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该是见证幸福的婚礼,却以生命的逝去收尾。29 岁的新郎在自己大喜之日选择跳河,让一场筹备许久的喜宴瞬间变成亲友眼中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让家属陷入无尽悲痛,更撕开了一个被忽视的现实 —— 在社会对 “男性应坚强” 的固有认知下,许多男性的情绪压力正默默堆积,直
本该是见证幸福的婚礼,却以生命的逝去收尾。29 岁的新郎在自己大喜之日选择跳河,让一场筹备许久的喜宴瞬间变成亲友眼中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让家属陷入无尽悲痛,更撕开了一个被忽视的现实 —— 在社会对 “男性应坚强” 的固有认知下,许多男性的情绪压力正默默堆积,直到以极端方式爆发。目前,新郎遗体已送往殡仪馆,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而这场悲剧留下的,是关于婚礼意义、家庭压力与男性心理健康的深层思考。
一、喜宴落幕:从热闹到寂静的 48 小时
10 月下旬的一个周六,南方某县城的一家酒店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酒店门口挂着鲜红的 “囍” 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新郎与新娘的婚纱照,照片里的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嘴角带着温和的笑;大厅内,20 张圆桌整齐摆放,每张桌上都放着粉色的桌花和印有新人名字的喜糖盒,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音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宾客。
这是 29 岁新郎陈阳(化名)的婚礼现场。从半年前确定婚期开始,陈阳就成了家里最忙碌的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和新娘商量婚礼流程,周末还要跑建材市场挑喜糖、去酒店改菜单、联系婚庆公司确认布置细节。“他总说,结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不能让亲戚朋友觉得咱们家没面子。” 陈阳的发小李伟(化名)回忆,婚礼前一周,他还陪陈阳熬到凌晨两点,反复核对宾客名单和座位安排,“当时我劝他别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他却说‘大家都看着呢,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说完还给自己点了根烟,盯着电脑屏幕发呆了好久”。
婚礼当天上午 8 点,陈阳准时到新娘家接亲。按照当地习俗,他完成了堵门、抢亲、敬茶等环节,全程脸上都挂着笑,还主动和伴郎们开玩笑,没人察觉到他情绪有异常。中午 12 点,婚礼仪式正式开始,陈阳牵着新娘的手走上舞台,在亲友的掌声中宣誓、交换戒指,向双方父母敬茶时,他还特意跟母亲说 “妈,您放心,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家里”。
喜宴持续到下午 3 点,宾客陆续离场。陈阳和新娘送走最后一批亲戚后,回到酒店房间休息。据新娘回忆,当时陈阳说 “有点累,想出去透透气”,便独自离开了房间,临走时还顺手拿了外套。“我以为他只是去楼下抽烟,没多想,直到晚上 6 点他还没回来,我才慌了神,赶紧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找人。”
亲友们分成多个小组,沿着酒店周边的街道、公园搜寻,直到晚上 9 点,有人在距离酒店 3 公里的河边发现了陈阳的外套 —— 外套搭在河边的护栏上,口袋里还装着他的手机,屏幕停留在与婚庆公司确认尾款的聊天界面。众人立刻报警,经过连夜搜救,次日清晨 5 点,救援人员在河下游 2 公里处发现了陈阳的遗体。当遗体被抬上岸时,陈阳的母亲扑过去,抱着遗体坐在地上哭,声音嘶哑地喊 “我的儿啊,你怎么这么傻”,白发贴在满是泪水的脸上,身体因过度悲伤不停颤抖,周围的亲友无不动容。
二、新郎的 “独角戏”:被期待包裹的压力
随着亲友们的回忆拼凑,陈阳在婚礼前后的压力逐渐清晰 —— 这场被期待 “风风光光” 的婚礼,从筹备到举办,几乎是他一个人在扛。
