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首歌到底算谁的,过去靠合同,现在靠热搜。9月17日央视中秋直播结束,后台群访区里,海来阿木对着几十家媒体说:只字不提现在可以算是我的。现场原声被微博账号央视综艺汇同步发出,三小时阅读破亿,直接把原唱于和伟顶到前排。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这首歌最早是电视剧《深
中秋夜一句口误,22天后把QQ音乐、网易云、央视全拖下水,闫妮于和伟跟着背锅
一首歌到底算谁的,过去靠合同,现在靠热搜。9月17日央视中秋直播结束,后台群访区里,海来阿木对着几十家媒体说:只字不提现在可以算是我的。现场原声被微博账号央视综艺汇同步发出,三小时阅读破亿,直接把原唱于和伟顶到前排。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这首歌最早是电视剧《深海》片尾,由于和伟在2023年4月录完,词曲作者分别是张良玉、闫雪峰。
麻烦出在翻唱授权。海来阿木去年12月31日上线自己的版本,拿到三年使用权,却少提原唱。中秋晚会找他合唱,节目组默认观众记得于和伟,结果一句可以算是我的把记忆全搅乱。平台先感受到炮火。10月8日傍晚,QQ音乐把翻唱版踢出热搜推荐,歌曲页冒出红色提示条:本作品为翻唱,原唱于和伟。网易云更狠,直接把最高音质从320K砍到128K,客服答复只有七个字:版权合规复核。这是国内两大头部平台第一次因为艺人一句话给已上架歌曲降权,流量说砍就砍,连缓冲都没有。
于和伟没开记者会,也没发律师函。10月7日晚,他在微博贴出电视剧台词截图:戏里戏外,只字不提,是尊重,也是本分。三十分钟冲上热搜第一,点赞量一百八十万。业内把这条动态称为借戏抒情教科书,既认领原创,又不扩大口水,还给新剧《深海》带去两亿多阅读,一条微博把负面变票房,明星公关课可以结课了。
央视的动作比想象中快。10月8日内部通报流出,重播版音轨被整体替换,节目时长从三分四十五秒压到两分十秒,字幕第一条就是原唱:于和伟,置顶五秒。总台下令,以后所有晚会翻唱须提前48小时向版权管理中心备案原唱信息及授权链。一条后台口误,直接催生总台制度补丁,往后歌手想翻唱,光拿授权不够,还得把原唱名字写进舞美、字幕、主持口播,三道保险缺一道,节目就可能被拿下。
海来阿木在10月9日早上发布第二封道歉信,晒出完整授权合同,期限三年,权利清晰,但承认自己发言不完整,导致公众误读。他承诺10月10日起,演唱会和短视频翻唱全部在首屏标注原唱于和伟。微博热评第一已经换成知错能改,舆情出现拐点。翻唱歌手公开授权链,在过去极少见,这次因为一句失言被迫晒合同,等于给行业打了个样:再小的舞台,也得把版权账本摊在灯下。
闫妮方面最尴尬。她只负责合唱,却被骂上热搜。10月8日深夜,工作室发声明:闫妮仅受节目组邀请完成表演,未参与版权洽谈,已配合央视无偿补录旁白,未来若因该舞台遭遇索赔,责任由海来阿木方先行承担。法律圈把这份文件叫切割共建模板,先用律师函撇清风险,再用补录行动展示态度,舆情监测显示,针对闫妮的负面提及率从27%掉到4%,一夜止血。
事情看似平息,留给行业的余震才刚开始。音乐版权进入流量干预时代,平台不再坐等诉讼,而是主动降权,一句话说错,歌就搜不到。晚会制作方也面临更严审核,原唱信息不写全,节目直接换音轨。对观众来说,以后点开晚会,字幕可能会多停两秒,那两秒就是这次事件刻进系统的代价。
更深层的改变在短视频端。抖音、快手内部已传出消息,翻唱类视频若未在文案或画面标注原唱,将被算法限流。以前靠一句翻唱爆火的网红,现在得先学会写版权备注。平台把责任前移,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一次中秋夜式的翻车。对歌手而言,红得快不够,还得说得准,舞台灯光一亮,每句话都可能写进制度条文。
回看整个过程,没有恶人,只有漏洞。海来阿木有授权,却输在一句话;于和伟是原唱,差点被流量遗忘;闫妮无辜,仍要补录旁白。真正推动改变的是观众,他们用手指投票,把一条后台语音推成全民话题,迫使平台、电视台、唱片公司一起打补丁。下一次,当字幕弹出原唱名字,当平台把音质调低,当晚会要求提前备案,你会想起这个中秋夜,想起那句可以算是我的,然后明白:版权不是合同上的印章,是公众心里的名字,说错一次,就得用十倍力气补回来。
来源:成熟雪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