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参考级耳塞从1万暴降至299元!0.05mm玻璃振膜引领音质革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3:37 1

摘要:其中,于2023年发布的“兰”(199元)在这四款入门耳塞中,价格位列第二。由于外观、定价和频响科学性结合得难觅瑕疵,这让“兰”成了水雨月公司低价位耳塞中综合表现分最高的那个。我个人看法。

几年前,水月雨基于中国汉文化当中感物喻志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形象,开发了与之对应,却售价各有不同的4款入门级耳塞。

其中,于2023年发布的“兰”(199元)在这四款入门耳塞中,价格位列第二。由于外观、定价和频响科学性结合得难觅瑕疵,这让“兰”成了水雨月公司低价位耳塞中综合表现分最高的那个。我个人看法。

2年后,兰2问世了。

其最大的改变是扬声器单元由初代的“镀铍球顶”改为“玻璃球顶”(该膜片最先出现在水月雨千元档三单元耳塞Harmon上面)。据悉,薄至0.05mm的玻璃球顶在刚性和阻尼的综合性能上,远超金属单元。对于追求高频延伸和明快解析的烧友来说,这是个好东西。

兰2的总谐波失真进一步降低,在1kHz、94dB下,由初代的0.5%,下降到2代的0.08%。若观察全频域的THD测试图,会发现其低频和高频部分的失真控制进步不小。

延续当年ARIA双版本的销售方案(低音丰厚的常规版和中正严谨的特别版ARIA Snow Edition),这次“兰2”也做了俩声音版本,其一是“REF”,即Reference(参考级),其二是POP(流行)。这俩版本的瞬态表现都很好,也都有从音乐角度出发而赋予的不同程度的低音增益,不同之处主要是中下盘的韵味和厚度。

关于兰(REF版),我认为是即便把竞品区间扩至500元价位,它也是罕见的那个能把密度、均衡性和高音素质做到都不输的型号。

另外,“参考级”这个标识以往都是上千、上万元耳机的专属。像2011年的万元级AKG K3003、后续2015年千元级AKG N20、再到N5005等,如今终于出现在了一款300元不到的耳塞上,这高达97%的“参考级”价格降幅,在整个耳机音质发展史上,可谓极具标记意义。

末尾会有它与竞品厂商几个科学HIFI耳塞的激战横评。

兰一共有三个包装了。最上面的初代(盒子最大)、中间瘦身的兰2(REF)和最下面的兰2(POP)。

清新淡雅的包装。里面有张漂亮的妹子插画。

左兰,右兰2。大体形态一样,线材似乎也一样,个别辅件和细节设计有所不同。

所有物件。

左兰,右兰2。

2代的收纳包质地绵软,有皮肤般的触感。2年前的兰初代收纳包,触感相对更滑,也更硬一点。

新开发的耳套:

水月雨以往的耳塞,我一直都用中等尺寸的M号耳套。但这次,由于耳套形态被微调,若还使用M规格,会有密封性不特别够的感受,我是必须尽力往耳洞深里塞才行。

M套下的兰2,实际听感是略显干瘦,细节饱满度和整体规模感会有些受限。最终,我不得不给它安装大号耳套。没想到的是,此时佩戴还挺舒服,而且音质表现也更为理想。

后来我又换用以往的水月雨M规格耳套,感慨以往的确实经典,挑不出啥瑕疵。

新品耳套的内部套管变细了点,安装难度相对以往稍微加大了一点;

顶端开口切平区域相对以往更大了一点;

整个套筒的最宽部位在底部边缘,而非以往的在中央。

塞入耳洞后,会感觉它更强调通透性,低音厚度相对以往会有点下降。总体来看,是个更追求“清晰度”的设计。

与“兰”的初代对比,兰2的外形、颜色和泄压孔的设计都没变,材质也依旧是MIM粉末冶金不锈钢外壳。变得是细节部位的工艺和修饰。比如面板被磨砂处理了下,并在上面做了个很有质感的浮雕“兰花”花瓣。再就是通过某种工艺印上了气质淡雅的“叶子”。

总体来看,兰2的加工难度和文艺指数都比初代高。但反杀的是,初代的面板却比二代更有光泽感,而二代相对会更暗和更铅灰色一些。

需知:POP版的“叶子”在上方,REF版的“叶子”在下方。

另外,前腔顶部,兰2的腔体左边印了个MD-IEM-064,右边印了个品牌英文名MOONDROP。这是初代没有的,给人一种更专业化、正规化的感觉。

分线器上,水月雨的品牌也在变化,左边是初代,右边是二代,二代变革了字形设计,并补充了中文标识。

插头。左边是初代L型φ3.5mm,右边是二代I型直插φ4.4mm。

没有弄那种可拆卸式插头的设计,而是直接给了根4.4转3.5的转接线,简单粗暴方便。

这条转接线的做工很不错,但造型略肥大,有些时候会给人累赘感,但聊胜于无。

易推性:

兰1代:阻抗32欧,灵敏度120dB/Vrms;

兰2代:阻抗30Ω,灵敏度 118dB/Vrms。

2代灵敏度相对下降了2dB,易推性算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它有个4.4平衡插头,且目前手机小尾巴和便携播放器普遍猛增输出功率的市场大环境,所以要推好它并不难。

