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待……激动……紧张……感动……疲惫……无论是设计师、媒体人,还是蹲守在屏幕前等待一场场直播信号的时装爱好者,即便身份不同,精神状态倒是蛮同步的。Jonathan Anderson在Dior首秀后台眼泪汪汪;超模Loli Bahia在一大早的Sacai秀场上双
十年来最重要的一季时装周,终于结束了。
期待……激动……紧张……感动……疲惫……无论是设计师、媒体人,还是蹲守在屏幕前等待一场场直播信号的时装爱好者,即便身份不同,精神状态倒是蛮同步的。Jonathan Anderson在Dior首秀后台眼泪汪汪;超模Loli Bahia在一大早的Sacai秀场上双眼无神到几近梦游;就算是Lana Del Rey带着“鳄鱼哥”出现在Valentino秀场,媒体也没有心思再多说一句场面话,总而言之,首秀之后还是首秀,重磅之后还是重磅,经历了如此持续而高强度的创意轰炸后,现在,时尚民工们真的是该休息一下了。
不过,在我们彻底“宕机”之前,还是必须要给如此重要的一季巴黎时装周完成一篇圆满的盘点。此前,我们已经即时发布了关于Louis Vuitton 2026春夏女装系列、Joanthan Anderson的Dior首秀、Pierpaolo Piccioli的Balenciaga首秀,以及Matthieu Blazy的CHANEL首秀的评论内容,以防你错过,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除此之外,我们选出了本季更多值得重温和值得讨论的秀场,这里有些是“首秀”战队中的一员,有些是每季时装周的定海神针,有些创意甚至带着锋利和挑衅的色彩。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感受是会变化的,实时的反应和深思熟虑后的洞察往往存在偏差和反转,而这也是我们认为,必须要回头再看、对一场时装秀从长计议的原因,尤其是在如此喧嚣的时装季结束之后,这篇盘点,在假期综合征快要发作的时候,可以滑一滑,放松一下。
Garde Républicaine
想要看懂每季的爱马仕女装系列,先要从女装艺术总监Nadège Vanhée身上的变化入手。两年前,她剪短了一头长发,同时为爱马仕女性带入了奢华的运动场景,而在本季谢幕时,我们看到了她更为干练洒脱的一面,向后梳起的短发流露出成熟的女性魅力,她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信了,而这一点也顺理成章地体现在她的创作上。
简言之,秀场上的爱马仕女郎更性感了,这种性感并非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的灵感,Nadège Vanhée说,出发点源自法国Camargue三角洲的“狂野魅力”。“我想赋予作品自由不羁、波西米亚的精神内核,并将马术造型融入都市语境。”她这样解释道。
从品牌档案中收藏的一副古老的Camargue马鞍入手,Vanhée展开了对女装造型的解构,“我想在这个系列中加入肌肤的语言。”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皮革马具上的切割和固定逻辑,被运用到了抹胸的造型结构上,或是成为纽扣衬衫和绗缝斜纹丝绸马术夹克外的装饰,搭配品牌经典的印花丝巾,性感与优雅的气息在秀场中流动。“我们聊过某些露肩装的性感魅力,我只是想把这种魅力展现出来——带着自信。它不是武器。”如Vanhée所言,爱马仕女性的性感既不是锋利的,也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愉悦自我的存在方式——像Vanhée的新发型那样。
Palais d'Iéna
“时尚圈的人总是谈论魅力或富人,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生活非常艰难,”Miuccia Prada在秀场后台这样解释本季秀场上出现的“围裙”造型,“对我来说,围裙体现了历史上女性从工厂到家庭的真实艰辛生活。”
