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岁,简历投出去像石头沉海,我妈每天把饭端到我门口,那碗饭的热度就是倒计时。
32岁,简历投出去像石头沉海,我妈每天把饭端到我门口,那碗饭的热度就是倒计时。
昨晚她又把智联招聘的截图甩我脸上,6.8个月,平均求职周期,她说“你超标了”。
我盯着屏幕,顺手点开下一条短视频,算法立刻推来“职场空窗期焦虑”自测表,63%高学历女性,我全中。
逃避性娱乐,说人话就是刷手机刷到手指发麻,凌晨四点睡,下午两点起,信用卡最后一块额度昨天也刷没了,买了啥?
不记得。
我妈是老牌外企李经理,裁员名单没她,但她闺女被裁。
她理解不了:你985本硕,怎么就成了28.7%里和父母同住还啃老的那一个。
我理解不了:投一百份简历,九十八份已读不回,剩下两份问能不能接受降薪40%,我回“能”,对方也消失。
循环久了,人就像被按了暂停键,外面世界三倍速播放,唯独我卡成PPT。
上周她去线下招聘会帮我排队,回来把一沓宣传单拍在桌上:政府免费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优惠券、个人破产试点咨询。
她说“你选”。
我选了最便宜的——加群。
群里三十多个“姐姐”,平均年龄34,有人分享面试拖鞋被HR看见的尴尬,有人晒自己终于找到月薪五千单休的助理岗,底下一排“恭喜脱离苦海”。
我第一次发言:欠卡债6万3,逾期两个月,有人回“先去申请个人破产,停息挂账,再拖下去会爆通讯录”。
原来政策早给台阶,只是我没抬头。
第二天我按群文件指引,把材料递到银行窗口,小姐姐敲章时说了句:“最近来的人多,你别自责。
”那一刻鼻子突然酸,原来陌生人一句话就能瓦解伪装。
回家我把培训课表打印出来,放在餐桌,我妈凌晨四点起床看见,没说话,把煎蛋切成心形。
我知道她还在担心,但煎蛋的形状就是停战协议。
现在日程排得比上班还满:上午去培训班学Excel新函数,下午去心理咨询做认知行为作业,晚上群里互改简历。
投出去的石头终于有一粒起涟漪,一家初创公司约我下周三面运营岗,工资比上一张offer再降15%,我点了接受。
我妈问“甘心吗”,我说“先回到牌桌,才有资格谈牌”。
空窗期不是原罪,卡债也不是末日,真正的裂缝是把自己当成废品。
只要还能起床去递材料,就没人能把我清仓。
来源:优雅风铃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