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输了,真的是又一次。北极公开赛第一天,王正行连人带拍被田中涌士2个干脆果断的21摆平,0比2,一局没沾光。算上这场,他自从那次中国公开赛一口气闯进决赛后,已经连吞四次“一轮游”。球迷的话很简单: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也烦。
又输了,真的是又一次。北极公开赛第一天,王正行连人带拍被田中涌士2个干脆果断的21摆平,0比2,一局没沾光。算上这场,他自从那次中国公开赛一口气闯进决赛后,已经连吞四次“一轮游”。球迷的话很简单: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也烦。
我早上刷手机看到比分,差点把吐司掉进牛奶里。前五分没打完就0比5,你让我怎么咽下那口面包?田中站在那儿像开闸的电闸,一记一记,王正行只在后场跑来跑去,脚底板跟没热开一样。
想想上个月,他在常州一路淘汰奈良冈、安东森,整得像打鸡血,决赛也只输给石宇奇那一点点。那时候我们群里都说:23岁,小宇二号。结果话音没落,他连着在香港、常州、首尔,三站统统首轮走人。现在芬兰再添一笔,凑齐“四连杀”。要是集卡片,已经能换小礼品了。
第一局11比21输得太塌,场边教练喊“稳一点”都快嘶哑。镜头扫到王正行,额头没汗,眼神空。那感觉像排队交水电费,一看窗口又写“系统维护”,你却只能傻站着。
我倒觉得第二局开头还活了两拍,他2比0抢了个头,可惜对面反手一个斜线,把气势又扔回日本人那边。5比8落后时,他甩拍带点懊恼,却忽然连得5分,10比8领先。那几拍,看到了熟悉的挑高、突击、网前跟进,全场最亮。但好景不到一杯咖啡的时间,田中连拿4分,15比13,再见不回头。
大多数人只记比分,我更爱盯细节。18比14时,王正行竟然准备接发球还抹了下脸,像是汗在流,其实那是他在找情绪,你能看出他手微微颤。年轻队员怕什么?就怕想赢太急。分差一拉开,他有点发僵,脚底步子变慢半拍,最后点点头,21比17交卷。
四连首轮出局,这词念起来像拧开陈醋,呛得人眼里全是酸。你要说实力差吧,他世界排名20,刚刚打过决赛;说势头差吧,又是中国队里最敢拼的年龄段。问题在哪?我跟几个老球友聊,一致感受:打法单,节奏里全是正拍劈杀,不上脑子。对手把后场线路堵住,再加一点心里消耗,他就没变化。
教练组肯定也急。毕竟石宇奇一人挡不住所有比赛,后面还得有第二梯队。国羽男单当年出了林丹、谌龙,现在缺的不是天赋,而是抗压力。王正行23岁,田中26岁,年纪相差不大,可田中在场上表情像在听慢摇,稳得可怕,这就说明自我调节这门课差距挺大。
换个视角想——田中接下来要碰头号种子昆拉武特。那可是泰国未来十年的门面,田中今天打得这么顺,下一轮能不能挺过去还是未知数。要是扛不住,王正行很可能会在酒店房间里看直播,心里暗暗算“我其实也能跟昆拉武特拼”,越想越堵,这种二次打击更人磨人。
我最怕的是,四连“首轮跪”慢慢演变成习惯。运动员一旦把失败当常态,信心掉坑里就难爬。我们打业余球都知道,连输三把后,站服务线都会抖,更别说世界巡回赛。现在是欧洲赛季起点,后面还有丹麦、法国、德国。要是这股低气压再跟着他跑三站,那可真成坏循环。
不过也别急把人贴标签。想想林丹当年,也有过巡回赛收包时段;谌龙在里约前一年比赛连着被爆冷,后来不也翻身?关键得有人帮他捅破那层纸。改几个实用战术,练多拍耐心球,让进攻节奏别一直一档到底,该吊该推就缓一下,这些都是今天赛场上的缺口。
我个人还有小愿望:希望他别把社交媒体当树洞。每次输球后删微博、关评论,这种“鸵鸟法”短期能躲,长期只会让自己脱离最真实的声音。咱们粉丝嘴碎,但也盼着他好,骂声里夹的仍是期待。不说远的,下一站丹麦公开赛,要是签表没有碰到昆拉武特或安赛龙,他大可以打一场漂亮球给大家闭嘴。
写到这,芬兰已近午夜,那边应该天黑雪凉。我想象王正行收拍走出球馆,街灯打在羽绒服上,他耳机可能放着节奏快点的歌,脚下踩着薄冰。输球就像踩到冰面裂缝,吓一跳,但不一定掉进水里。观众席空掉了,他的职业还在前面。下一站,能不能补上这四口“豁”,我们只能先挂个问号。
期待那个问号,尽快变成感叹号。
来源:乐观的沙滩pyWy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