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范世錡工作室一纸声明引爆热搜:原定于10月18日在成都举办的“热血的笨蛋”演唱会因“艺人身体原因”紧急取消。 声明中强调,这一决定是经专业医疗团队评估后“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工作室承诺全额退票并补偿粉丝的交通住宿损失。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取消
10月9日,范世錡工作室一纸声明引爆热搜:原定于10月18日在成都举办的“热血的笨蛋”演唱会因“艺人身体原因”紧急取消。 声明中强调,这一决定是经专业医疗团队评估后“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工作室承诺全额退票并补偿粉丝的交通住宿损失。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取消背后,缠绕着更复杂的暗流——过去一个月,范世錡因卷入好友于朦胧坠楼事件的谣言漩涡,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甚至其客串的新剧《许我耀眼》也遭到部分网友抵制。 艺人的健康危机与舆论风暴的叠加,让这场演唱会取消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演唱会取消的善后细节迅速成为焦点。 工作室在声明中明确,已购票观众无需操作,购票平台将在7个工作日内自动退款;对于因行程产生的交通住宿退订费用,粉丝只需将相关凭证发送至指定邮箱,工作室将全额承担。 这种“兜底式”补偿被部分粉丝称为“业内良心”,但亦有观众发现,范世錡在10月6日仍发布中秋祝福动态,状态看似正常,因此有人质疑“身体原因”是否与近期舆论压力有关。
于朦胧事件引发的谣言是这场风波的起点。 9月11日,于朦胧意外坠亡后,范世錡在微博发文悼念,却意外成为网络暴力的靶子。 有谣言称他“与坠楼事件有关”,甚至编造出“现场拖拽”等虚构情节。 尽管警方在9月21日通报确认坠亡为意外并排除他杀,且范世錡方晒出行程证实事发时他正在排练,但恶意言论仍持续发酵。 9月19日,范世錡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诉多名造谣者,声明中直言部分言论已构成“侮辱、诽谤”。
网络暴力的影响很快蔓延至范世錡的事业。 9月底,他客串的《许我耀眼》播出后,弹幕和社交媒体涌现大量抵制声音。 有网友批评其饰演的“蒋亮”演技“糟蹋剧情”,并直接关联此前的“丑闻”;尽管也有观众认为角色设定搞笑、与赵露思的CP感不错,但负面评价仍显著拉低了观众缘。 更值得玩味的是,演唱会被取消前,门票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有分析称这可能与舆论风波导致的公众形象下滑有关。
范世錡本人对网暴的回应显得无奈而沉重。 9月21日,他发文称:“网暴绝不是无关痛痒的玩笑,那些不实的言语会深深刺痛一个人,甚至改变其生活。 ”这一发声并未彻底平息争议,反而引发新一轮讨论:有粉丝心疼艺人的处境,呼吁“停止伤害”;但也有网友认为,公众人物本就需承担更多舆论审视。
行业视角下,艺人健康与舆论的捆绑现象再次浮出水面。 近期类似案例并不罕见——2023年曾有歌手因声带损伤延期巡演,但范世錡的情况特殊在于,其健康问题与网络暴力的时间线高度重叠。 业内人士指出,突发取消演唱会通常涉及高额违约金和团队调度损失,若非必要不会轻易决定;而工作室此次快速承担额外补偿,或许也从侧面反映了维护艺人形象的迫切性。
粉丝群体的分裂态度则凸显了舆论场的复杂性。 部分忠实粉丝在社交媒体发起“期待再见”话题,表示理解并支持艺人休养;但亦有脱粉者直言“无法接受临时放鸽子”,甚至怀疑身体原因是“掩盖票房惨淡的借口”。 这种分歧在《许我耀眼》的讨论中同样明显:有人认为观众应“就剧论剧”,而非因演员私域争议否定作品;另一派则坚持“抵制是消费者的权利”。
来源:影视热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