实际听感声压,由于声场远景化和低音量感的克制,我会本能的想把前端音量推得高些,这与聆听兰1代时不太一样。内心深处,我觉得这个REF(Reference)版要比兰1代更值得在线材、耳套或前端方面,挖挖潜力。

音质:

参考对比了水月雨兰(199元)、水月雨Aria Snow edition(399元)、天使吉米监听NORA(499元)以及初耳的新品圈铁PURE(499元),它们都是基于“科学HIFI”理念调音的。

从频响来看,兰2在1kHz后有着类似哈曼2016的“3kHz山峰”,并且在3kHz附近,有着比初代多出约2dB的合理凸起,这会提升整个中下盘的明锐度、解析度。

20到1kHz之间,与初代差异似乎不很明显,但兰2的平滑感相对还是更优一点。然后,4kHz往后的缓降相对初代更为决绝和严肃。6kHz的频幅响应恰到好处,没有过度衰减。再就是10kHz附近要比初代响应得更充分,这会有利于声场、分离度和空气感。

总体来看,2代所使用的玻璃球顶振膜,确实如厂商描述的那样,有着高于金属振膜(兰)的性能,这使得它先天具备超绝的高频延伸和解析。更适合探索高解析度音频中那些“不易察觉的信息”。

M号耳套下,兰2(REF版)听着特干净,音色略偏冷,背景很黑,柔和度适中,硬度相对稍强。换L(大号)耳套后,略偏暖,中下盘厚实度增强,透明度轻微降低。

两种耳套下的人声距离(能量感)都算是比较适中,嗓音轻微偏干一点。全频段密度很不错,超越音特美的几个动铁单元耳塞(ER3\ER4),M号耳套下,低频动态稍显薄弱,L号耳套下,低频厚度会稍多。但综合来看,它的低频凝聚力还是很不错的,瞬态也较为理想。中下盘无拖泥带水的赘肉感,也不会过快引发的音色偏锐和过冷。

中高频乐器的亮度、分离度都很好,适合展现弹拨类乐器的华彩氛围。高频素质在它这个价位似乎是很牛的水平,不论延展,还是对微弱细节的再现能力都很好,甚至可以越级挑战一些500元档,甚至更高价位段的耳塞。

由于全频大体很均衡,低频又较为克制,故整个声音空间也就显得比较宽广,纵深和横向都没得挑,层次感可以说是非常分明了。而这也让它听编曲复杂的音乐成为可能。

当然流行啥的也没问题,只是,若你特别在乎人声感情的释放或是源于厚度感的音乐味,那么它确实比不过POP版,后者饱满多汁的表达,更容易让人一耳朵就浮想联翩和感慨良多。

POP版的强大,在于人声醇厚却不油腻的表达,以及低频量感偏厚,却又痛快的冲击。我喜欢这种感觉。缺憾也有,就是相对REF版,它的乐器亮度略暗了点,高音细节清晰度和密度感会略微削弱。不过由于其音乐性和中音扎实度都处理得非常好,故这些小缺憾并不构成是“缺点”,而是成为它专属定位的一种特色。

对比初代兰,兰2横向声场更大,各种细节完全展开,低频和人声的“赘肉”近乎于被完全剥离,在表现激烈复杂音乐时,会有速度感明显提升的快感。初代兰如今听,更多的是“温和”、“耐听”、“厚实”。低频和人声会相对突出些。高频的延伸、分离度和密度都比不了兰2。

对比Aria Snow Edition,兰2的均衡性和解析力也是更好的那个,即便这俩的频响曲线有某种程度的相近,但实际听着,Aria这个早年经典还是不如兰2“明快”,且对比时,它的闷感也是相对更明显的。

对比天使吉米NORA,兰2的密度和规模感有落差,这是预料到的。没预料到的是兰2的“高频素质”要比NORA还出彩。至于原因,除了振膜本身特性之外,还有兰2克制的低音。通过频响曲线,你会发现兰2在20到200Hz区间,压得比NORA更彻底。在双方1k到8kHz曲线形态相近的前提下,兰2这种调音设计,会提供更“可控”的低频和更清晰的微细节。而NORA则更倾向于把密度感和中音做强。

对比初耳PURE,兰2的三频相对更均衡,极低频也被压得更“科学”,这让它的空间层次感相对更优,对大编制的驾驭力更好,同时也更适宜专门欣赏一些中高频乐器的美感。相对的,PURE则更偏重于高度自然却又距离拉近的放大型人声,它的三频布局因有着趋近“金字塔”型的听觉意象,难以更充分的展现大编制器乐演奏时的空间高度和远景感定位。这是某种遗憾。兰2唯一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觉得“或许”还是低频部分,如果20到60Hz这里可以再压下去大约2dB,它的空间感和通透性或会更好。不过水月雨能在300元不到的价位,就把自家参考级概念给落实到这么高的水平,还是惊到了我。

299元的兰2(REF版本)是水月雨迄今最便宜的“参考级耳塞”,同时,似乎也是业内300元以下的首个“参考级”型号。它和水月雨4999元的监听参考级耳塞光辉2代(illustrious)一起,分别为现如今的低端和高端市场树立了足够高的音质标准。而我本人也很愿意给兰2(REF版本)打个99分。POP版打96分。

来源:大pers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