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可控核聚变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项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技术,一旦实现商业化,将彻底解决人类能源短缺与碳排放问题。近期,核聚变领域的一些动态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尤其是高盛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可控核聚变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项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技术,一旦实现商业化,将彻底解决人类能源短缺与碳排放问题。近期,核聚变领域的一些动态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尤其是高盛、摩根等国际知名投行二季度新进了部分核聚变相关企业的十大股东,这也让这些企业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
核聚变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是通过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现聚变反应,其产业链覆盖超导材料、耐高温/耐蚀合金、精密加工设备、微波器件等关键环节。当前,全球核聚变研发已进入“工程化突破”关键期,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人造太阳”EAST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这也让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大核聚变龙头企业各具优势
西部超导:超导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西部超导是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流程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供应NbTi超导线材,占项目超导材料需求的40%以上。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高温超导材料,以适配未来紧凑型聚变装置。2024年公司营收46.12亿元,近5年CAGR达21.55%,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技术溢价显著。高盛、摩根等机构的进入,也充分说明了其在核聚变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合锻智能:核聚变装置核心设备制造商
合锻智能是国内液压机行业龙头,市占率超30%,掌握着大吨位、高精度液压机核心技术。公司为核聚变装置的“第一壁”、偏滤器等核心部件提供精密成型设备,还参与了国内多个托卡马克装置关键部件的制造。2024年公司签订核聚变相关订单2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2%,预计2025年底完成交付。随着核聚变装置从实验室向工程化迈进,合锻智能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订单储备,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国光电气:微波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
国光电气是国内微波电子器件科研生产基地,拥有电子管、真空开关管等核心技术,产品还进入了NASA供应链。公司研制的偏滤器已应用于国内实验堆,同时还提供微波加热系统关键器件,用于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亿摄氏度。偏滤器需耐受极高的温度与中子辐照,工艺复杂,国光电气是国内少数掌握该技术的企业。虽然2024年公司营收因下游交付节奏影响有所下滑,但长期来看,随着核聚变实验堆的升级,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安泰科技:难熔金属材料的国家队
安泰科技背靠中国钢研,以难熔钨钼、稀土永磁为核心,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为核聚变装置第一壁、包层所需的高纯度钨钼合金,同时还布局了氚增殖包层关键材料,以解决燃料循环难题。作为央企科研转化平台,安泰科技深度参与国家核聚变专项,技术储备覆盖从材料研发到工程化的全链条。尽管目前核聚变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还不高,但随着相关项目的推进,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永鼎股份:高温超导技术的领军者
永鼎股份的子公司东部超导专注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已通过核聚变装置测试并交付首批产品。高温超导带材是下一代聚变堆磁体的核心材料,相比传统低温超导,具备更高临界温度与电流密度,可大幅降低装置能耗。公司2024年超导相关研发投入占比超70%,持续突破带材长度与性能瓶颈,目前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缆线研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二季度,高盛新进了永鼎股份507万股,这也显示了国际投行对其技术和发展前景的认可。
外资机构为何青睐这些企业
高盛、摩根等国际知名投行在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选择在二季度新进这些核聚变企业的十大股东,必然是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项目的推进,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是核聚变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结尾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无疑将给人类能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而这些在核聚变领域具有唯一性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更是这场革命中的重要力量。高盛、摩根等外资机构的进入,也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你认为这些企业未来谁的发展前景最广阔呢?你对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又有怎样的期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热心精灵wQ00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