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春节刚过,兰州的积雪还没化透,母亲持续了七天的高烧终于退了。看着她捧着保温杯小口喝水的样子,我心里松了口气——这场全家都没能躲过的甲流,总算要画上句号了。
转载自:免e在线公众版
2024年春节刚过,兰州的积雪还没化透,母亲持续了七天的高烧终于退了。看着她捧着保温杯小口喝水的样子,我心里松了口气——这场全家都没能躲过的甲流,总算要画上句号了。
那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母亲咳嗽了两声,我只当是流感后遗症。谁能料到,这声咳嗽竟像根细细的引线,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点点燃开,最终牵出一场与肺癌漫长对峙的战役。
1
发烧七天,竟掀开一场风暴
2024年2月,我们全家刚从甲流里缓过来,母亲却突然发起了高烧。好不容易退了烧,又连着输了七天液,可那咳嗽却像在肺里扎了根,做了十天雾化也不见好转。我心里的弦越绷越紧,总觉得不对劲,赶紧拉着她去医院做CT,就怕那让人揪心的“大白肺”找上她。
然而,在CT检查的过程中,医生脸色凝重地让我给母亲直接办理住院,并做进一步检查。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PET-CT的结果出来时,医生的声音像重锤敲在心上:“纵隔淋巴结有癌细胞浸润,初步判断已处于进展期” 这句话像一记闷雷在耳边炸开,眼前顿时天旋地转,手里的报告几乎要攥不住。怎么可能?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平时连感冒都很少沾边,怎么会突然患上肺癌?还是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肺癌?我反复在心里追问,却找不到任何答案。
2
从兰州到北京: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慌乱过后,我强迫自己让理智回笼——现在绝不是崩溃的时候,必须先摸清情况,拼尽全力找出治疗的可能。接下来的10天里,我和父亲带着母亲辗转兰州、北京多家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的病理报告最终敲下了“小细胞肺癌Ⅲ期”的诊断,彻底打破了我们最后一丝侥幸。
母亲一直以为只是肺结节需要复查。直到那天,导医无意间将写着“恶性肿瘤”字样的检查单递到她手中。她红着眼眶说:“不治了,别拖累你们。”我和父亲紧紧握住她的手:“钱能再挣,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我们卖房子也要治!” 或许是家人的坚持触动了她,母亲终于红着眼眶点了点头。
可命运的考验还没结束。最手足无措的时候,父亲在陪诊期间突发心梗,我一边照顾他,一边咨询专家确定母亲的治疗方案。几番权衡后,我们决定回到甘肃省肿瘤医院治疗,采用北京专家建议的依托泊苷+顺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案。甘肃省肿瘤医院的主治医生说,免疫治疗药物有进口药和国产药,为了那一点点可能更长的生存期,我们咬牙选择了进口药。
3
治疗副作用“七十二变”,见招拆招
抗癌路上,最让人揪心的不仅是病情本身,还有治疗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我们只能见招拆招,一步步硬扛。
开始化疗后,母亲就被剧烈的恶心呕吐折磨得吃不下饭。进口止吐针效果有限,我便翻遍资料,试着用玫瑰花、姜丝和陈皮熬水,在化疗前让她当茶喝。辛辣的姜能暖胃,陈皮的清香缓解反胃,玫瑰则舒缓情绪。同时,我每天搀着她在病房走廊散步——走几步,歇一歇,软磨硬泡逼着她咽下一小口粥。
最让人揪心的是骨髓抑制,导致母亲的血小板一度跌到危险值,医生紧急安排输血小板。那段时间,我每天变着法子给她补充营养,渐渐地看到指标慢慢回升,我和父亲都松了一口气。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在魏世鸿主任的专业建议下,母亲开始接受胸部放疗。谁也没料到,放射性肺炎突然袭来,那天夜里,母亲高烧到39度,憋喘到无法平躺。主治医生守着母亲做完检查,直到确定治疗方案才离开。20多天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母亲硬是凭着一股“不能倒下”的劲儿扛了过来。
4
病情发生变化,被迫再次“升级打怪”
阶段性治疗过后,母亲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日常的状态也愈发平稳。可谁也没料到,2024年10月的复查报告,像一声猝不及防的警报划破这份平静。那一天,我攥着报告单的手比寒风更凉——这意味着我们又要开启一场新的“打怪”征程。
魏世鸿主任再次敲定了放疗方案:10次全脑放疗配合5次局部加强。放疗开始后,母亲开始频繁头晕,走路时摇摇晃晃,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使不上力。看着她扶着墙慢慢挪步的样子,我的心揪成一团。
除了按医嘱使用甘露醇、定时吸氧等缓解不适,我还着力于提升母亲的免疫力,从饮食上打起了“营养攻坚战”:西北人爱吃的面条从餐桌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玉米、南瓜、红薯这些膳食纤维丰富、营养更全面的杂粮,同时每天保证高蛋白质的摄入等。
也是从这时起,母亲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胸腺法新。起初我只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效果竟慢慢显现:她从扶着墙只能走十几步,到一个月后,竟能绕着楼下慢慢走半圈了,我们就一直坚持用到现在。更让人欣慰的是,随着治疗推进,母亲的症状一天天减轻,复查结果也一次比一次乐观。这场“升级打怪”的硬仗,我们总算又一次险中求胜。
5
阴影褪去,靠的是这些抗癌细节
如今每月一次的免疫治疗和复查仍在继续,指标偶尔会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始终稳稳地踩在可控范围内。与癌症过招的这一年半,我们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出一套破局癌症的“生存法则”——它不是某一种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是四大核心要素共同筑起的坚固防线:
要素一:
