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AI劳动力市场,想成为智能体界的淘宝|动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8:37 1

摘要:得益于MuleRun 在其平台中嵌入的变现机制,让Agent成为一种可被交易的商品,同时也让Agent制作者能够得到经济激励,并持续贡献自己的能力给到不同用户去付费调用。这种闭环的生态设计,对于 Agent 平台而言很关键。

得益于MuleRun 在其平台中嵌入的变现机制,让Agent成为一种可被交易的商品,同时也让Agent制作者能够得到经济激励,并持续贡献自己的能力给到不同用户去付费调用。这种闭环的生态设计,对于 Agent 平台而言很关键。

文 |动点科技

作者|黄尘

排版|Miziko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在AI应用百花齐放的当下,一个新概念正悄然引发关注:AI劳动力市场。不同于以往只展示模型能力的平台,它让AI“打工”,让用户雇佣智能体完成任务,并且这些智能体还可以被买卖、分成、复用。

这就是 MuleRun(中文名“骡子快跑”),其号称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数字劳动力市场的平台,试图搭建一个智能体的大商城,让AI不只是工具,更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劳动力。

这个概念或许听起来很高大上,不过AI Agent(AI智能体,即具备某种自动化能力的“数字助手”)大家想必是不陌生的。而这个人工智能数字劳动力市场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创建、发布、调用不同的AI Agent。

笔者注册了一个号,体验了几天,感觉MuleRun有点类似一个应用商店,在 MuleRun 的官网首页及其“Explore”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已经上架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 Agent,被频繁使用的Agent有72个,涵盖了从图像生成、视频处理、内容创作、网页操作、游戏代练、投资研究等领域,用户可以凭借注册初始提供的2000分支付并使用不同的Agent(按使用次数计算,一般一次不会超过100分)。

由于免费版的访问内容有限(最多支持1个并发智能体会话,10GB存储空间每月定期清空的,对模型/工具/智能体的访问受限,且无信用额度充值功能),MuleRun提供了多种不同级别的增值服务套餐。

比如Plus套餐每月收费19.9美元,可支持最多5个并发智能体会话,存储空间提升到100GB ,能完全访问模型/工具/代理,还提供API及MCP密钥、高峰时段优先访问、新功能提前体验和社区支持。Pro套餐的价格更进一步,每月收费99.9美元,支持最多30个并发智能体会话,存储空间高达1TB,同样具备完全访问权及API和MCP密钥,还享有高峰时段优先访问、新功能提前体验以及电子邮件和工单支持服务。企业套餐则需自行联系销售,提供组织管理、私有代理、按使用付费的工具/模型和存储/资源、专用运行环境以及专属支持和服务级别协议等更高级的定制化服务。

得益于MuleRun 在其平台中嵌入的变现机制,让Agent成为一种可被交易的商品,同时也让Agent制作者能够得到经济激励,并持续贡献自己的能力给到不同用户去付费调用。这种闭环的生态设计,对于 Agent 平台而言很关键。

此外,Runtime(持久运行时环境)也是 MuleRun 标榜的关键技术点。

在MuleRun的技术博客里,有一篇题为“No More Brains in Vats: Why Agent Runtime Matters and How MuleRun Unlocks It”的文章,就专门讨论了为什么运行时环境(runtime)是 Agent 世界中常被忽略但又极为关键的一环,以及 MuleRun 如何在这方面提供差异化能力。

传统很多 Agent 或自动化工具是运行在受限的沙箱环境、无状态/短会话的模式中,而 MuleRun 提供一种更可定制、带有持久文件系统、可安装库、跨任务/跨会话状态保持的执行环境。

在MuleRun里,Agent 可以访问本地文件系统、安装软件、调用原生库、配置自定义运行环境等,这使得 Agent 不再仅限“在浏览器性交互”或“API 调用”的形式,而更像“真正的数字员工”在一个可控机器上运作。

