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能相信吗?美国有个总统刚上任没几天,就接到个荒诞的电话——说是猫王喝得酩酊大醉,开口就让他帮忙把人从监狱里弄出来,要知道他们俩其实只见过一次面。
你能相信吗?美国有个总统刚上任没几天,就接到个荒诞的电话——说是猫王喝得酩酊大醉,开口就让他帮忙把人从监狱里弄出来,要知道他们俩其实只见过一次面。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在竞选时对手还拿他钓鱼被水獭追着咬的事骂他“软蛋”,可是谁又说过他28岁时顶着致命辐射,能徒手拆核反应堆,事后半年尿里还带辐射呢。
这人就是吉米·卡特,美国历史上挺折腾的总统:在任时被骂成“最差的”,卸任以后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良心楷模”;一辈子种花生,带着“老实人”这个标签进了白宫,也偷偷下了一盘对冷战影响深远的大棋。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这个被误会了好几十年的“花生总统”,到底是个软脚蟹,还是有啥藏着掖着的本事?
一、被骂 “软蛋” 的那些年,他其实是 “太实在”
一提到卡特,早期美国人心里就只有两个字:好唠、没脾气。
说到最经典的,非猫王那通“醉鬼电话”莫属。刚上任没多久的一天深夜,卡特突然接到个陌生号码,那边猫王迷迷糊糊地说:“总统先生,我有个朋友在监狱里,你帮个忙帮他出去呗?”
别的政客换成别人,大概早就让秘书一脸无奈地给打发了,可卡特竟然忍着急,就算猫王啰哩哗啦讲半天,最后还认真跟他说:“救人还得按规矩走。”
事情一传开,有网友打趣说:“这哪像总统呀,简直像村口那个好人,谁都敢跟他提啥事。”
让他被贴上“软蛋”标签,更主要的还是里根团队在选战中玩的招数。他们翻出了卡特年轻时在湖里钓鱼的视频——一只水獭突然跳到他面前,卡特吓得往后退,结果就这么个小插曲,被对手剪成“连小动物都搞不定”的段子,天天在电视上播。
那时候美国正折腾着通货膨胀和石油危机,老百姓原本就气得不行,一看到总统“这么软弱”,骂声就更厉害了:“选个软蛋当总统,能指望他管事吗?”
没人说,可当年那个“软蛋”其实挺拼的。28 岁的卡特在核潜艇部队干着呢,突然加拿大那边爆发了人类史上第一次核泄漏,反应堆随时都可能炸掉,没人敢上去处理。
卡特一看情况,自己主动扛着工具就冲上去了,钻进辐射弥漫的机舱,拆零件,整个过程他都没穿防护服——不是不愿意,是当时没那合适的装备。赶完活儿后,他体重一下子少了8斤,尿检里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竟然半年都没消散掉。
后来有网友扒出这段往事,评论区炸锅了:“这哪是软蛋啊?简直是在拿命拼命的狠人啊!”
其实卡特的“软”,本质上就是“太实在”。他五岁就跟父母一起卖花生贴补家用,之后把花生买卖做到资产破百万,也从没涉足半点“歪门邪道”,更没有学到政客那套“花言巧语”的套路。
比如说闹能源危机的时候,别的候选人都喊“没人比我更懂能源”或者“保证大家冬天不挨冻”,可卡特在电视里却说了句实话:“能源不够用,冬天多穿点衣裳,少开点暖气,我们大家一块挺过。”
话一说出来,老百姓就炸锅了:“我们选总统要解决问题,不是让你教我穿毛衣的!” 有网友当时就骂得挺厉害:“这理工男根本不懂政治,说话跟种地似的直来直去,能当总统才怪呢。”
现在想想,卡特其实没撒谎——那时候美国的能源紧张是真的,他不过没有像别人那样吹大话罢了。
二、任内 “倒霉透顶”?原来他悄悄下了 30 年的大棋
卡特担任总统的那四年,简直像被“霉运buff”缠身似的:通货膨胀飙到13%,老百姓的工资跟不上物价涨势;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关系一下子变得紧张;伊朗革命之后,52个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被扣押,人质危机持续了444天;油价涨了三倍,去加油站总是得排很长的队。
那会儿,大家都嘲他“没用”,连他自己也坦白说“那四年真难熬”。可过了好多年回头看,才会发现卡特那些被人骂“笨招”的决策,实际上才是真正左右冷战格局的“妙招”——只不过那时候没人能看懂罢了。
说到中美建交这事啊,尼克松、福特这两任总统都打算和咱中国正式打交道,可都怕国内有反对声音,结果就把这事儿拖到了他们的第二任期才敢动手。
卡特刚上任两年,就果断决定:“咱们就现在建交!”这消息一出,国会的人都炸了锅,共和党议员纷纷指着他鼻子骂:“你这是出卖美国利益。”南方的保守派支持率也立刻一落千丈。
如今看来,这一招到底有多重要?中美建交之后,苏联一下子陷入了“左右夾攻”的尷尬局面——西边要应付北约,东边还得提防中美,冷战的天平就从这时开始偏向一方。有个历史博主算过:卡特这一步,至少让冷战提前结束了五年。
