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熟了,最怕的就是这种连阴雨,轮式收割机下不了地,眼看着金黄的玉米就要泡在水里,那几天心里急得像火烧!”10月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种粮大户刘召安回望着收获后的玉米地,神色如常。而两天前,刘召安还望着雨中的粮食,急得吃不下饭。
秋收时节,阴雨连绵,刘召安站在自家田边放眼望去,周围200亩良田已从满眼金黄玉米变成了一地整齐玉米茬。“只用了3天就全部收完。”
“玉米熟了,最怕的就是这种连阴雨,轮式收割机下不了地,眼看着金黄的玉米就要泡在水里,那几天心里急得像火烧!”10月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种粮大户刘召安回望着收获后的玉米地,神色如常。而两天前,刘召安还望着雨中的粮食,急得吃不下饭。
10月9日,聊城市阳谷县大布镇高庄村村民将玉米送到烘干塔,进行烘干作业。
针对紧急状况,七级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紧急向农业农村部门汇报求援,火速协调申请6台适用于湿软田块的履带式收割机;另一方面,指令全镇粮食烘干中心满负荷提前启动,开辟玉米烘干“绿色通道”,形成“地里抢得出来、仓里烘得进去”的全链条抢收保障体系。
连日来,面对全省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带来的严峻挑战,阳谷县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抽调农技、水利、农机等部门精干力量,组成多个“三秋”生产工作指导小组,分片包干,深入全县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玉米、大豆等作物成熟度、土壤湿度及农田积水情况。
“这片地积水基本排完,土壤湿度仍偏大,大型机械直接下地容易陷车,建议优先调度适用中型履带式收割机,或者再晾晒半天,”在阳谷县阎楼镇张岩寨村,镇农技站负责人李恒勤迎着绵绵细雨,正与种粮大户张月全仔细研判地块状况,一边记录一边提出建议。
在阳谷县常丰粮食公司内,烘干机器设备整装待发,确保从地里抢收回来的玉米第一时间得到烘干,最大限度降低霉变风险,保住粮食品质。公司负责人高明介绍:“我们的烘干线已检修良好,日处理湿玉米能力达200吨。”
春争日,夏争时,秋收一刻不等人。走进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针对种植大户的收割难题,镇政府全员下沉,紧急联系外地履带式收割机十余台,调度到位,分赴辖区低洼积水地块作业;同时调配多台抽水泵,组织村民清理田间排水沟渠,对个别低洼积水地块开展集中排涝。镇农技站负责同志王名刚介绍:“我们对全镇低洼积水地块进行了逐片登记,安排专人跟机服务,确保农机高效作业、不出故障。”
据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永高介绍,近日以来,针对连续降雨情况,阳谷县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72人,分9组下沉镇街驻点帮包,结合不同地块、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现场指导农户采取因地制宜的收获方式。同时,广泛宣传晚播小麦关键技术,指导农户待墒情适宜后,选用早熟品种、适当增加播量、科学施肥,打好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调度境内涵闸;重点关注易涝洼地农田土壤墒情,做细做实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坚决打赢‘三秋’生产攻坚战,努力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手’,”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贵民说。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