陈阳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是退休工人,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妹妹。从确定婚期开始,亲戚们的议论就没停过:“结婚酒席不能低于 20 桌,不然显得小气”“婚车至少要 6 辆,头车得是奔驰以上”“彩礼要按当地最高标准来,不能让女方家看不起”。这些声音像一块石头,压在陈阳心里。“他跟我说过,不是不想省,是怕别人说闲话。” 李伟记得,有一次两人一起吃饭,陈阳提到婚庆公司报价 3 万元,他觉得太贵想换一家,可母亲说 “邻居家儿子结婚婚庆花了 5 万,咱们不能比人家差”,最后陈阳还是咬着牙付了定金。
筹备过程中的琐事更让他身心俱疲。婚礼前一个月,陈阳因为工作失误被扣了绩效工资,可他没跟家人说,偷偷找朋友借了 1 万元填补婚礼预算;婚礼前三天,酒店突然说原定的大厅被占用,要换小一点的场地,陈阳跑了三趟酒店协商,还额外加了 2000 元费用才保住原定场地;婚礼当天早上,伴郎临时说要增加 “接亲游戏” 环节,陈阳怕扫大家的兴,赶紧让人去买道具,自己则在一旁偷偷调整呼吸,掩饰紧张。
更让他压抑的是,没人真正关心他的情绪。李伟说,婚礼前一周,陈阳曾跟他抱怨 “最近总失眠,觉得心里堵得慌”,可当时他以为是婚前焦虑,只劝了句 “忍忍就过去了,结婚后就好了”;陈阳的母亲也提到,儿子婚礼前几天经常躲在房间里打电话,语气听起来很烦躁,她以为是工作的事,没多问,只叮嘱 “别影响婚礼心情”。就连新娘也承认,筹备期间她主要负责婚纱、化妆等细节,大部分琐事都交给了陈阳,“我以为他能扛住,没想到他心里藏了这么多事”。
婚礼当天中午,喜宴进行到一半,陈阳还被几个亲戚拉着喝酒。他本身酒量不好,却还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完后脸色发白,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几分钟,又强撑着站起来给长辈敬酒。“现在想想,他当时的笑都是装的。” 李伟红着眼眶说,下午送宾客时,陈阳还跟他说 “今天大家都挺高兴,没出什么岔子”,可没人知道,这句话背后,是他再也撑不住的情绪崩溃。
三、家属与新娘:悲痛中的两种姿态
悲剧发生后,陈阳的家人与新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却同样藏着难以言说的痛苦。
陈阳的母亲今年 58 岁,头发已经白了大半。从得知儿子溺亡的消息起,她就没吃过一口饭,没合过一次眼。在殡仪馆外,她总是坐在台阶上,手里攥着儿子婚礼当天穿的西装外套,外套上还留着喜宴上洒的红酒渍。有亲戚劝她 “别太伤心,身体要紧”,她却只是摇头,嘴里反复念叨 “要是我不逼他办那么大的婚礼就好了”“要是我多问问他心里的事就好了”。有时她会突然站起来,想去殡仪馆里面看儿子,被工作人员拦住后,就靠在墙上哭,肩膀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陈阳的父亲则一直沉默,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蒂在脚边堆成了小堆,偶尔抬头看向殡仪馆的方向,眼里满是红血丝。
相比之下,新娘的表现显得格外冷静。从报警到配合警方调查,再到联系殡仪馆处理后事,她都有条不紊地推进。在与警方沟通时,她清晰地回忆起陈阳离开酒店的时间、穿着的衣物,甚至能说出陈阳近期的工作状态;面对亲友的安慰,她也只是点点头,说 “先把后事处理好,不辜负他的心意”。但这种冷静背后,是难以掩饰的脆弱 —— 有一次,她在整理陈阳的遗物时,看到两人一起挑选的婚戒,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手里紧紧攥着戒指,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她不是不难过,是不敢在人前崩溃。” 新娘的闺蜜说,婚礼前新娘还跟她憧憬婚后生活,说要和陈阳一起攒钱买房子,“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她只能靠处理后事来转移注意力”。
目前,陈阳的家人已联系好殡仪馆,计划在一周后举办追悼会。“我们就想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陈阳的父亲在接受警方询问时说,他们希望调查能尽快出结果,给儿子一个交代,也给这个破碎的家庭一个答案。
四、事发河边的隐患:缺失的监控与求助设施
