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一位粉丝在后台给我发了条长私信,字里行间全是悔恨:“老师,我真后悔啊!要是当初狠心一点,现在儿子也不至于这样……”
你敢相信吗?有时候,父母掏钱越快,孩子未来摔得越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个家庭用眼泪换来的教训。
前几天,一位粉丝在后台给我发了条长私信,字里行间全是悔恨:“老师,我真后悔啊!要是当初狠心一点,现在儿子也不至于这样……”
故事是这样的:她儿子大学毕业后,眼高手低,一年换了三份工作。后来干脆宅家不出门,整天不是打游戏就是刷短视频。直到催债电话打到她手机上,她才知道儿子为了买游戏装备和打赏主播,在各个网贷平台欠了将近十五万。
她和老伴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又气又急,但最后还是咬着牙,取出定期,又向亲戚借了点,把这窟窿给堵上了。本以为儿子会洗心革面,结果呢?安稳了不到三个月,他又因为没钱请朋友去高档餐厅消费,再次偷偷借了钱。这次他居然振振有词:“你们上次帮我还了,这次为什么不行?反正你们有存款!”
这哪是还债?这分明是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有远见的父母,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尤其是在下面这三件事上,你掏的钱,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废掉他。
第一笔账: “救急债”与“糊涂债”,你分得清吗?
咱们必须承认,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孩子陷入困境,哪个父母不心急如焚?但关键在于,你要分清他欠的是什么债。
· 如果是突发疾病、意外事故,这叫“救急债”,该帮!
· 但如果是赌博、挥霍、超前消费,这叫“糊涂债”,绝不能帮!
我老家有个远房亲戚,家里条件一般。儿子在城里谈了个对象,女方家要求必须在市中心买套房。老两口掏空积蓄付了首付,儿子却用信用卡和网贷疯狂装修,买了远超承受能力的家具家电,欠下几十万。
老两口知道后,一夜白头。最后,他们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这钱,你自己还。房子我们可以一起住,帮你省租金,但每一分债,你必须自己承担。”
当时所有亲戚都骂他们心狠。可三年后的今天,他儿子白天上班,晚上跑滴滴,整个人脱胎换骨。去年过年,他端着酒杯对父母说:“爸,妈,谢谢你们没帮我。这三年我才活明白了,知道了钱怎么挣,也知道了日子该怎么过。”
你看,不替孩子承担“糊涂债”,不是冷酷,而是最深沉的远见。 你让他切身体会到“债”如山倒的压力,他才能真正学会“量入为出”四个字怎么写。你这次替他扛了,他这辈子都学不会自己走路。
第二笔账:你在为孩子的“面子”买单,还是为“里子”投资?
“妈妈,我同学都有最新款的平板电脑,就我没有,上课都跟不上!”
“爸爸,我室友过生日请客去的是五星级酒店,我下次不去多丢人啊!”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我们同事王姐,就曾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她女儿上初中时,迷上了一个偶像团体。为了支持偶像,她逼着王姐买几百张专辑(电子专辑,买得越多说明越支持),就为了在粉丝群里“有面子”。王姐一开始不懂,觉得是为了女儿的“热爱”,省吃俭用给她买。
结果呢?女儿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专辑到周边,再到必须去参加价格高昂的粉丝见面会。有一次,因为王姐拒绝支付一笔去外地的“追星”费用,女儿竟然冲她大吼:“你让我在粉丝群里都抬不起头了!你根本不爱我!”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扎进了王姐心里。 她突然醒悟:自己一直在为女儿的“虚假繁荣”买单,却忽略了她内心“里子”的建设。
她果断停止了这种无底线的“投资”,并带着女儿去了自己工作的车间,让她看看钱是怎么一分一分辛苦挣来的。同时,她设立了一个“家庭梦想基金”,告诉女儿:“如果你真的想去见偶像,我们可以一起为这个目标存钱。你通过做家务、提高学习成绩来赚取‘奖金’,妈妈也拿出一部分工资,我们共同努力。”
这个过程很慢,也很艰难。但一年后,女儿不仅对金钱有了概念,更重要的是,当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信,是任何“面子”都无法比拟的。
父母的钱,应该花在构建孩子的“里子”上——比如见识、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为“面子”买单,最终只会养出一个内心空虚、永远需要外在物质来确认自身价值的“空心人”。
第三笔账:你是在为孩子“铺路”,还是在“挖坑”?
中国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于是,我们替孩子选专业、找关系进单位、甚至掏钱给他创业……我们恨不得用自己一生的经验,为他铺一条康庄大道。
但你想过没有?你铺的路,可能恰恰是他最想逃离的“牢笼”。
我认识一个非常成功的餐饮老板,他一心想让儿子子承父业,大学就让他学了酒店管理。儿子毕业后,他直接掏200万给儿子开了家装修豪华的火锅店,从选址到雇人,全部包办。
结果呢?儿子毫无热情,每天去店里就像上班打卡,对经营一窍不通,也不愿学习。半年后,火锅店亏损严重,关门大吉。父子俩大吵一架,儿子哭着喊出心里话:“我从来就不喜欢餐饮!我喜欢的是做软件编程!你问过我一句吗?”
这位老板当时就懵了。他花了200万,不仅血本无归,还差点毁了父子关系。
后来,他放手了。儿子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基层程序员做起,虽然辛苦,但眼里有光。不到三年,就因为一个创新项目被提拔为项目经理。
这位老板现在常感慨:“我以为我在铺路,其实我是在他的人生路上,砌了一堵最高的墙。”
真正的智慧,不是给他一张现成的地图,而是把绘制地图的笔交到他手里。你可以做他的指南针,在他迷茫时提供方向,但路,必须让他自己走。哪怕他会摔跤,会绕远,但那才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人生风景。
说到底,父母与孩子,终将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不在金钱上“溺爱”,是退出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不替他還“糊涂债”,是逼他长出担当的“脊梁”。
· 不为他的“面子”买单,是帮他填充坚实的“里子”。
· 不替他强行“铺路”,是还给他自主选择的“方向盘”。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金钱上“吝啬”。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你“舍不得”让他吃苦,明天社会就会让他吃尽苦头。
那么,您觉得呢?到底哪一种“不掏钱”,才是对孩子未来最好的投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来源:解忧亲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