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立大功!医生发现:青椒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常吃更健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0:49 3

摘要:最近,韩国庆熙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100克青椒,坚持3个月,胆固醇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可达12%左右,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得最明显。

一大早,赵老师拿着体检报告愁眉不展——胆固醇超标,血管有轻微斑块。

医生没开药,却建议他每天吃点青椒

将信将疑的赵老师坚持三个月后,复查结果让人惊喜:胆固醇下降了12%,血管健康指标也有改善。

这让人不禁好奇,餐桌上普普通通的青椒,何时成了心血管的“守护神”

青椒,这个看似普通的蔬菜,其实是个“营养宝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芸香苷)、辣椒素原型和多酚类化合物

这些成分可不是摆设,它们在对抗“血脂顽固分子”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最近,韩国庆熙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100克青椒,坚持3个月,胆固醇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可达12%左右,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得最明显。

这背后的关键,就是青椒的“抗氧化”能力。

胆固醇本身并不是坏东西,问题在于它一旦被氧化,就会“黑化”,变成血管内皮的大敌。

氧化后的胆固醇会黏附在血管壁上,一层一层堆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而青椒中的天然多酚类成分和维生素C,可以直接干扰这个过程,相当于在血管里装了个“抗氧化防盗系统”,防止胆固醇“变坏”。

平均每100克青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毫克以上,是苹果的5倍,是西红柿的3倍不止

而且,青椒不像橘子那样糖分高,也不像草莓那样娇气,它经得起炒、煮、拌、炖,抗氧化能力还能保持七七八八,适应性极强。

辣椒中的真正“护心主力”是辣椒素,它是辛辣味的核心生物活性成分。

辣椒素能介导胆汁酸稳态的调节机制,降低胆固醇,还能促进血管舒张,改善内皮功能,保护心血管。

胆固醇水平更健康。青椒中的芸香苷、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被证实有抑制“黏附因子ICAM-1”和“VCAM-1”的作用。

相当于给血管壁上了层“防沾涂层”,胆固醇就算在血液中飘,也不容易附着生根。

血压更稳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介绍,经常吃辣食物,可以预防高血压。

研究表明,辣椒等辣膳食的主要营养素为辣椒素,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靶点辣椒素受体,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

血糖代谢改善。青椒的不凡之处不仅在于能降低胆固醇,还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颇有成效。

胰岛素抵抗加重,肝脏脂代谢就会出问题,坏胆固醇合成加快,好胆固醇被分解。

青椒里的多酚类和辛辣素(不辣但有作用),能促进葡萄糖代谢,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防止餐后血糖飙升。

中风风险降低。2024年,《英国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适量吃辣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具体而言,每周吃辛辣食物3-5天的人,他们得中风的几率比那些几乎不吃辣的人要低很多

身体衰老速度减慢。2025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营养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吃辣能有助于延缓衰老

简单来说,吃辣能减慢身体和特定器官的衰老。每周吃辣3-5天的人,身体衰老速度下降0.69年。

让身体慢慢适应。专家建议,日常饮食中适度吃辣比偶尔大量食用、突然吃高辣食物更安全,尽量不要空腹吃辣。

刚开始接触辣味食物的人群,需循序渐进从“微辣”起步,逐步探索并确定自身能接受的辣度。

优选新鲜辣椒。选择辣椒制品时,优选鲜辣椒或干辣椒

新鲜辣椒保留了更多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抗氧化物质,且辣味相对温和,刺激较小;干辣椒经过脱水浓缩,辣椒素浓度更高,辣度更强,一次性摄入不要超过10克(约3-5根)。

巧搭配营养翻倍吃辣椒时,应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辅助脂质代谢,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如果平时喜欢水煮鱼、麻辣火锅等“高辣+高盐+高油”的菜品,建议换成“酸+辣+少油少盐”的组合。

注意食用频率。对于中原地区健康人群而言,每周吃辣1-2次是比较适宜的频率,能够获得较大健康益处。潮湿地区和寒冷季节相对适宜吃辛辣。

有胃炎急性发作期或患有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适合吃辣,因为辣椒素会直接刺激黏膜、溃疡面,加重疼痛,增加出血甚至穿孔风险。

辣椒有诸多健康益处,摄入小剂量的辣椒素还可保护胃肠道黏膜。

但过犹不及,过量食用带来的强刺激会干扰胃酸分泌,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痉挛、胃灼热等。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在餐桌上加一份青椒,简单的改变,或许能为你的心血管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当然,辣椒虽好也有它的禁忌,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辣椒。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注: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适合的治疗和调理方案。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营养杂志》(Nutrition Journal)

《英国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生物医学中心·肥胖》(BMC Obesity)

来源:健身的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