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一段王楚钦和孙颖莎的连麦切片冲上热搜,俩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拆伙”说得跟菜市场砍价一样轻松。
“混双世界第一的搭档,居然在直播间互相拆台?
”——昨晚,一段王楚钦和孙颖莎的连麦切片冲上热搜,俩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拆伙”说得跟菜市场砍价一样轻松。
我刷到的时候正泡脚,水凉了都没发现,全程咧着嘴笑,笑完又有点鼻酸:原来顶尖运动员的默契,是连吵架都同步。
画面里,莎莎刚练完球,头发还湿,直接开麦:头哥,听说你想换搭档?
王楚钦那边背景音噼里啪啦,他在收拾拍子,头也不抬:谁让你总抢我中线?
莎莎翻了个白眼:你上次发球落点都到观众席了,我不抢怎么办?
弹幕瞬间刷满了“哈哈哈”,我却注意到一个小动作——王楚钦把刚收好的莎莎的拍子,又单独塞进自己的护边袋。
嘴上说不要,身体比谁都诚实。
这段斗嘴让我想起去年杭州亚运决赛前,我在媒体工作间撞见他们。
王楚钦正给莎莎缠手胶,一圈一圈,比给自己缠还认真。
莎莎低头刷手机,突然把屏幕怼到他眼前:网友说我俩像“小学生吵架”。
王楚钦哼了一声:小学生就小学生,赢就行。
结果当晚他们4:0横扫对手,颁奖结束,王楚钦把金牌往莎莎脖子上一挂:别动,我调整下角度,拍照显脸小。
莎莎笑得见牙不见眼,哪还有场上那股杀气。
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从2017年青少赛就开始配对,当年一张合照,俩人身高差半个头,王楚钦把手肘搭在莎莎肩上,一脸臭屁。
如今他再想做这个动作,得稍微弯点腰。
时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除了身高,还有不用开口就能读懂的落点。
教练组做过统计,他们关键分抢冲直线,成功率高达78%,比第二名的组合高出整整12个百分点。
数字冷冰冰,背后却是无数次训练后,王楚钦多留十分钟陪莎莎加练接发球,莎莎偷偷在他球包里塞能量棒。
混双不是1+1=2,是0.5+0.5=1,他们把各自的棱角削成刚好嵌合的形状。
这回“拆伙”玩笑一出,球迷群里有人慌了:巴黎奥运会不会真换人?
我跑去问了一位跟队的体能师,他正给马龙冰敷膝盖,听完直乐:别瞎操心,俩人昨天还一起测了十组折返跑,心率曲线几乎重叠,真吵架能同步成这样?
马龙在旁边插话:我三十五岁了,想蹭他们年轻十岁的脚步都蹭不上,教练组敢拆,我就敢去门口蹲点抗议。
龙队说完自己都笑,冰袋掉地上,啪一声,像给谣言盖章:作废。
王楚钦后来接受采访,被问到“最舒服”的搭档是谁,他脱口而出:孙颖莎。
说完又补一句:因为她从不把情绪带到下一板。
简单一句话,我反复咂摸,品出点婚姻指导的味道——原来最高级的合作,是吵完就忘,留下只有解决问题的冲动。
莎莎那边更直接,记者还没问完,她甩甩手上的汗水:巴黎见。
三个字,比所有海誓山盟都硬气。
今晚我回看那段直播录屏,发现最后下播前,王楚钦忽然凑近镜头,声音压得很低:别熬夜,明天六点发球机见。
弹幕刷过一排“嗑到了”,我却听见背景里莎莎轻轻“嗯”了一声。
世界排名第一的混双组合,日常对话原来也这么土,土到让我相信,所谓“金牌”,不过是他们一起早起、一起挨饿、一起把失误骂成笑话之后,顺手摘下的果子。
巴黎奥运会还剩不到两百天,训练馆的灯依旧亮到深夜。
我不知道他们最后能不能赢,但我知道——只要拍子还在一个人手里,另一个人就不会先走。
顶尖运动员的爱情未必是爱情,但一定是比爱情更耐摔的东西:你摔地上,我弹起来,刚好接住你。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