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陕西冲上1.25元/斤以后,山东、河南等多家企业的报价也都站上了1.25元/斤的位置,再稍稍往上一步,马上就到1.26甚至更高了。
玉米狂跌,但小麦却意外大涨。
为什么说意外呢?
因为按照正常逻辑,这时候并不是小麦大涨的时候。
第一,小麦托市刚结束,突然失去政策支撑,小麦回归供需,正是动荡的时候。
第二,玉米正在集中收获,正是供应冲量的时候,并不支撑小麦的行情。
但是偏偏小麦还就一涨再涨,涨得停不下来了。
继陕西冲上1.25元/斤以后,山东、河南等多家企业的报价也都站上了1.25元/斤的位置,再稍稍往上一步,马上就到1.26甚至更高了。
这就超出了市场之前的认知,因为按理说只有玉米上涨才会拉动小麦流入饲用,小麦需求才会增加,价格才会上涨,而现在玉米跌成这样,小麦为啥反而涨个不停呢?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尤其是山东和河南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的玉米跌得最凶,而也数这两个地方的小麦涨得最多。
原因无他,就出在近期华北黄淮一带的降雨上,降雨本来没什么,但问题就出在这一下就下个不停。
正是这秋雨绵绵激起小麦的3层浪:
第一,降雨影响了小麦的上量。
确切地说,降雨对小麦上量的影响只占一部分原因,因为同样是降雨,玉米的上量可没见减少,动辙就上千,说明啥?
说明降雨只占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情绪。
玉米冒着雨也要卖说明啥?
说明卖粮心切,但小麦不一样。
但凡能把小麦留到托市以后的,说明并不着急卖,因为但凡着急变现的都会趁着托市期内变现,而不会等到托市结束以后,毕竟托市结束以后小麦是个什么情况实在难料。
同时这也说明能留存下来的小麦,其质量也是过硬的,也就更不着急卖。
这时候再遇上降雨天气,自然就更不着急了。
第二,降雨使部分玉米出现“事故”。
一般情况下,玉米上涨,与小麦价差缩小,从而使小麦的饲用性价比增加,于是引发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提振小麦行情。
但今年华北黄淮连续不断的秋雨使玉米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玉米霉变、出芽风险增加,这使得饲料企业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转向了小麦。
所以就出现了玉米一个劲儿跌,而小麦一个劲儿涨的现象。
第三,降雨引发市场对冬小麦的双重担忧。
降雨除了影响上量和玉米质量以外,还导致玉米收获推迟,其中就以山东以及河南地区最为突出,而这两个地区恰恰也是小麦的重要产区。
秋收推迟很大概率也要影响冬小麦的播种,于是引发了市场对于新季小麦产情的担忧。
但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小麦晚播对小麦的产量未必形成太大影响,因为随着技术的提高,后续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弥补上来。
比如像2022年小麦也同样因为秋汛出现了晚播的情况,但是通过后期的积极管理,也依然实现了丰产格局。
但晚播对小麦并不是没影响,主要影响在质量上,所以晚播引发了市场对于新小麦产量及质量的双重担忧,也促使挺价意愿变得更强。
所以小麦在秋雨的助力下,连连上涨。
但我们昨天刚刚分析过,这波上涨虽然看着挺猛,但是有点根基不稳,因为小麦现在上涨主要是供应不上量导致的,但随着雨过天晴后,以及小麦达到一定价格后,卖粮心态逐渐增加,而一旦上量增加,小麦也就涨不动了。
而且从企业门前到货车数量来看,已有多家企业门口再次排起长队了。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来源:小白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