举例来说,有个Agent 甚至能在 Windows 环境中利用 GPU、键鼠控制等手段自动刷《崩坏:星穹铁道》的游戏。这种复杂任务如果用纯浏览器自动化或无状态接口是很难实现的。

凭借“快速铺设+多样化Agent”策略,MuleRun能在短期内吸引使用者去尝试、下沉到各类垂直场景中。

当前业界逐渐形成一种共识:AI的未来不应只局限于单一基础模型的能力,而应走向“基础模型+智能体(Agent)+业务运行能力”的协同架构。将Agent模块化、使其能力成为可流通的商品,正是推动AI应用规模化落地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趋势下,MuleRun作为该赛道的早期探索者,已展现出一定的先发优势。

如果能吸引大量 Agent 制作者加入,形成“提供能力-分成收益-用户调用”的正反馈生态,那么平台就可能成长为 AI 能力基础设施。对于长期来说,这种平台路径比单打独斗的产品更具爆发力。

税友股份亿企赢CEO王安笑在不久前的采访中表示:“撬动用户愿意付费的核心点在于AI产品推出后,他们可以真实感受到AI降本增效的效率。对企业而言,一旦能明确AI产品带来的效果,投入产出比明确,付费意愿就比较强烈。”但是在MuleRun这里,暂时还没看到这种可能。

一方面,MuleRun 仍处于较早期,需要从零开始引流、建立信任和使用者社区。另一方面,Agent运行时所需的高成本隔离环境、复杂的安全管控和资源调度机制抬高了基础设施投入,而合理的定价策略与价值匹配仍是难题。

近日,OpenAI在自家的开发日活动中表示,ChatGPT已正式开放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用户今后可在聊天界面中直接使用外部服务完成任务,无需切换应用。

在官方演示中,工作人员通过ChatGPT调用Canva生成了一张宠物遛狗业务的海报,并进一步制作推介演示文稿;随后又通过Zillow查询匹兹堡房源,系统生成可互动地图并支持后续问答。

首批可用的应用包括Booking.com、Canva、Coursera、Expedia、Figma、Spotify和Zillow,未来几周还将陆续接入DoorDash、OpenTable、Target和Uber等服务。此前,ChatGPT已支持在Etsy上直接购物。

OpenAI称,年内将上线应用审核与目录功能,并开放变现机制。如果正式上线,对MuleRun会有不小的冲击。OpenAI 已有大量用户,品牌影响力、模型基础设施和ChatGPT 生态都不是初生的MuleRun可以比拟的,当OpenAI等拥有底层模型能力的大厂也开始支持第三方应用,上面的应用或Agent 可直接获得可观流量,MuleRun 必须提供强差异或高价值的 Agent,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

事实上,MuleRun尚未公布用户规模和营收等相关数据,但第三方流量统计平台SimilarWeb数据显示,MuleRun 8月的总访问量为25863,全球排名为816803,中国排名为79240。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称阿里云曾参与MuleRun的早期投资,但并未披露投资时间和具体金额。

AI Agent虽在近年备受研究与产品界关注,但真正将其转化为可交易商品或服务的平台仍寥寥无几。MuleRun 的创新之处在于,将 Agent 能力封装为可被租用、售卖和调用的商业单元,推动其走向模块化、产品化与市场化——这一思路本身具备较强的颠覆性潜力。

若能成功落地,MuleRun 有望成为 AI Agent 领域的“淘宝”,持续连接开发者/团队与需求方,构建起活跃的智能体交易生态。

但客观而言,初创平台在技术、市场与生态博弈中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即便MuleRun在一些场景上有先发、创新与差异化的机会,但长期下来是否能形成护城河,还要打一个问号。

- - - - - - - - END - - - - - - - -

互动话题

如果把MuleRun比作AI界的淘宝,你最想在这个市场上购买或出售哪种AI能力?

快来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精彩好文值得推荐!

一键转发,戳个在看!

来源:动点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