规范治疗是这场战役的“主心骨”。从兰州初诊时的果断转院,到北京病理确诊后的治疗方案敲定,再到甘肃省肿瘤医院魏世鸿专家团队根据母亲身体状况制定放疗方案,每一步都踩在科学的节点上。即便是24年5月发现肺部新空洞伴周围炎症时,我们也没有盲目穿刺,而是听从专家建议“以治代查”,最终用治疗效果验证了判断。事实证明,相信医生,跟着专业医生团队走,才能少走弯路。
要素二:
免疫力则是藏在身体里的“隐形铠甲”。治疗期间,我一直很重视提升母亲的免疫力,不管是营养支持还是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胸腺法新。事实最终给了我们肯定:母亲流感季没再感冒,化疗期间肝功能始终稳定,从走不动路到如今每天一万步…..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都是身体的抗癌力悄悄增强的信号。
要素三:
心态是对抗癌症的“精神疫苗”。母亲刚得知病情时说“不治了”,如今却能笑着跟牌友说“我这病啊,就得跟它磨”。我常给她讲病友群里的故事:有人带瘤生存 5 年,有人甚至生存超过10年。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她明白,癌症不是终点站,而是需要换种方式生活的转折点。如今的她不仅接受“带癌生存”的状态,甚至学会了与之共处。
要素四:
适度锻炼是激活身体机能的“开关”。母亲如今每天雷打不动的走一万步,运动像给身体上了发条,使她整个人都透着活力与能量。医生说,规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甚至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6
生活重启,平凡日子里的奇迹
随着癌症的硝烟渐渐淡去,母亲的生活正以全新的节奏慢慢重启。清晨六点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厨房,母亲站在灶台前搅动着锅里的粥,为我们准备早饭,仿佛这只是一年中最普通的一个早晨——可只有我们知道,这一勺一勺搅动的,是曾被病痛打断的,重新归位的烟火气。
如今,母亲的生活规律得像钟表:清晨散步、午后打牌、傍晚泡脚吸氧。最让我骄傲的是,前阵子她竟跟着我们徒步走完了官鹅沟景区,看着她在栈道上稳步前行的背影,我感受到了一种劫后余生的踏实。
这一年半,我也学会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癌症不是终点,而是一场需要全家人并肩的战役。我想对其他患者家属说:别被癌症吓倒,规范治疗,调整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好的心态,奇迹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
专家点评
魏世鸿教授
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二病区主任
该患者确诊小细胞肺癌时已属进展期,且后续病情出现了变化。为此,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先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基础抑制肿瘤进展,同步配合胸部放疗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随着病情变化,又针对性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局部加强放疗,后续以免疫治疗维持,辅以免疫调节治疗改善身体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胸腺法新的使用,不仅能与放化疗、免疫治疗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还能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助力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1]。
面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应因疾病凶险而放弃治疗。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结合不同治疗手段的优点,同时兼顾全身免疫状态的维护,帮助患者在与肿瘤的博弈中获得更有利的局面,让高质量长生存成为可能。
点评专家简介
魏世鸿 教授
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甘肃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主任;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专家组委员(第二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第十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营养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食管癌专委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服务交流中心肿瘤精准放疗技能培训项目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的诊断、放疗、综合治疗、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参考文献
[1]Zhang HT, Liu FJ, Wang DQ, Xiong YX, Zhao YY, He WZ, Zhang PX, Zheng SY, Xia B, Situ Y, Wang MR, Liu QW, Hu Y, Xia LP, Qiu B, Liu 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integrating thymosin α1 into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consolidative immunotherapy in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5 Jul 31;14(7):2710-2722. doi: 10.21037/tlcr-2025-190. Epub 2025 Jul 28.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