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的“时尚单品”——幂篱与帷帽的华丽演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8:21 4

摘要:在中华服饰史的璀璨长河中,唐代女性的出行装束无疑是最具魅力与变革精神的篇章之一。其中,“幂篱”与紧随其后兴起的“帷帽”不仅是实用性的遮面服饰,更承载着时代风尚、文化交融、性别意识与审美变迁的深刻内涵。它们是唐代女性的“时尚单品”,更是那个开放、包容、多元的盛世

在中华服饰史的璀璨长河中,唐代女性的出行装束无疑是最具魅力与变革精神的篇章之一。其中,“幂篱”与紧随其后兴起的“帷帽”不仅是实用性的遮面服饰,更承载着时代风尚、文化交融、性别意识与审美变迁的深刻内涵。它们是唐代女性的“时尚单品”,更是那个开放、包容、多元的盛世最生动的注脚。

一、幂篱:从边塞风沙中走来的初代“遮面神器”

1. 起源:胡风东渐,实用为先

- 幂篱(亦作“幕篱”“幂罗”)最早可追溯至西北游牧民族,是古代北方民族为适应风沙环境而创制的头面防护具。它最初为男子骑马所用,后随民族融合传入中原。

- 在北朝至隋代,幂篱已逐渐被贵族女性采纳,成为出行时“避人窥视”的礼仪性装束。唐代初立,承袭隋制,幂篱正式进入宫廷与贵族女性的生活。

2. 形制与材质:神秘而庄重的“全身罩”

- 幂篱以皂纱(黑纱)为主料,质地轻盈却密实,帽体高耸,帽檐宽大,四周垂下一幅长幅的纱罗或丝网,自头顶覆盖至腰间,全身包裹,仅在眼部留出缝隙以视物。

- 《旧唐书·舆服志》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可见其遮蔽之严,近乎“隐身”。

3. 功能与象征:实用与礼教的双重使命

- 实用价值:西北风沙肆虐,幂篱能有效防风、防尘、防晒,是长途骑行的理想装备。

- 礼教意义:在“男女有别”“女子避人”的传统观念下,幂篱成为女性“端庄守礼”的象征,避免“路途被窥”,维护身份尊严。

- 身份标识:多为宫人、贵妇所用,是上层社会女性专属的“高级配饰”,彰显地位与品位。

二、帷帽:从遮蔽到“浅露”的审美觉醒

1. 形制革新:由“蔽”到“露”的关键转折

- 约自永徽年间(唐高宗时期)起,幂篱逐渐被改良为“帷帽”。这一变革标志着唐代女性服饰从“遮蔽”向“展示”的重大转型。

- 帷帽的核心变化在于:

- 帽体改为高圆顶、宽檐的“席帽”式样,更贴合头部轮廓;

- 四周不再全幅垂纱,而是悬挂一圈轻薄的纱网或罗帛,下垂至颈部或肩部,称为“浅露”。

- 面部虽被纱网遮挡,但轮廓清晰可见,妆容、神情若隐若现,更具朦胧美感。

2. 时尚风潮:武则天时代的“女性宣言”

- 武则天执政时期,女性地位空前提升,帷帽成为贵族妇女骑马出行的“标配”,风靡长安。

- 唐诗有云:“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帷帽底,仪容似大哥。”——可见当时女性虽戴帷帽,却自信从容,仪态万方。

- 帷帽常以珠翠、金线、彩绣装饰,考究者更镶嵌宝石,成为身份与审美的双重象征。

3. 社会争议与潮流不可逆

- 唐高宗曾以“过于轻率,深失礼容”为由下诏禁用帷帽,试图恢复幂篱的“庄重”。

- 然而,时尚的力量远胜政令,禁令“初虽暂息,旋又仍旧”,民间照戴不误。这不仅是一场服饰变革,更是女性对自由与美的无声抗争。

三、从幂篱到帷帽:一场“由蔽到露”的社会变革史

| 维度 | 幂篱 | 帷帽 |

| 遮蔽程度| 全身覆盖,仅露眼鼻 | 颈以上微露,脸庞若隐若现 |

| 功能侧重| 防护 + 礼教约束 | 防护 + 审美展示 |

| 流行时期| 初唐(武德、贞观) | 中唐(永徽至开元初) |

| 社会意义| 保守、内敛、礼法至上 | 开放、自信、个性张扬 |

| 文化象征| 传统礼教的延续 | 女性意识的觉醒 |

四、后续演变:胡风盛行与遮面文化的消退

1. 胡帽兴起:从“遮”到“露”的极致

- 开元、天宝年间,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胡风盛行,女性开始佩戴胡帽,如浑脱帽、尖顶胡帽、卷檐番帽等。

- 这些帽子多为皮质或织锦制成,造型新颖,不再附带纱网,女性靓妆露面,自信骑行于长安街头,成为盛唐开放气象的象征。

2. 遮面文化的遗存

- 帷帽虽渐衰,但其精神并未消失:

- 宋代,士大夫家庭妇女出行,常以整幅紫罗“盖头”遮面,称为“幂首”,实为幂篱与帷帽的延续。

- 明清时期,盖头演变为婚礼中的“红盖头”,虽功能转变,但“遮面以示庄重”的文化记忆依然留存。

- 在西北部分地区,类似幂篱的头巾仍用于防风沙,成为实用与传统的结合。

五、文化深层解读:服饰背后的盛唐气象

1. 多元文化的交融

- 幂篱源于胡俗,帷帽融合中原审美,胡帽则直接来自西域——唐代服饰的演变,正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缩影。

- 从“胡服骑马”到“胡帽露面”,唐代女性以服饰为媒介,拥抱世界。

2. 女性地位的提升

- 从被动遮蔽到主动展示,唐代女性在服饰选择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与审美自信。

- 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掌权,女性在政治与文化领域的崛起,也反映在服饰的开放与革新中。

3. 时尚的“自下而上”传播

- 帷帽最初可能起源于民间或边地,后被贵族采纳,再影响宫廷,体现了唐代时尚传播的流动性与包容性。

- 与后世“上行下效”不同,唐代的时尚常由民间推动,政府难以遏制。

六、结语:千年之后的回响

幂篱与帷帽,不只是唐代女性的“时尚单品”,更是一段关于自由、美与文明对话的历史。它们从风沙中走来,穿越礼教的束缚,在盛唐的阳光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它们见证了女性从“被遮蔽”到“被看见”的历程,也映照出一个伟大时代如何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变化,创造辉煌。

今天,当我们看到现代女性佩戴面纱、防晒帽、墨镜出行时,或许能依稀感受到那股来自千年之前的风——那是幂篱的余韵,是帷帽的灵动,是盛唐女性敢于表达自我、追求美丽的永恒光芒。

时尚从未走远,它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换装前行。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