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天心脏病让她从小被家里当负担,父母把所有好东西给姐姐,她只能用成绩换学费,上课时捂着胸口,上完课赶去餐馆洗杯子,因为那一小时能挣十二块
许妍把戒指丢在民政局台面,转身就走,走得快,像怕回头会耽误下一口呼吸,这一幕塞得人心口发闷
她什么都不要,只要离开沈家,这不是冲动,这是她的计算
先天心脏病让她从小被家里当负担,父母把所有好东西给姐姐,她只能用成绩换学费,上课时捂着胸口,上完课赶去餐馆洗杯子,因为那一小时能挣十二块
高三倒计时二十天,她爸一句“考了也没钱读”想断她念头,她出门拦顺风车去外婆家,外婆陪她回学校补手续,校长批假条,准她参加高考
大学四年,她习惯凌晨图书馆,她习惯周末奶茶店,她交学费从不拖,舍友问她为什么不歇一晚上,她回答“我晚歇一天,钱就少一天”
毕业进财经杂志,她的任务是去采访沈皓明,她提前查公告、翻年报,把要点做成表格,一见面就用三句简单问题对上对方兴趣,那天晚上,她邮箱里多了一封感谢信和一张午餐邀约
第一次吃饭,她没提任何私人条件,她让对方觉得自己干净好用,这一点在沈家长辈那边格外管用
两个月后,她跟着沈皓明进沈家,老太太观察半天,只见这女孩递茶、垫盘、低头记录家庭小账,没有一句多余话,当天点头
订婚宴出现杂音,亲戚私下说她出身寒酸,她装没听见,饭桌散了,沈家老爷子把家里小账交给她保管,她记流水,做对账表,月底一分不少
三年里,她帮婆婆打理慈善会,帮公公牵线拿到郊区用地,沈家内部说她“省心又能干”,她自己也没停,晚上学昆曲,考主持人证,周末去电视台做财经栏目录制,硬把自己练成双身份
转折在一场饭局,沈皓明被朋友起哄,朋友随口夸“你老婆听话”,沈皓明顺口回“她花钱少,好管”,十个字把她定位成附属品,她听在耳里,没有辩解,回到家就开始写离婚清单
清单上只有一句:房车存款不要,身份证我拿走
第二天凌晨,她把衣帽间衣物折进行李箱,叫货拉拉搬到租的小房子,沈家律师追问“真的不要补偿”,她说不用浪费时间
离婚第七天,她用五万积蓄买灯光、收音、快递面单,开直播间卖原产地米和土蜂蜜,她镜头对着自家灶台,讲水米比例,讲为什么蜂蜜要室温发泡,第一场四小时卖出七百单
点赞里出现“皓明”账号刷了雨伞礼物,她没说谢谢,也没禁他
婆婆于岚被朋友拉进直播间,看到弹幕说“掉价”,婆婆直接下单一百箱米,留言放在公屏:靠手挣钱不掉价
第三十场直播,沈家老爷子账号出现,留言“下次聊机械设备”,她知道沈家想进农机,她回复公开招募,统一排队,没有插队
签约会那天,沈皓明站在宾客席,她只递名片,不递笑,合同条款与其他客户一致,该交保证金就交,她不给特殊口子
人们这才看清顺序:豪门需要她的渠道,她不需要豪门的称呼
母亲看风向想来帮忙发货,她开出试用期,两个月看发货正确率再决定留不留,这次她不再让家人随意进她的帐
同学群里有人问“后悔吗”,她回一句“每一步都算数”
数据继续涨,同行开始比价压她,她把供应链透明化,客户知道自己钱花在哪,反而留下,她用直播做前端,用仓储做支点,沈家亲戚看完分析,又说“要是当年分她点钱就稳了”,有人反驳“钱锁不住她”
媒体写报道用“逆袭”两个字,她拒绝采访稿中任何包装词,她说“逆袭不逆袭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股票曲线和次日留存”
她用净身出户换到决策权,用直播间做新战场,让原来高高在上的人过来排号
现在的许妍同时握着供应链、推广、设计三个团队,她给自己填的头衔是“运营负责人”,她不提过去的豪门身份,因为那部分对现在的业务没有实际价值
对外她只强调两点,一是供应商要符合农残标准,二是抽检不过关直接换,谁也不给情面
用户在评论区争论她究竟有没有心机,有人说她精明,有人说她冷,她不解释,她只在首页顶部置顶一句“看货不看人”
母亲试用期合格留下,父亲想来仓库,她发求职表,父亲要先考叉车证
一年后,她在省会开了展示厅,第一批客户里包括沈家工厂,她按排期收尾款,合同一式两份,公对公账户
公关稿里有人想写浪漫复合,她删掉那段,她说这个故事没有爱情线,只有合作线
她把人生拆成一个个项目,算盈利算风险,不再把希望押在别人手里
事情走到现在,立场各自明白,许妍要的不是谁的道歉,也不是谁的爱,她要的是能自己说了算的安全感
问题留给正在阅读的你:
1。如果你是许妍,当初离婚时会不要一分钱吗
2。你更认同“靠自己最稳”还是觉得“资源也重要”
评论区见,每一句都算数
来源:明明白白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