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进阶:从「中国元素」到「东方哲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8:57 1

摘要:鲁迅不愧是大师,作为版画和「汉像拓本」收藏大家,对艺术类似高屋建瓴的洞见:“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用时下语言解读,就是主张形式和科技/功能双向奔赴。

1934年4月19日,鲁迅写给版画家陈烟桥的信中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即后人所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想起这句话,是因为看到了这张图:

吉利银河M9颇受当地人关注,该车中国气质明显的前脸,竟然与周边的欧洲建筑和人群毫不违和。

鲁迅不愧是大师,作为版画和「汉像拓本」收藏大家,对艺术类似高屋建瓴的洞见:“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用时下语言解读,就是主张形式和科技/功能双向奔赴。

他还鼓励现代艺术寻根汉唐美学,“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这种“洞见”历经百年依旧振聋发聩,对于汽车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走捷径、短暂进入设计“误区”等情况也极具启发意义。

同时,映照出中国汽车设计崛起的正道:给世界汽车文明带来增量;科技与美学的双螺旋;打造东方设计力。

笔者看来,中国车早已终结燃油时代“中式豪华=加L”的粗暴理解,而是为「豪华」增加东方叙事框架,即新审美范式。

再比如近年「平权」概念的大流行。平权不是平价版,而是以新成本、新技术和新设计,去看见和回应过去将就和忽略的需求。

从「中国元素」到「东方哲学」

9月23日,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在敦煌上市。半个月前,银河星耀6的首秀则选在曲阜尼山圣境。这两个地点,显然颇具象征意义,是吉利设计探索东方美的地理映射。

这让笔者想起两件事。

其一,为什么国外品牌基本都用不好中国风?因为它们能想到的,大体类似于“画个龙”。

其二,跨国车企也爱在文化名胜办活动,例如,某豪车品牌曾完成横跨九州的「礼赞中华」之旅。光是「平洛古韵」一段,就包括洛阳、平遥、大同、五台山、河东柳氏民居……

遗憾的是,除了致敬,其所探寻的「魏晋风度」与品牌/产品缺乏内在关联。不是品牌没文化,而是文化的根不在此处。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品牌和设计者们,对「中国美」的追求,终于到了形神合一的高度。

例如,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前脸设计,除了正气浩然的格栅和琉璃溢彩256色氛围灯,更具突破性的是,对中式豪华「气质」层面的思考。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设计全球负责人陈政将其凝练为「以正为纲」的盛世审美。

“三庭五眼、四高三低,就是最协调、最标准、最端正的「中国好面相」。”

所以他认为一辆车的「好面相」也要:“中正大气”、“不偏不倚”、“挺拔有度”。寻求正气之美,体现出吉利审美的价值取向。

车窗轮廓线,是一根长达3米的特征线,流畅贯通。据说是从敦煌‘铁线描’中汲取灵感。铁线描是巨幅壁画的核心笔法,追求一笔挥就数米,凝练坚韧。

所以,这条轮廓线,呈现的不光是线条之美,还是千年不绝的笔意。这条线,不光指向美学,还归于功能的本质,而不是物理堆砌。

「以线带面」“带”出的是统一的秩序,所有的屏幕、出风口、材质的节奏都生长于这条主线之上。

这来自于陈政的理解,“功能性的美、结构性的美,是汽车最本质的美。”他说,设计必须追随功能,回归本质,不做纯装饰性的东西。

因为“用户来自五湖四海,无比多元的审美需求下,越复杂就越要回归本质。”

一方面,在这个维度上更容易达成海内外「审美的最大公约数」。

延续两千多年的“工必有意,形必有因”的中国方法论,跟西方现代大师密斯·凡德罗德“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异曲同工:艺术从结构中产生,没有多余、杂乱、无中生有和奇形怪状。

另一方面,只有触及本质的设计,抓住事物的核心,去除多余的装饰与繁复,才能让设计散发出经典的韵味,才更有高级感。因此,“八分藏,两分露”,变成吉利的设计准则之一。

“这个就叫中国的高级”,陈政说。

左手科技,右手「情绪」

「情绪价值」必须是2025年车圈年度词之一。

谈及汽车定位逻辑,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深信“情绪价值”的力量,别人好的,他都要学。“我们现在既要把科技做好,还要把颜值艺术做好,还要把情绪做好。”

那么情绪价值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车企,理解不尽相同。比如蔚来创始人李斌说,“我们不叫情绪价值,叫情感体验。”而且他认为情感价值没有贵贱之分。

事实上,上文所述那种寻求精神的「中正大气」,也是对「情绪价值」的高度回应。

在笔者看来,情绪价值本身就是多元的。就像吉利在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的设计上,给出了丰富多维的答案。

例如,座舱的「鹿跃星辰」纹理,3D镭雕工艺,将敦煌“九色神鹿”印刻在中控台上,寓意“一鹿平安”。这是一种中式的情绪价值,更有具象的美。

再如,「月泉玉樽」水晶挡把带来独特的触感。陈政曾说,中国人就是最懂“触感”的,无论是玉的温润、紫砂壶的油润、手串的包浆……一切材料的手感,都可以带来情感的链接。

正是这种丰富多维,历久弥新,才让中国星系列成为车市常青树。中国星星瑞、星越L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62万辆。在智电时代,吉利从未放弃燃油车主,不但在设计上不断突破,也在智能化和节能技术上继续提升,上半年不仅稳居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榜首,更取得了逆势同比增长21%的佳绩。

在这背后,显然吉利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方法论,可以赋能电车,也可以赋能油车。

比如,上文提到的文化赋能设计,形式追随功能,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比如吉利设计的“8515原则”,85%继承,15%创新。尤其是对于中国星这种一直很成功的产品,做到了传承和创新的黄金比例。

还有一点值得学习,就是吉利设计对品牌战略的承接。用陈政的话说,“设计即战略”。把设计视为产品有机体的一部分,会主动去考虑合力。

因此,推动设计流程的变革,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用「并行」的流程来达成一体化和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按照中台、前台、后台的逻辑进行组织设定,而不是用外饰、内饰、模型、数据的传统西方分法。

至此,所有的新科技、新功能、新美学、新价值和新流程,将形成螺旋向上的力量,托举出中国汽车的新时代。

来源:AutocarMa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