是的,她几乎在所有造型外套上了一件围裙,以此来凝思女性的职业生态,并以围裙的重新设计,来表现她们的社会身份,从家居到医疗与工业,从体力劳动到照护服务,从第一、第三产业到家庭领域,你会很清晰地感受到Prada女士在围裙的功能和目的上做出的尝试,尤其是镶嵌了各种金属和水钻的细节,很想让人第一时间穿上它。
但如果再多思考一层,Prada女士的创作中亦存在对当下女性生存处境的讽刺,无论任何职业身份,一旦套上了这条围裙,所有凸显社会角色的造型和服装语言,就完全被遮蔽在了这块算不上服装的布料之下,它既是身份的铠甲,又是自我的阻碍。无论围裙如何华丽,如何别致,终究无法改变人们对“围裙女性”的刻板印象,就像所有嘉宾沉浸在对这场围裙“盛宴”的场景一样,还有人注意围裙之下,模特们穿了什么吗?因此,对Prada女士来说,围裙不只是人设,选择它,是为了向它和它所代表的社会定义发起挑战。
Place du Trocadero
创意总监Anthony Vaccarello主导下的Saint Laurent,向来是营造氛围感的好手,这一季,白色的绣球花排成了“YSL”的字母拼写,盛放在特罗卡德罗广场中央,等待着嘉宾们感受芬芳与浪漫。
在一簇簇纯洁花蕾的铺垫之下,是Vaccarello进一步挖掘性感边界的尝试,他回想起七八十年代巴黎夜幕下流淌的不羁性感,尤以摄影师Helmut Newton和Robert Mapplethorpe的作品为甚。深邃的黑色皮革成为表现这种禁忌魅惑的武器,超大廓形的皮夹克、极度尖锐锋利的高跟鞋、强势的宽墨镜和华丽的珠宝配饰,都在演绎着让人欲罢不能的致命吸引力。
而到了大秀下半场,Vaccarello画风一转,用各种色彩绚丽的尼龙面料打造出飘逸的宫廷风连衣裙,迎风而行,裙摆和袖子丰盈而充满量感,却轻盈得仿若无物。这便是Vaccarello的高明之处,他有能力以极度精炼的造型语言,完成每季精彩的张力叙事。Yves Saint Laurent先生有太多值得被重译的创意,他只要每季抓住一个点,推向现代化,就已足够。
Parc de Saint-Cloud
Michael Rider在Celine的第二场秀,选在了巴黎民众喜欢在周末闲逛的圣克卢公园,幸好这天没有像首秀一样下雨,更值得庆幸的是,Rider展现了自己真正的实力。
“我预感巴黎这周会很疯狂,到处都是包厢(也就是标准的白色帐篷秀场),我觉得只有周日才能出城去公园,这样才比较好。”他的预感非常准确,阳光下、绿荫中,嘉宾们的心情大好,他的造型控制也越发松弛随性。
西装外套和丝巾不再紧绷地包裹在身上,而是自在地随风摇摆,套装的廓形越发干净流畅,就像是会选择在周末来到公园放松的时髦男女所穿着的那样,质感和实用兼具,Rider找到了Celine的精神要义,“它并非让你以最张扬、最怪诞的时装来成为全场焦点,但当你身披上Celine的大衣时,注定会成为将优雅诠释得最淋漓尽致的人。”
Cité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来自纽约的Jack McCollough和Lazaro Hernandez正式从Joanthan Anderson的手中接过了Loewe创意总监的职位,为这家拥有近180年历史的西班牙品牌续写新的活力。“加入Loewe,其核心在于对手工艺的不懈坚持,以及源自西班牙的文化底色。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一精神延续,并通过我们的独特视觉去诠释它。”
McCollough和Hernandez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推翻既有的成功,而是如何能好上加好。而两人的强项就在于,以美式的切入方法,为Loewe带来更多一眼可辨的符号指征,进而延续其影响力。秀场中陈列的艺术家Ellsworth Kelly的作品《Yellow Panel with Red Curve》即点明了他们的创作动机,“强烈的色彩和感性气质与品牌的西班牙根源相得益彰。”与此同时,活力的色彩搭配,也为他们的首秀增添了士气。
