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和普通人没有关系!2年亏掉100万,不是你失败,是时代变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06:24 1

摘要:但现在,高房价时代的大幕,已经缓缓落下,留下满地狼藉,和无数个“归零”的家庭故事。

房子,曾是中国人最笃定的信仰

买就涨,涨就赚。

结婚需要,咱就买。

孩子上学需要,咱就买

多少代人把一套房压上三代积蓄,只为提前锁定“体面的未来”。

但现在,高房价时代的大幕,已经缓缓落下,留下满地狼藉,和无数个“归零”的家庭故事。

2019年,张萝掏出105万买下东部二线城市一套70平二流学区房。其中,50万还是从母亲那“借来的”养老金

那时,她的逻辑很简单:“房子,怎么可能不涨?尤其是学区房!”

结果呢?

三年后的挂牌价是55万,下降近一半,无人问津

最扎心的是,贷款还有44万没还,首付彻底蒸发,利息全打水漂。整整五年的工资、辛苦、节俭,全被一张阴跌的房产证写满。

而这,还只是开始。

2022年4月,北京,Era刚结婚时掏了315万(首付155万,贷款160万),买下一套北京丰台的顶层老破小

她只是想拥有“一间可以自由养猫的家”。

结果一年不到,小区房价从单价4.7万跌到3.7万,AI测算账面亏损高达115万!

她不敢卖,因为亏损太大。更不敢不还贷,怕变“黑户”。于是,这对新婚夫妻过起了最极致的贫困生活:

提前还贷、压缩支出、产检压缩、没有任何多余的娱乐和消费

一场“理想主义”的买房,变成了实打实的“奢侈灾难”。

三、萧逸:广州精装新房205万首付,最终亏掉400万,只能割肉离场

2018年,广州。95后萧逸手握现金买房,楼盘一线地段、学区齐全,总价640万,贷款440万,信心爆棚。

三年内房价最高时确实涨到了7万+(均价),他一度觉得自己是“踩点王”。

但他没想到,2023年广州“新规房”登场后,高赠送率+实用面积翻倍的“白菜新盘”,彻底打穿了二手市场。

两公里外的钱,同样的价,住的更大、更新、更舒服——他的“老规房”彻底失宠。

他只能无奈卖出,挂牌405万成交,亏掉首付+还贷利息近400万!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对普通人,已经变成了一个“急冷的炉灶”

你所熟悉的游戏规则,被无声无息地改写了。

而这背后,其实有三大“真相”,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

真相一:

在高房价时代,有句话人人都信:“房子是最保险的投资。”

但问题是:房子不是股票,不能随时卖出。一旦行情逆转,房价下跌,你急用钱,是割肉都没机会。房贷月供像倒计时炸弹一样,压着你寸步难行。

就像张萝说的:“我用5年堵了600多万的天价房子,结果最后卖不出去,还赔进去一套完整人生。”

固定资产早已不是普通人最优的财富载体,反而成了流动性的大杀器。

真相二:

房地产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权。

反过来看,现在国家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已经释放了和往年截然不同的信号:地产不再是拉动经济的唯一引擎;供需关系彻底扭转:库存高、人口低、生育率萎缩;价值观发生转变:年轻人不买房、躺平化。

简而言之:“房子不等于财富的时代,真的来了。”

一个连“行业龙头房企”都频频暴雷、“学区房”都有价无市的市场,普通人还敢重仓其中吗?

真相三:

这几年,从“六个钱包”凑首付,到三代人为一套“老破小”在社交平台上痛哭流涕,我们看到太多那种:

“明明付出最多,却输得最惨”的普通家庭。

为什么?

因为我们太容易被“旧经验”绑架,而对趋势不敏感。

总相信“房子总会涨”,“不会赔太多”,“不买就永远上不了车”……

别人重仓科技,我们重仓债,别人资产翻倍,我们过期背锅。

萧逸一句话说得好:“我并不怕跌回4万,但我不能接受别人花一样的钱,住得比我翻一倍大。”

你以为自己买了一条通往体面生活的航道,结果发现,它是未来十年最深的坑。

不建议所有普通人都拒绝买房。

但必须搞清楚:为什么买、什么时候买、买给谁、买哪儿的?

或者换句话说:没刚需别碰——如果不是为了落户、结婚、娃入学,别碰;别买二手烂资产,尤其是非核心区、老破小、无学区;如果是小城市、三线市,优先考虑现金流配置而不是房产上车前,先确认自己未来10年不会被套牢

此外,给普通人一个比买房更实用的忠告:没有更好的信息渠道/变现渠道的普通人,不如把钱存在定期,减少折腾,避免踩雷。

不是你不努力,是下错了赌注。

这几年被房子套住的普通人,真的不在少数。

你我,既然没法左右趋势,就更应该学会看懂趋势——只有认清现实,才能做好选择;只有放下执念,才有机会翻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经月月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