人都没力气。

第二拳:稀土设备——锁住美国产业的“咽喉管”

第56号公告来了,针对稀土冶炼分离设备与原辅料。

很多人以为,美国稀土储量不小,不怕中国?错。

矿石有,用不了。因为精炼设备、萃取工艺全靠中国。

美国地质调查局自己承认:美国几乎没有独立分离重稀土的能力。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从澳大利亚、非洲买来矿石,没有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全是废石。

中国这一步,堪称“锁喉”。

它不是封矿,而是封“技术链”;不是掐资源,而是掐“加工能力”。

打的是美国“稀土独立”的幻觉,也打的是其所谓“盟友替代方案”的空中楼阁。

这一步,够狠,也够准。

美国想摆脱中国,却发现连炼矿的炉子都得买中国的。

第三拳:稀土元素管制——捏住美国军工的“心脏”

这才是“终结技”。中国商务部第57号公告:含中国成分的稀土磁体、半导体材料、乃至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生产的境外物项,统统纳入管制。

什么意思?只要含中国元素——哪怕是外国公司生产的,都要拿许可证。

而军事用途?基本一律“不予许可”。

这下,美国军工复合体全麻了。

F-35、导弹、雷达、AI芯片……每一样都离不开稀土磁体。现在,中国等于在原料端装上“断电开关”。

美国再想搞全球供应链重组,得先问一句:你那块磁铁,里面有没有0.1%的中国稀土?

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底气。不靠喊口号,而靠产业链的话语权。

你可以制裁公司、列实体清单,但中国能让你的生产线“没料可用”。

这不是对抗,而是博弈规则的重塑。

中方重新定义力量

很多人看到的是中国的“反击速度”,但更值得看的是“策略转变”。

以前,我们常说“被制裁”,现在,我们在“设规则”。

美国打的是“规则战”,中国接的是“许可战”。

美国搞的是“脱钩论”,中国出的却是“黏附反制”不脱钩,但让你每一环都离不开中国。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三拳,看似经济对撞,本质是战略布局的转折点。

它告诉世界:中国不是被动的制造者,而是规则的塑造者。

你能卡我芯片,我也能卡你材料。

你能封锁供应链,我也能定义供应链。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中国第一次,用“产业技术安全”的语言回应“国家安全政治化”。

这是一种对称的回应,也是一种战略成熟的体现。

有人说,中国出这三拳太猛了,会不会引发更大摩擦?

但现实是,美国先动的手,中国只是第一次用“精准手术刀”还手。

国际关系,本就不是道德比拼,而是实力的较量。

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制造的关键节点”,谁就拥有了“规则的定义权”。

美国打压七年,中国的应对用七天展现:你可以围堵中国,但你无法绕开中国。

结尾,我一句话总结:美国想用规则困中国,中国却在用产业链反定义规则。

这场“连环三拳”,不是愤怒的爆发,而是战略的觉醒。

未来谁赢?

不是看谁喊得凶,而是看谁能稳稳握住全球制造的命脉,而现在,答案已经在数据里,也写在这三份公告上。#中方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来源:飞猪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