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曰强(1929~2003),字南移。古琴金陵派第十代传人,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湖口县南北港水产场农业分场白浒塘人。生于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古琴协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组长、广陵琴社、梦溪琴社名誉理事、铜山县古琴研究会
古 琴 演 奏 家
梅曰强
梅曰强(1929~2003),字南移。古琴金陵派第十代传人,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湖口县南北港水产场农业分场白浒塘人。生于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古琴协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组长、广陵琴社、梦溪琴社名誉理事、铜山县古琴研究会顾问。
梅曰强的祖父梅成魁是湖口最大的木材商,他的公司沿长江中、下游有很多客户,并在南京有固定销售点和木材加工厂,其父梅其光在新婚不久不幸溺亡,祖父将他母亲许氏送至南京姑妈梅赛春处待产,因此他便在南京出生长大,并受到良好教育,其祖父怕后代子孙忘了老家根本,自制家谱,现保存于梅曰强长子梅士军家中。
梅曰强10岁时,拜杭州“照瞻寺”大休禅师弟子汪健侯先生为师学习古琴兼国画。1952年,他入南京第二机床厂当工会干部。其间,从师于金陵著名古琴家夏一峰、赵云青(女)、蜀派胥桐华(女)及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学琴。得集广陵派之绮丽细腻,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荡狷狂、金陵派文静高逸之韵律而自成一家。被众琴师捧为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多次赴香港、台湾进行琴艺交流及专场演出。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将梅曰强弹奏的《山居吟》《耕辛钓渭》《秋夜读易》《梧叶舞秋风》《佩兰》《离骚》《平沙落雁》等28首乐曲刻制成光盘,作为国家音响资料永久典藏。梅曰强曾出席全国第二、三次古琴打谱会、第一、二届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2000年10月,应江泽民主席特邀,两次为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献艺,并将自制古琴“太古遗音”赠送给希拉克总统,开启了以古琴演奏和古琴为国礼接待外国元首之先河。在南京,他受聘任南京师范学院古琴教师。1999年,梅曰强到九江授课,并带着弟子施宏等抵湖寻访老家故里,由于“98洪灾”毁坏道路而作罢,曾有心以后再来,但终因多种原因未果。梅曰强退休后,受聘为扬州师范学院课外教师。创办“梅曰强琴馆”。
梅曰强晚年奔波于大江南北,传播古琴文化,指点各处弟子,备尝艰辛。2003年春在京偶感风寒,返回南京治疗,谁知一病不起,当年8月29日病逝,享年74岁。其子梅士军将父亲书画作品及制作的古琴赠送给湖口老家博物馆,湖口县政府广场立有湖口名人雕像十四块,其中有梅曰强一块,在扬州建有梅曰强纪念馆。他的弟子们撰文纪念他,著名音乐家陶艺将这些文章合编成《梅曰强纪念文集》,印行传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等著名人物为此书题词。
梅曰强不但善演奏,也精于制作古琴,由于他退休后移居杨州,便在扬州授琴、斫琴,带动了扬州各乐器制作企业从古筝向古琴的大发展,形成了年产值达30多亿元的产业,带动全国古琴大热。他有弟子1000余人,其中佼佼者100多位,他们在全国、全世界赓续着古琴的典雅与深沉,推动着“阳春白雪”走向普及。
梅曰强身高1.75米,国字脸,慈眉善目,晚年留一缕长髯,常穿一件长褂,透着一股道骨仙风。他好交游,轻钱财,弟子遍及海内外,他的足迹也遍及海内外。他性格率真,及至老年,仍象孩童一般。
梅曰强娶丁秀如为妻,丁秀如乃南京大家闺秀,曾为民国政府蚕桑研究院研究员,生子女七人,因子女众多,便辞职在家照料,如今90余岁,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