色彩之下,是他们为Loewe强化的工艺属性,热封工艺打造的一体式皮质夹克,切碎皮革重组的牛仔裤,掺入金属丝塑形的褶皱连衣裙,3D打印完成的高跟鞋和毛巾裙,丝绸与GORE-TEX材质混纺制成的创新面料,单手柄的Amazona包,都让整个系列颇具看点,也让McCollough和Hernandez在Loewe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
Hôtel national des Invalides
毫无疑问,Givenchy是法式古典之美的代名词,它的美学体系关乎于比例、结构和轮廓,常被视作品牌的基石,但艺术总监Sarah Burton力求证明,她和团队有能力将档案中的金科玉律,以柔为刚,在不偏离高级时装语境的前提下,实现品牌现代化和年轻化的目标。
具体说来,Burton拆除了大量的内衬和支撑结构,让面料得以更柔和、服帖地承载于身体之上,这样一来,原本看似强势的宣言式作品变得更加实穿和私密,如她所言,“几乎就像一块裹在身上的布料。”
当然,Burton在去结构化的过程中,也加重了更多工艺的比例,比如以油画为灵感的六四刺绣大衣,围裹造型的一片式白色刺绣长裙,还有以薄纱切割塑形而来的蓬松羽毛裙,Burton在Givenchy的创作越发游刃有余,即使她已经掌握了最精准的制衣技巧,但依然在不断寻找突破和完成新的挑战。
Institut du Monde Arabe
Alessandro Michele这次引用的概念格外直截了当——Pier Paolo Pasolini眼中的萤火虫,是刺破沉沉黑夜的力量,微弱而倔强,寄托着他在时装创作中的理想主义信仰,拒绝被标准化的美,可能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他坚持以此为光,就能获得生生不息的能量。
回到创作上,Alessandro Michele风格依旧,只是如萤火之光那般,削弱了大量标志性的装饰元素,更加强调面料的质感,从雪纺、乔其纱到天鹅绒和绒面革,在基础的面料上进行褶皱和塑形,由此更加贴合当下审美的主旋律。
但对于Michele来说,取下那些华丽的装饰并非易事,那是他的信仰、他的崇拜和他的美学观点,就像秀场尾声时所有模特站在场地中,仰望头顶上空的灯光特效时所呈现的仪式感那样,Michele内心有一个神圣的世界,为了抵达那里,可能会有波折起伏,可能会时而感到迷茫,但他的精神根基不曾动摇,在这个时刻,他需要与他的追随者抱团取暖。
ITCP 15 Ave Félix d'Herelle
Seán McGirr接下的或许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一,延续McQueen时装屋的辉煌。前创意总监Sarah Burton作为McQueen生前最得力的助手,身居其位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McGirr不同,他来自外部,且每一季都在寻找自己和McQueen的共同点,说服大众,也是说服自己。
McQueen曾以开膛手杰克为灵感创作了一个精彩的系列,而McGirr说自己钟爱电影The Wicker Man中的恐怖氛围,以此关联起品牌内在关于信仰、性和自然的共鸣。同时重现了McQueen最受争议的Bumster低腰裤设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McGirr都够负责、够诚恳。
问题或许也就出在这里,Alexander McQueen所构建的美学体系极其私人,甚至可以说是负面且阴暗的基调,在Burton时期,她努力以出色的剪裁手法和现代观点,把品牌向当下带出一步,而McGirr也必须要克服自己的“致敬”情结,向前看,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给外界主动或被动比较的机会,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希望一切都有种扑面而来的冲击感。我钟爱那些不完美的完美,这为设计注入生命力与能量。”他可以做到,只是需要再坚定一些,让大家能脱口而出,“这是McGirr的设计”。
Pompidou Centre
