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打出芯片“穿透”狠招,我们以“稀土穿透”还治其人之身。10月9日,商务部一纸公告,宣告中国正式打出“稀土王牌”,直击对手产业七寸——今后任何境外产品,只要含有“中国稀土血统”,哪怕仅占其价值的0.1%,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
美国打出芯片“穿透”狠招,我们以“稀土穿透”还治其人之身。10月9日,商务部一纸公告,宣告中国正式打出“稀土王牌”,直击对手产业七寸——今后任何境外产品,只要含有“中国稀土血统”,哪怕仅占其价值的0.1%,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下一代光刻机、潜在军用AI芯片……无一例外,全部“逐案审批”,无证禁行。
故事要从荷兰ASML的仓库讲起。今年春天,美国将出口管制从EUV扩展至14纳米以下DUV,ASML工程师只能将已打包的高端光刻机重新拆解,眼睁睁看着订单作废。更绝的是,华盛顿甚至要求ASML连售后零件供应都需报备,严防中国“拼装”出超级光刻机。
中国并未坐视。商务部悄然完成两项关键布局:一是将全国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回收全流程技术列入“禁止擅自出境”清单;二是对境外所有使用中国稀土或技术的下游产品设定0.1%价值红线——超过即需中国许可。0.1%是什么概念?一台EUV光刻机约使用2公斤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价值不足300美元,却决定了晶圆定位能否达到头发丝万分之一的精度。如今,哪怕只涂一层含中国稀土的防锈漆,整机也休想离港。
为何选择14纳米与256层作为管控节点?工信部内部数据显示:全球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92%集中于台湾与韩国,其余8%也基本依赖ASML的EUV设备;而14纳米恰是“军民两用”的关键节点,覆盖手机、车载雷达、军用FPGA乃至导弹制导芯片。256层以上NAND闪存同样如此,既用于民用手机与AI服务器,也见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黑匣子。封住这两条线,等于将对手的高端产业链拦腰截断。
更致命的是下一代BEUV光刻机。其光源波长需从13.5纳米压缩至6纳米,激光增益介质必须掺铥,反射镜涂层离不开镧,靶材需加钆与铽——这些元素中国去年产量占全球90%以上,美国本土开采量为零。没有中国配额,实验室连原型机都造不出。
未来将如何演变?三大场景已浮出水面:
场景一:12月1日过渡期结束,ASML、应用材料、泛林等企业排队提交申请。商务部依“最终用户穿透”原则审查,一旦发现上游芯片厂涉军工订单,立即卡在0.1%红线之外。交货周期从6个月拉长至24个月,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已悄然将2026年资本开支下调8%–12%。
场景二:美日加速推进“去中国稀土”联盟。美国重启加州Mountain Pass矿,但分离厂环评至少需36个月;日本在哈萨克斯坦的镝冶炼项目设计产能仅为中国的6%,每吨成本高出40%。磁材厂商要么接受涨价,要么将订单转至中国境内代工。
场景三:国内设备企业迎来替代窗口。上海微电子28纳米DUV已实现量产,中信建投测算,若2026年国产14纳米光刻机获5台订单,北方稀土、中科三环仅磁材业务即可新增42亿元收入,毛利率提升9个百分点。
商务部在公告中亦留有人道主义通道:地震救灾、公共卫生等紧急需求可“先通行后补证”,但须在10个工作日内向北京报备流向。这一设计既堵住“军用夹带”漏洞,也将“中国卡脖子”的指责反掷给滥用管制的始作俑者。规则透明、审批限时,谁想用中国稀土造导弹,就必须在申请表上签字画押,留下永久追溯记录。
光刻机停转的那一刻,太平洋两岸都听到了齿轮卡死的刺耳声响。下一轮谈判桌上,稀土不再是散装原料,而是写入国际规则的中国筹码。剧情至此,轮到对方出牌了。
来源:@生活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