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导弹省百万倍!激光系统470秒守黄海,1道光束干翻13个目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3:45 2

摘要:2025年夏,黄海某海域夜色如墨,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的舰桥内,红色雷达警报突然划破寂静——“报告舰长!东南方向12公里处,发现12架模拟自杀式无人机集群,高度50米,速度180公里/小时,正向我舰逼近!”

2025年夏,黄海某海域夜色如墨,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的舰桥内,红色雷达警报突然划破寂静——“报告舰长!东南方向12公里处,发现12架模拟自杀式无人机集群,高度50米,速度180公里/小时,正向我舰逼近!”

舰长盯着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绿点,指尖在控制台轻轻敲击。这种“低慢小”无人机群是现代海战的“难缠对手”,传统近防炮射速虽快,却容易被无人机数量饱和,且单枚炮弹成本远超无人机本身。“通知武器控制室,启用LY-1舰载激光系统,放弃近防炮备勤。”指令刚落,舰艏甲板上的LY-1系统已缓缓转动,主透镜在夜色中反射出冷光。

武器操作员李响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的十字准星迅速锁定最前方的无人机。“LY-1系统充能完毕,功率180千瓦,大气扰动补偿完成,锁定目标1号!”他话音未落,按下发射键——没有导弹升空的轰鸣,也没有炮弹的火光,一道肉眼难辨的激光束瞬间射向夜空。

3秒后,显示屏上的1号绿点突然闪烁两下,随即变成代表“摧毁”的红点。“目标1号导引头熔毁,坠海!”李响的声音带着一丝笃定,手指不停切换目标,“锁定2-5号目标,并行拦截模式启动!”

舰桥内的秒表悄然跳动,10秒、20秒、30秒……每过3到5秒,就有一个绿点消失在屏幕上。无人机群试图通过蛇形机动躲避,却根本逃不过光速传播的激光——激光束无需“预判轨迹”,锁定即命中,就像用手电筒照向近处的蚊子,精准得没有丝毫偏差。

就在剩余3架无人机即将进入5公里范围时,雷达突然又传来新警报:“西北方向8公里,发现1枚模拟亚音速反舰导弹,速度3马赫,蛇形机动!”

“激光系统切换反导模式,功率提升至220千瓦!”。这枚“导弹”是演练的“压轴考验”,其速度和抗干扰能力远超无人机。李响立刻调整参数,屏幕上的准星紧紧咬住高速移动的导弹光点,“自适应光学系统已补偿海面波动,锁定导弹导引头!”

5秒后,激光束再次发射。这一次,屏幕上的导弹光点先是亮度骤增——那是导引头被激光烧穿的信号,随后轨迹开始偏移,最终失控坠向海面,激起一道白色浪花。“反导拦截成功!从锁定到摧毁,耗时5秒!”

当最后1架无人机被激光击落时,秒表显示全程仅470秒。李响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对身边的战友说:“这要是用‘海拉姆’导弹,拦截12架无人机加1枚导弹,得花近1500万美元;而咱们LY-1,全程电费还不到20美元,简直是‘白菜价守护’。”

演练结束后,站在甲板上,望着LY-1系统缓缓收起的透镜。“以前总担心‘弹药不够用’,现在有了这道‘光之利刃’,咱们的防空网才算真正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想起去年西太平洋演练时,“拉萨舰”曾用LY-1在雨雾中拦截过3公里外的目标,虽因大气衰减缩短了射程,但也验证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远处的海平面泛起鱼肚白,李响正在检查LY-1的冷却系统——刚才连续拦截13个目标,系统核心部件温度仅上升12℃,完全能支持下一轮连续作战。“听说后续要装300千瓦级的改进型,到时候连高超音速导弹都能拦,”李响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以后咱们舰上的‘光’,会成为最靠谱的盾牌。”

晨光中,“拉萨舰”的舰艏劈开海浪,LY-1系统静静矗立,如同守护这片海域的“光之哨兵”——它没有导弹的轰鸣,却以光速书写着新的海战规则,用低成本、高精度的守护,为中国海军的远海航行筑起一道无形的“光盾”。

来源:未来电竞基地(退役职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