卡特刚刚出任总统时,还提出“核裁军”和“缓和美苏关系”,苏联当时以为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觉得好欺负。结果没想到,他转眼就把局势变得紧张起来,一边暗暗施压。一招“中东圣战计划”成了关键:不仅援助阿富汗的游击队,提供武器、派遣教官,还联手沙特,切断对苏联的石油出口。这一系列动作,真是让苏联措手不及,暗藏杀招。
结果是,苏联在阿富汗坚持了九年,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最终变成了打垮苏联的“帝国坟场”。后来,有网友调侃道:“卡特这招叫‘扮猪吃老虎’,苏联上当了还不知道。”
最精彩的是他对中东的谋划。卡特从来没直接说过“要掌中东的石油”,可他做的事儿偏偏都朝着这目标赶:推动埃及和以色列的会谈(戴维营协议),貌似是在“促成和平”,实则却把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阵线”拆散了。
伊朗革命一搞定,亲美的王室倒台,他并没硬拦着,反倒促使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越发激烈——中东从此变得零散,不再能团结起来对抗美国。结果,美国牢牢控制了海湾国家的石油命脉,石油美元体系也就稳得不得了。
有网友看完这段历史后,在评论里说:“以前觉得卡特运气不好,现在才明白,他其实是把牌藏得太深了。那些被骂‘倒霉’的事,其实都是他安排好的棋,只是我们当时没看透。”
三、卸任后倒亏 100 万,他用 30 年活成 “美国良心”
1981年卡特退休那天,没像别人一样在华盛顿搞个演讲、写点书赚钱啥的,他直接回了佐治亚州的老家农场。一进门,他就瞪大了眼——管农场的人把生意搞砸了,不但没赚着,还倒亏了100万。
要知道,美国前总统退下来后,随随便便一场讲座就能赚个几十万,卡特可不是这么回事,他还得自己还债呢。他没发怨气,一边写回忆录赚稿费,一边继续种花生。
后来有人问他:“当总统之后,会不会觉得后悔?”他笑着答道:“倒没有后悔,就是没想到离开岗位之后还得还债。”
就这么个“还债总统”,后来变成了美国人心中的“良心”。
他卸任后可没闲着,80多岁还跟着“仁人家园”公益组织一起盖房子,帮贫困群众当志愿者;还跑去非洲抗击艾滋病,亲自给病人发药;每周都到小镇的教堂讲《马太福音》,坚持了整整30年。
有人在路上偶遇到他盖房子的场面,还拍了照片发到网上,说:“85岁的卡特,穿着牛仔裤,戴着手套,跟年轻人一起扛木板,汗水都淋湿了,一点前总统的架子都没有。”
更有趣的是,他的“总统排名”一路飙升。1989 年时,他还排在“最差总统”第 18 位;到了 1995 年,直接挤到第 7 名,超越了当年战胜他的里根;如今每次评比,他都牢牢占据前十的位置。
有人评论说:“卡特是唯一退休后比在位时还受欢迎的总统,大家终于明白了,其实他不是没本事,只是没有把时间放在‘摆架子’上。”
去年卡特去世时,美国网友表达哀思中,最让人感慨的那句是:“我们批评了他四年,却怀念了他四十年。”
直到后来我们才意识到,白宫里缺的并不是那些会说漂亮话的政客,而是真实坦率、敢讲真话、肯干实事的老实人,就像卡特一样。
最后想说:“老实人” 从不是软,是守住了底线
卡特这一辈子,实际上从未按照“总统的套路”过活:别的总统为了权势,他却为了“办事”;有人卸任后拼命捞钱,他却投身公益;被人骂了要辩解,他只是一心把事情做好,不惹麻烦。
他并不是个十全十美的总统,任期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有人质事件反应有点慢,通货膨胀的问题也没处理得特别到位。
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没有把“总统”这个身份当成台上演的角色,而是真心看成自己必须干好的事——他敢顶住压力与中国建交,敢用个人声誉去冒险,赌冷战局势,卸任之后也不搞特殊,宁愿倒亏百万元。
回头想想,那些当年骂他“软蛋”的人,其实是习惯了政客的“演戏”,反而没办法领会“真诚”的难能可贵。就像有网友说的:“卡特的‘软’,不是那些不搞钩心斗角的软;他的‘狠’,是敢拼命、敢坚持原则的那份坚决。”
大概,这就是卡特带给我们的启示:真正的领袖,不是光说漂亮话,也不一定要装得多坚硬,而是在心里真诚待人,把“诚实”装在心底,把“良心”放在胸中,哪怕会被误会,也要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值得我们铭记,毕竟是真正的“老实人”。
来源:娱乐三好小学生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