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家有姐妹》上线,潘阳名字挂在演员表第二行,弹幕飘过一句“她怎么还在”,我盯着屏幕愣了两秒——是啊,她怎么还在?
“星二代”三个字,像紧箍咒,一响就让人想起资源、躺赢、翻车三连。
12月《家有姐妹》上线,潘阳名字挂在演员表第二行,弹幕飘过一句“她怎么还在”,我盯着屏幕愣了两秒——是啊,她怎么还在?
四年前《欢乐英雄》扑得无声,她没像别人那样晒奢侈品、哭惨、直播卖酒,直接消失。
再次出现,是去年双十一,直播间里卖母婴用品,120万销售额,数字不算炸,可她老公石磊坐在旁边递奶瓶,动作熟练得像个真奶爸。
那天她穿一件59块的基础T,弹幕问“你家会所不是人均两千吗”,她咧嘴笑:会所是他开的,衣服是我挑的,各赚各的。
我顺手去翻了翻她的公司,名下三家,最新一家做短视频,2022年注册,她只占15%,小股东,不控股。
法人不是她,运营不是她,连账号内容都是生活碎片:儿子小石头背乘法口诀、老爸潘长江偷吃蛋糕、她自己撸串配蒜。
280万粉丝,点赞最多的一条是去年十月给老爸过生日,小石头用塑料普通话唱生日歌,潘长江笑得满脸褶子,她躲在镜头后面鼓掌,像任何一个普通妈妈。
想起移民谣言最凶那阵,她没开直播辟谣,只发了一张儿子在北京小学门口比耶的照片,定位海淀区,配文两个字:放学。
律师函是工作室后补的,她说“告赢了他们也只会换下一套话术,不如陪娃写作业”。
写作业这事她真干,抖音小号里晒过一年级口算卡,红笔改错,字迹歪歪扭扭,网友笑她“大学白留”,她回了个狗头。
留学是真花了钱,温哥华Collingwood,一年学费三十万,校友列表里躺着窦靖童。
她读得不算风光,毕业回国发专辑,2012年《大道理》,歌红人不红。
后来上综艺、拍电视剧、演小品,水花越来越小,最出圈的新闻是“潘长江女儿”这个前缀。
很多人以为她会一直啃老,结果她啃了一半跑去结婚。
石磊做玉石生意,会所叫“江南石肆”,上海新店开业,她去站台,不剪彩,端着盘子给客人倒茶,被拍到的图里手腕上戴一串廉价檀木珠,网友问“玉石老板娘不戴自家货?
”她回:怕丢,心疼。
今年八月,她给央视纪录片唱主题曲,镜头扫过,一句弹幕飘过:声音没变,还是甜。
我特地去听了,音域不宽,情绪倒满,像把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全揉进旋律。
制作人说她录了三遍就过,请吃饭她不去,急着回北京,理由:儿子第二天春游,要给他煎牛排。
现在她一周更两三条抖音,不投流,不买热门,点赞几万,评论区里妈妈粉喊她“阳姐”,问辅食做法、问孩子磨蹭怎么办,她一条条回,语气软,像楼下超市收银的邻居。
有人替她算过,直播、短剧、商演加起来,一年收入不到她爸一场带货的零头。
可她把时间切成块:三天工作,四天陪娃,北京上海两头跑,高铁上写歌,机场候机室改剧本,随身包里塞着儿子的作业本,红笔漏油,染得内衬星星点点。
我原来也以为她会翻车,毕竟星二代标签太毒。
现在看她,像看一个被硬推上高速的司机,前面没出口,干脆靠边换慢车道,不抢道,不飙车,偶尔探头冲你笑一下:别急,也能到。
《家有姐妹》播完,片方问她要不要打包宣传,她说算了,接儿子放学时间到了。
直播数据出来,120万,团队想庆功,她说把样品寄给粉丝吧,仓库里堆着也是落灰。
我刷到这条时,忽然明白她怎么还在——她压根没把自己当明星,只是换了个工位上班。
工位上也有KPI,也有甲方,也有骂声,但她把闹钟设在下午四点,铃声一响,关机,接娃。
星二代也好,普妈也罢,标签撕不掉,那就穿着继续走。
路不宽,可她走得慢,反而没摔。
来源:不凡圆月D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