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7日傍晚六点,我跟着导航拐上G40沪陕高速,远远就望见天际线处浮动着金色光带——那是中国最大的吴庄收费站,36条车道全开的壮观景象。作为在杭州开网约车的安徽阜阳人,这已是我第七年经历国庆返程,但当车载广播说出"当前排队长度4.2公里"时,后视镜里突然闪过
10月7日傍晚六点,我跟着导航拐上G40沪陕高速,远远就望见天际线处浮动着金色光带——那是中国最大的吴庄收费站,36条车道全开的壮观景象。作为在杭州开网约车的安徽阜阳人,这已是我第七年经历国庆返程,但当车载广播说出"当前排队长度4.2公里"时,后视镜里突然闪过母亲追着车尾塞咸肉的身影,鼻子还是酸了。
"后备箱塞的不是菜,是爸妈的‘冰箱’"
排在我前面的皖K牌照SUV摇下车窗,飘出一股熟悉的酱香。车主张大姐指着塞满后座的南瓜、冬瓜笑:"凌晨四点从阜阳出发,以为能避开高峰,结果还是和老乡们‘会师’了。"她的后备箱里,除了腌萝卜、辣椒酱,还躺着两罐父亲晒的干豆角,"去年带的酱被同事抢光,今年特意装了十斤。"这样的场景,在吴庄收费站的车流里随处可见:鄂A货车的驾驶室挂着腊肉,豫S轿车的后挡风玻璃被红薯挤占,苏E牌照的新能源车后备箱,甚至躺着半袋老家的土——"给上海的阳台种菜,娃说想吃奶奶种的番茄。"
网友@大别山的风 说得戳心:"爸妈总说‘后备箱空着多浪费’,其实他们是怕我们在外面‘亏待’了自己。"这个假期,我妈往我车里塞了20个梅干菜包子,直到看见我后备箱里给她买的按摩仪,才红着眼眶说:"下次别买这些,路上注意安全。"
"ETC滴的不是钱,是收费站的温度"
堵车时刷到收费站的热搜,发现今年真的不一样了。去年还在人工窗口排长队的货车司机老陈,今年特意摇下车窗跟我炫耀:"看!ETC车道40码直接过!"他手机里存着收费站的"返程服务站"照片——免费热水、急救箱、儿童玩具,甚至有临时充电桩。最让我触动的,是网友@江淮小鱼儿 发的视频:一位坐轮椅的老人被工作人员推到休息区,桌上摆着刚泡好的姜茶。"以前觉得收费站是‘卡脖子’的地方,现在才懂,这里也是游子的‘临时驿站’。"
亲历这场"星河迁徙",我注意到ETC杆上新增的电子屏:"前方3公里有免费姜茶,祝您返程顺利。"当车流在夜里凝成光河,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举着荧光棒疏导,像极了老家村口举着手电等我们的父母。
"堵车时刷到老爸的消息:‘到哪了?服务区吃点热的’"
晚上八点,车流终于挪动到收费口。收费员小李的工牌上沾着月饼渣,笑着递卡时说:"今天接了八百多张卡,每张卡背后都是回家的故事。"她的话让我想起网友@沪漂十年 的评论:"凌晨收到老爸的消息:‘到吴庄了吗?去年堵车你说冷,今年给你织了围巾。’"此刻翻看手机,父亲的未接来电和十几条语音静静躺着,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导航说你堵在吴庄,后备箱有热水瓶,别喝凉水。"
堵车的五小时里,朋友圈被各种"后备箱摄影大赛"刷屏:湖北的莲蓬、河南的铁棍山药、安徽的山核桃......有网友调侃:"中国父母的后备箱,是永不缺货的‘家乡补给站’。"但评论区一条回复扎了心:"最怕爸妈说‘后备箱空着多浪费’,其实他们是怕我们在外面,连家乡的味道都吃不上。"
"下次见面就是过年,但车灯照亮的方向,是家的方向"
深夜十一点,终于驶过收费站。后视镜里,36盏路灯依然亮如白昼,像一串永不熄灭的灯笼。想起网友@迁徙的雁 的话:"都说车头是生活,车尾是思念,可我们开向的,何尝不是另一种团圆?"在杭州的出租屋里,母亲的包子会慢慢吃完,但父亲每天的天气预报截图,依然会准时出现在手机里;后备箱的咸肉会变成同事的下酒菜,但那句"路上注意安全",永远是最温暖的导航。
这场每年一次的"迁徙",堵的从来不是车,而是我们对家的眷恋。当吴庄收费站的灯光渐成远方的星点,突然懂得:所谓返程,不过是带着家乡的温度,奔赴下一场团圆。就像网友@皖北老张 说的:"堵车时骂骂咧咧,可看见收费站的灯光,心里突然踏实——这是离乡的最后一站,也是奋斗的新起点。"
来源:汽车资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