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唱会的追光灯突然移向舞台侧翼时,台下几万人都安静了。刀郎站在中央,没唱经典老歌,反而侧身指向阴影里那个穿白色礼服的姑娘:“十年前《爱是你我》专辑里,拉小提琴的薛娇娇老师,今天也在。”
刀郎演唱会的“唯一例外”:那个被特意介绍的小提琴手,藏着他十年未变的真
演唱会的追光灯突然移向舞台侧翼时,台下几万人都安静了。刀郎站在中央,没唱经典老歌,反而侧身指向阴影里那个穿白色礼服的姑娘:“十年前《爱是你我》专辑里,拉小提琴的薛娇娇老师,今天也在。”
大屏幕上,薛娇娇握着琴弓的手指突然收紧。她头发绾成低髻,碎发贴在颈侧,琴身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这个镜头扫过她时,导播显然愣了一下——整年来刀郎巡演从不设嘉宾席,连主办方安排的互动环节都被他砍了,此刻却为一个小提琴手破了例。
后台化妆间的镜子里,薛娇娇见过太多张渴望被镜头捕捉的脸。有伴舞演员故意在走位时“不小心”晃到主唱身边,有乐手偷偷把收音麦往自己方向挪半寸。她记得十年前录专辑那天,刀郎递来的保温杯里泡着胖大海,说“拉琴费嗓子,你也润润”。后来她在小剧场拉琴,在音乐教室教孩子,偶尔刷到刀郎的新闻,总想起那个保温杯——原来真有人把合作者当回事,而不是用完即弃的背景板。
上周彩排到凌晨三点,弦乐组都散了,薛娇娇蹲在地上收拾谱架。刀郎从舞台那头走过来,皮鞋踩在地板上嗒嗒响。“明天穿那件米白色礼服吧,”他突然说,“你拉《西海情歌》间奏时,月光照在琴上最好看。”她猛地抬头,看见他手里拿着件叠好的演出服,标签还没拆。
现在,几万人的欢呼里,薛娇娇的琴弓落了下去。第一个音符飘出来时,刀郎退到了侧幕,双手插在裤袋里,像个普通观众。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往镜头前凑的人不会懂,这种“被记得”比热搜榜第一更珍贵——不是作为流量工具被需要,而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被看见。
散场后,有记者堵在停车场问薛娇娇:“刀郎特意捧你,以后会不会合作更多?”她正把琴盒放进后备箱,闻言笑了笑:“我下个月在国家大剧院有独奏音乐会,他说如果有空,会带家人来听。”后视镜里,刀郎的车正缓缓驶出,没有助理前呼后拥,副驾驶座上放着顶旧草帽。
这圈子最不缺的是锦上添花,最难的是记着别人十年前的样子。当有人把“人脉”挂在嘴边当交易筹码时,总有人守着那份笨拙的真诚——不是为了显得格局大,只是单纯觉得,当年一起熬过夜的伙伴,就该在光亮处再见。
你有没有在哪一刻,被某个“不值一提”的记得,突然照亮了平凡的日子?可能是小学老师十年后叫出你的小名,可能是同事记得你不吃香菜,这些没写在合同里的温暖,才是人生最硬的底气。
来源:老崔音乐天天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