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22:24 1

摘要:邵飘萍,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辛亥革命后合办《汉民日报》,三次被捕仍坚持斗争。留学日本期间,曝光“二十一条”内幕。他担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曾指导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京报》宣传马列,1926年遭军阀杀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每当面临绝境,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

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

将危难挡于身前

将安宁留给人民

2025年9月30日

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

一代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终让新时代的曙光照耀神州大地

在这群无畏的身影中

亦有来自浙大的英魂

他们或以学识报效祖国

或以热血守护信仰

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永不褪色的姓名

一生秉承“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为传播真理、抨击军阀暴政鞠躬尽瘁

从《汉民日报》到《京报》

他始终立于时代潮头

以锐利的笔锋揭开社会黑暗

其办报理念与革命精神

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灭的明灯

邵飘萍,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辛亥革命后合办《汉民日报》,三次被捕仍坚持斗争。留学日本期间,曝光“二十一条”内幕。他担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曾指导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京报》宣传马列,1926年遭军阀杀害,以生命诠释了新闻人的铮铮铁骨。

那一天,黑云压城

一份暴动计划的油印品泄露

他的名字如一根尖刺

钉进反动当局的眼里

面对反动军警逼上门来的捉拿

他一口应下所有责任

任凭酷刑折磨,威逼利诱

他紧咬的牙关不曾泄露一字秘密

临死前,他高声疾呼:

“我是共产党员,你们要杀就杀!”

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呼赴黄泉

曹仲兰,中国共产党员,曾任共青团杭州第二区区委书记、共青团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等职,是浙江省早期的共青团领导人之一。1927年11月因地下党材料暴露被捕,惨遭酷刑,坚贞不屈,次年5月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21岁。

本应在校园求知的年纪

他却选择了最艰险的革命道路

即便身陷囹圄

他依然领导狱中斗争

将死亡的威胁置之度外

他年轻的生命

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

划破旧中国的黑夜

照亮了后继者的道路

邹子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入地下,在笕桥办平民学校,组织农运。同年11月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0年担任狱中特别支部书记,策划暴动因叛徒告密失败。1932年2月2日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

富裕家庭出身

本或可安度一生

他却选择了奔赴前线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

他带着战士们死守阵地

直至牺牲

只留下几张照片和残缺的书信为遗物

一介书生何能将生死等闲视之?

只因他早已向死而生

虎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学生,新四军战士。他在1939年考入浙江大学,随校西迁,1941年加入粟裕将军领导的“抗大苏中大队”。同年12月,虎罴带着半个班6个人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因战斗过于惨烈,遗体残缺不全。牺牲时年仅25岁。

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学子

更是爱国运动的先锋

即便面对特务的屠刀

他高亢的歌声与口号

也成为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

展现了浙大人“求是”精神背后的血性与风骨

何友谅,1938年考入浙江大学。何友谅在浙大求学期间,于讨汪大会上激昂陈词,加入黑白文艺社后当选社长,以社团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1942年1月,浙大学生发动“倒孔”游行,何友谅遭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狱中他坚贞不屈,被单独关押仍高呼革命口号,最终被特务用三棱刀杀害,年仅27岁。

这位留学牛津的学者

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学生

他拒绝加入国民党

以独立人格出任训导长

全力改善学生福祉

他的“费巩灯”至今仍是浙大精神的象征

而他为民主献身的风范

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费巩,浙江大学教授、训导长。1933年任教浙大。1940年以不入党、不领薪为条件出任训导长,改善膳食、贷金,改良“费巩灯”护学生健康。他因“皖南事变”被迫辞职,仍保护进步学生,发表文章抨击时弊。1945年调查国民党腐败制度时被特务绑架,失踪后确认遇害。

他生是莘莘学子的指明灯

团结全国学生同仇敌忾

他的死

更唤起华夏山河不绝如缕的哀鸣

随之的是呼唤自由的枪声震耳欲聋

千千万万人前仆后继

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于子三,浙江大学农艺系学生。1947年5月,他被推选为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组织领导了杭州市大、中学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抗议“五·二〇”血案大游行。10月26日凌晨,国民党中统特务在杭州将他秘密逮捕。10月29日,他在狱中英勇牺牲。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我们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生命

更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坐标

他们用青春浇灌理想

用生命诠释担当

而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中

愿每一位浙大人,承英烈之志,践报国之行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

以心怀家国的情怀勇担使命

让烈士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在未竟的事业中延续

来源:浙江大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