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巴勒斯坦人坚决要与以色列不死不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22:43 1

摘要:10月7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场活动中重提2000年以巴和平谈判细节,引发广泛关注。他透露,当时一份协议几乎满足了巴勒斯坦所有领土要求——约旦河西岸96%的领土,再加上以色列境内4%的土地由巴方自行选择,甚至包括在东耶路撒冷建立首都。

10月7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场活动中重提2000年以巴和平谈判细节,引发广泛关注。他透露,当时一份协议几乎满足了巴勒斯坦所有领土要求——约旦河西岸96%的领土,再加上以色列境内4%的土地由巴方自行选择,甚至包括在东耶路撒冷建立首都。

“以色列已经接受了这份提案”

克林顿语气复杂,“但巴勒斯坦拒绝了,原因是他们并不真的在乎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他们只想杀害以色列人,让以色列无法生存。”

回顾2000年戴维营协议,这确实是巴勒斯坦建国的最佳机会。

时任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美国斡旋下,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巴勒斯坦将获得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96%的土地,并通过土地交换获取额外领土;东耶路撒冷将成为巴勒斯坦国首都;圣殿山部分主权也将分享。

然而,阿拉法特拒绝了这一切。

克林顿的结论令人震惊:“他们并不真的在乎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他们只想杀害以色列人,让以色列无法生存。”

这一判断在后续事件中得到了印证。

10月7日是哈以战争的纪念日,以色列开设了“哈马斯档案”网站,并在网站中公布了缴获的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2022年8月手写对10月7日大屠杀计划的"指示",主要内容如下:

1、(入侵前的)准备阶段:在行动开始前数周,部队必须进行密集且持续的调动,使敌人视其为例行公事,这将为当天的大规模调动提供掩护,必须特别注意,在宗教运动活跃的地区尤其要注意这些调动。

2、拍摄令人震惊的图像:指挥官必须确保部队拍摄出令人震惊的场面。它们将被用作宣传手段,广泛传播,让人民都能看到,其目的是动员群众走出去支持我们。

与此同时,部队应该在敌人心中制造恐怖和恐惧。你们必须拍摄并发布那些激起我们人民情绪的照片。近距离射击以军士兵的头部,用刀屠杀其中一些士兵,引爆坦克,杀死跪在地上、双手高举过头顶的俘虏;将多枚汽车炸弹在建筑物或场所爆炸,造成可怕的破坏,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以及熊熊燃烧的火焰。事先计划好,以产生令人恐惧的图像,让他们心中充满恐惧。

3、处决整个街区:要采取惊人行动,摧毁整个街区和基布兹,用油罐车中倒入汽油或柴油,烧毁现场并播放图像。必须敦促战士在每个房屋内造成尽可能多的伤亡,斩首、枪杀一家之主,砍断四肢,用车辆撞倒以军士兵,摧毁坦克 ……

这份文件不是战场战术,而是系统性的屠杀指南,其核心目标是制造恐怖、煽动情绪、动员支持。

它揭示了某些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不仅不追求和平,反而主动寻求最极端的暴力冲突。

第一,泛阿拉伯主义的梦想

初期,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怀揣“大阿拉伯”梦想,将巴勒斯坦问题工具化,阻止以色列建国。1948年、1967年、1973年的中东战争,与其说是为巴勒斯坦而战,不如说是地区霸主争夺的代理战争。

第二,美苏冷战的棋子

苏联为抗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全力武装和支持阿拉伯国家,使阿以冲突成为美苏代理战争。

巴勒斯坦人成为苏联与美国全球博弈的牺牲品。

第三,伊朗的地缘政治野心

随着埃及、叙利亚等传统阿拉伯强国式微,伊朗崛起并构建“抵抗之弧”,通过支持哈马斯、真主党等组织,将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争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的工具。

第四,君主制国家的体制冲突

卡塔尔、沙特等阿拉伯君主国与以色列存在根本性的体制冲突。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以色列的存在,对这些保守政权构成意识形态威胁。

第五,国际援助的畸形效应

联合国的双重难民政策制造了依赖循环。

全球1.17亿难民由联合国难民署(UNHCR)负责,人均预算91美元,侧重临时救助;

而580万巴勒斯坦难民由近东救济工程处(UNRWA)负责,人均预算高达299美元,提供教育、医疗、食品等全方位服务,且难民身份可世袭。

这种特殊待遇创造了反常的利益结构:巴勒斯坦人越多,UNRWA预算越多;冲突持续,各方利益更大。

常识告诉我们,”若要火一直燃烧,必须有人不断添柴。”

而联合国的援助正是在添材。

巴勒斯坦人陷入了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他们的真正利益是建立独立国家、改善民生,但内外势力却将他们推向永久冲突。

阿拉伯世界利用他们争夺地区霸权,伊朗利用他们扩展影响力,国际机构依赖他们维持预算,武装组织通过冲突获取权力。而普通巴勒斯坦人,则成为这一切的牺牲品。

克林顿最后补充的话值得深思:“犹太人在那片土地上早已存在,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历史,早于任何反对他们的人。”

历史给过巴勒斯坦人建国的机会,未来可能还会给。但当仇恨成为产业,当冲突成为生意,当受害者身份成为特权,和平的代价就显得过于高昂了。

巴勒斯坦人并非生来就要与以色列不死不休,而是被各种内外力量塑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解开这个死结,不仅需要以色列的诚意,更需要巴勒斯坦人突破被设定的角色,掌握自己的命运。

来源:黑瞳新视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