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容得下讨论,不能容煽动情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1:18 1

摘要: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屏幕里似乎成了负面情绪的聚集地:老年人总刷到“子女这样不孝”,年轻人被困在“原生家庭的痛”,男人受“择偶标准”困扰,女人被“为母则刚”定义,家长深陷“孩子当学霸”的焦虑……我们上网本来图的是舒心减压,却总难逃各种“情绪裹挟”,令人越刷越累,越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屏幕里似乎成了负面情绪的聚集地:老年人总刷到“子女这样不孝”,年轻人被困在“原生家庭的痛”,男人受“择偶标准”困扰,女人被“为母则刚”定义,家长深陷“孩子当学霸”的焦虑……我们上网本来图的是舒心减压,却总难逃各种“情绪裹挟”,令人越刷越累,越看越焦虑。

近日,中央网信办出手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直指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这四类糟心事,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是真实的情感流露。然而,在“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的逻辑下,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往往比正面情绪更具传播性,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稍不留意便可能演变成非理性的“情绪浪潮”。

有一些账号早已不是简单的情绪表达,而是有意恶意、挑动负面情绪。它们把情绪当武器,把热点当流量生意经,通过贴标签、造对立、拉仇恨,将人性阴暗面转化为点击量,将社会矛盾转化为牟利工具,将公共讨论空间变成情绪角斗场。

情绪表达的源头在个人,为何负面情绪能无序大面积蔓延?流量算法是关键一环。愤怒、焦虑、偏见、抬杠、起哄、谩骂等情绪更易引发互动,平台会基于用户喜好持续推送,形成“越看越推、越推越偏”的恶性循环,而用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此次专项整治不再是简单地删除不良信息,而是从源头上严查严处网站平台、账号和MCN机构,全面排查弹幕、评论等隐蔽角落,切断负面情绪病毒式传播的链条。

除了依靠专项整治,个人也应当好情绪把关人,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对煽动性、标签化内容不急于站队表态;碰到恶意账号,要直接举报;更重要的是,不要过度沉迷手机,多回归现实世界面对面交流。

清朗网络空间非一日之功,取决于每个参与者的行动。我们共同守住理性底线,拒绝被情绪裹挟,让互联网真正回归美好。

来源:遇见咸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