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候我挺无奈的。大家动不动就争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说真的,这种问题讨论了两千年了,没啥意义。你让我说,我更相信人性是“善恶都在”,什么时候表现善,什么时候表现恶,全看环境、全看制度。
人性的善恶之争
有时候我挺无奈的。大家动不动就争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说真的,这种问题讨论了两千年了,没啥意义。你让我说,我更相信人性是“善恶都在”,什么时候表现善,什么时候表现恶,全看环境、全看制度。
现实中的制度影响
你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就知道了。一个单位里,如果升职加薪靠真本事,那大家自然会拼命干活,想办法拿成绩;可要是升职靠的是给领导送礼、陪酒、拍马屁,那你能指望人性里那点“善良”撑多久?不跟着玩规则,你就等着被边缘化。
别说别人,我自己都经历过。有一年我们部门换了个领导,这人特别喜欢听恭维,嘴甜的人第二年都升上去了,踏实干活的人反而被当成“不开窍”。我那同事老王,项目干得比谁都好,可就是嘴笨,结果被调去冷板凳岗位。老王当时跟我说:“做人要不要这么累?我是不是也该学学他们。”你听听,这就是最真实的人心。不是老王变坏了,而是制度把他推向了那条路。
历史上的“御史台”闹剧
翻翻历史,其实早就演过无数次。御史台本来是干嘛的?是盯着官员的,谁乱搞就弹劾谁。听起来很有用吧?
可实际呢?御史自己也是官,他们的前途还是在皇帝和宰相手里。真要查到大佬身上,他们敢开口吗?宰相一句话,御史就得噤声。更别提那些御史自己也能被收买。最后搞得好好的“监督制度”,变成了笑话。
你看东汉宦官专权、唐朝朋党之争、明朝的东厂锦衣卫,哪次不是监督者成了工具?换汤不换药。
这就是制度的问题。监督如果不能独立,那就是空架子。
别再指望“清官”了
有些人爱说:“那就靠清官呗。”听起来像个办法,但靠不住。
清官确实有,比如包拯、海瑞,可他们都是极个别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制度烂在那里,你换再多清官也没用。今天海瑞一走,明天腐败立刻回潮。
制度真正的意义,就是假设“人都是自私的”,然后设计出一套机制,让自私的人也只能按照规则办事。比如现代公司为什么要有财务审计?不是因为谁天生爱贪,而是大家都知道“人总可能贪”,所以必须有人盯着。
制度坏掉的后果
坏人最多祸害一群人,但制度烂了,会让所有人都跟着学坏。
你想想,如果一个社会升迁靠关系,做生意靠勾结,维权靠托关系,那会怎样?答案很简单:守规矩的人被淘汰,投机钻营的人反而出头。慢慢地,社会形成一套新的逻辑——老实干活的人是傻子,会钻营的人才聪明。
这比单纯的腐败更可怕。它改变了整个价值观。大家都觉得“规矩没用,潜规则才是真本事”。这种环境,会逼着人往坏的那面去走。你不坏,你就活不下去。
真正的监督必须独立
监督要能用,必须独立。这话听起来老生常谈,可它是铁律。
御史台失败,就是因为御史的饭碗在皇帝和宰相手里。他们敢查小官,敢查中层,可查到顶头大佬就废了。监督没有独立性,结果必然是被架空。
所以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强调“权力分立”?就是让权力互相制衡,让监督不再依附在被监督者身上。司法要独立,媒体要能说话,信息要能公开。只有这样,制度才真有牙齿。
制度就是笼子
人性是一头猛兽,能帮你狩猎,但也能反咬你一口。你要驯服它,就得给它套上笼子。这个笼子,就是制度。
没有制度,猛兽乱跑;有制度,猛兽才会乖乖走在规定的路上。
一个好社会,不是靠所有人都变成圣人,而是即便普通人自私、算计、投机,也只能在制度里走正道。换句话说,哪怕你只想着自己,也不得不在框架下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
最后的思考
别再把希望寄托在人性上了。人性靠不住,历史和现实早就告诉过我们了。靠得住的,只有制度。
一个社会能不能长久,关键不是口号喊得多响亮,而是规则有没有真的落地。一个好的制度,让善良的人能做事,让坏的人不敢乱来。只有这样,善才会被放大,恶才会被压下去。
人心再复杂,制度一旦到位,大家只能在框架里动。社会的秩序,就靠这个笼子。
来源:沧海那个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