时至今日,Daniel Roseberry打造的Schiaparelli成衣系列,与高定系列的精彩程度不相上下。在相似的场景之下,Roseberry可以让戏剧化的典藏档案流畅而轻盈地融入到日装语言中,逐渐构建起品牌从美学到商业上的过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复兴。
如他所说,“我们内部有很多讨论,觉得成衣看起来太像高级定制了,但现在情况已经逆转了。曾经感觉像是负担的东西,在客户眼中却变成了一种超能力。”Schiaparelli过去一年在亚洲市场的试水收到了颇为积极的反馈,虽然成衣系列的价格已经逐渐逼近同类品牌的半定制线,但Roseberry的创意说服了客户的钱包,这反而也给他在实施创意上吃了一颗定心丸。
本季,他从Elsa Schiaparelli和艺术家 Salvador Dali合作设计的一件典藏连衣裙出发,把丝绸上的彩绘制成了立体镂空的效果,超现实主义的画笔流苏裙装依然延续了Schiaparelli的审美趣味,而更有意思的是秀场后半程时模特胸前的LED发光盐灯珠宝,毫无疑问,这又将引发忠实客户们新一轮的疯狂订购。
Le Centquatre
老实说,第一遍看到Maison Margiela新一季成衣秀的时候,我的目光全被模特嘴角撑开的金属四角缝线口套吸引着,纳闷为什么口水没有流下来,耳边回荡的则是61 名儿童组成的管弦乐队的旋律,演奏着世界名曲,时而发出的些许“不和谐音符”,更何况这里还是Martin Margiela本人举办告别秀的地方,在成衣首秀上,Glenn Martens做足了话题。
至于服装上的延续性则显得低调许多,或许是为了与高定系列区分开来,在版型和剪裁上都趋向于返璞归真,胶带缠绕出腰身的手法,薄纱笼罩在服装上的“幽灵”观感,从某种程度上呼应了Margiela本身的创作手法。但从不少地方,也能看出Martens对年初首场高定秀的改良。
比如将印花纸压印于针织面料上,营造出十六世纪花卉壁纸剥落的效果,塑化工艺升级再造的珠宝,Tabi Claw 鞋款,是秀场基础款之外的亮点所在。由此可见,Glenn Martens时期的Maison Margiela,将更明确地划分功能与艺术性的边界,从而更加平衡稳健地发展下去。
Fondation Cartier,
261 boulevard Raspail
“身处当今世界,我想以纯粹的美学为基底,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张力”,Pieter Mulier在后台对记者说道。“希望让各位沉浸于十分钟的‘茧’中——那是极致梦幻的境地,却仍暗涌着不安。”
“茧”有双重含义,秀场被玻璃和镜面包裹,内嵌在地面上屏幕中放映着模特的肖像视频,一种互为表里的包裹感;其次模特的造型贴身而富有弹力,在塑形的同时兼顾了呼吸感,灵活也充满安全感。
Mulier逐渐从形式感的创作中抽离出来,以更加折中的表达方式,赋予Alaïa精神新的定义,它不止塑造身体,更是身体的庇护,是亲密的伙伴,是对传统制衣方法的革新,最终完成了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Mulier目前在Alaïa最成熟的一个系列。
Palais de Tokyo
在Shiatzy Chen的巴黎时装周发布秀中,曾出现过无数中式意象的唯美表达,从具象到抽象,从功能到精神,设计总监王陈彩霞执着于发掘这些值得反复提炼与现代化演绎的符号,不断发展出新的系列,这一季,品牌从“马”的身影入手,以此来表达一种不停探索的信念,就像马不停蹄那样。
看似传统而厚重的理念,在王陈彩霞的创作中反而显得轻盈灵动,马术精神融合了1970 年代波西米亚的风格内核,呼应了当下女性崇尚自由与不断进取的信念感。诸多马术用具中的符号性设计,经由解构重组,出现在时装的造型细节和配饰点缀中,丰富了造型的层次感。
与此同时,整个系列在色彩上的表达也十分克制考究,以菸草棕、咖啡色、马鞭草蓝紫、黑白为主调,交织亮玫红、钴蓝、民俗石色,实现了经典与新潮、柔和与活力的平衡。走过近半个世纪的Shiatzy Chen,依旧选择以新的主题,来探索步履不停的进取精神,或许折射出了王陈彩霞女士更感性的一面,她永远在不知疲倦地带着Shiatzy Chen向前走,带着东方文化向前走。
Place Colette