在这场悲剧中,事发河边的安全设施缺失,成为亲友和网友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陈阳跳河的河段位于县城郊区,是当地居民饭后散步的常用路线。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段长约 1 公里的河岸,仅在入口处设置了一块 “禁止下河游泳” 的警示牌,其余路段既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也没有配备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设备,甚至连紧急求助电话的标识都没有。“晚上这里路灯很暗,要是有人不小心落水,根本没人能及时发现。” 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女士说,她曾多次看到有人在河边喝酒、散心,“尤其是年轻人,遇到烦心事就来这里,要是有监控或者救生设备,也许能避免悲剧”。
记者从当地城管部门了解到,该河段的安全设施维护由多个部门负责,此前曾有居民反映过监控缺失的问题,但因 “资金不足”“部门协调困难” 等原因,一直未能落实。“我们也想加装监控和救生设备,可需要财政拨款,还要和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流程比较复杂。” 城管部门工作人员说,目前他们已临时增加了夜间巡逻人员,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一情况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如果河边有监控,能及时发现陈阳的异常;如果有救生设备,也许他还有被救的机会。” 还有网友举例,浙江某县城的河岸不仅安装了全覆盖监控,还每隔 500 米设置一个应急求助柱,按下按钮就能直接连接到当地应急指挥中心,“同样是县城,为什么安全设施差距这么大?” 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回应,将尽快对该河段的安全设施进行排查整改,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五、并非个例:那些被忽视的男性情绪危机
陈阳的悲剧并非孤例。近年来,浙江、深圳等地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2022 年,浙江某 27 岁新郎因筹备婚礼时被要求增加彩礼,不堪压力在婚礼前一天跳楼轻生;2023 年,深圳某 30 岁男子因房贷、育儿压力,在与家人争吵后跳河,留下妻子和刚满 1 岁的孩子。这些事件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共同点:男性在承担家庭、社会压力时,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最终走向极端。
“社会总觉得,男人就该扛事,不能哭、不能软弱,否则就是‘没本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敏说,这种固有认知让许多男性习惯了压抑情绪,“他们不敢跟家人说自己的压力,怕被说‘没用’;不敢跟朋友倾诉,怕被笑话‘矫情’,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直到情绪积压到临界点”。张敏接触过不少有情绪问题的男性来访者,他们大多是在出现失眠、焦虑、甚至自伤行为后,才被家人强制带来咨询,“很多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跟人说起心里的事”。
在陈阳的事件中,亲友们的 “忽视” 也印证了这一点 —— 没人察觉到他熬夜筹备时的疲惫,没人在意他喝酒后的苍白脸色,更没人主动问过他 “你累不累”。“我们总觉得,他是男人,能扛住这些事。” 李伟懊悔地说,要是当时能多跟陈阳聊聊天,也许就能发现他的异常,“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目前,关于陈阳跳河的具体原因,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亲友们在河边放置了鲜花和陈阳的照片,有人在卡片上写道 “下辈子别再这么累了”;当地社区也组织了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居民讲解情绪疏导的方法。
傍晚时分,事发河边的路灯亮起,昏黄的光线洒在水面上,泛起细碎的涟漪。偶尔有居民路过,会停下脚步,对着鲜花和照片沉默片刻。这场本该幸福的婚礼,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留在人们记忆里,而它带来的思考 —— 如何看待婚礼的意义、如何关注男性的情绪、如何完善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仍在继续。
来源:抚资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