这场秀,是Isabel Marant第一次缺席谢幕环节,她把光环全部移交给了品牌的创意总监Kim Bekker,过去四年,她一直是Marant的左膀右臂,而当Marant决定从紧张的时装行业节奏出略微抽出些身来的时候,Bekker是毫无疑问的最佳人选。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想一辈子都跟着疯狂的时尚节奏过;到了某个时候,我会想要退一步,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仍然有一些了解,但不会像现在这样。”Marant说,上一季Bekker完全接管了设计,而从结果上看,Isabel Marant的精髓没有发生丝毫改变。围绕着波西米亚和游牧的情绪氛围,沙色、米白、淡金、古铜等中性色调在秀场上渐次铺开,法式的松弛与乐观,配合绒面革、蕾丝和皮革的材质,加上拼布和刺绣的工艺,还有必不可少的草编鞋、坡跟穆勒鞋和休闲靴,一系列造型依然充满了向上的能量,Bekker塑造的有关随性而不羁的女性想象,让Marant本人也忍不住赞许,“这太Isabel Marant了。”
没有大张旗鼓的首秀和告别的噱头,Isabel Marant在一片和谐和欢愉中完成了创意的交接,这对于品牌、Marant和Bekker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Bekker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而Marant也得以过上了她在秀场中无数次浮现的、理想的法式生活。
An underground parking garage
in the 11th arrondissement
想要在Casey Cadwallader之后找到一位能接住Mugler创意的设计师并不容易,最终Miguel Castro Freitas获得了这个机会。Freitas拥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历,师从Stefano Pilati,又和Alber Elbaz在Lanvin共事,他的品位是绝对有保证的。
然而他的经历中也存在与Mugler的野性魅力相矛盾的地方,不过这或许正是品牌希望其带来的张力,为Mugler打开一个更普世、锋利中不乏雅致的新阶段。就首秀而言,Freitas确实定下了这种基调,Mugler的女性形象从地下向都市过渡,不再危险,而是更容易亲近。
当然,Freitas也致敬了Thierry Mugler先生90年代创造的时装奇观,但整体而言较为理性克制,Angel香水瓶般的星星符号化作造型的点缀,经典沙漏廓形变身利落的米色套装的一部分。显然,Freitas主导的Mugler,将受众群体扩展到了新的维度,而这只是他的开始。
6. Rond Point des Champs-Elysées
Carven迎来了新任创意总监Mark Thomas,他是Louise Trotter在品牌效力期间的得力干将,这为品牌风格的延续性提供了保证,当然,Thomas的设计也有自己的特点,剪裁更贴合身形,也更凸显柔软面料所呈现的闲逸之感。
许多造型需要依靠风的助力。模特从庭院出发,穿过大厅,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圆形广场短暂亮相,最终走进店铺,一连串流程的步调,让整个系列的剪裁和廓形感得到最大幅度的彰显,鲜明却不锋利,实用中带着诗意,很明显Thomas享受独挑大梁的感觉,并在创作上游刃有余。
除了剪裁和面料的质感以外,秀场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若干花卉元素的点缀,或是以镂空形式呈现,或是附着在提花织物上,这些花朵品种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993年Carven女士与植物学家Marcel Lecoufle共同培育的一种白兰花,Thomas将其处理得举重若轻,仿佛你看到它出现的时候,就闻到了香气一样。
来源:Vogue服饰与美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