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高发季节,同时叠加国庆、中秋节后返程高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扩散双重压力。为全力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条,进一步提升爱国卫生运动质效,现就节后全市持续深入开展“两清一灭”爱国
当前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高发季节,同时叠加国庆、中秋节后返程高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扩散双重压力。为全力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条,进一步提升爱国卫生运动质效,现就节后全市持续深入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攻坚行动通知如下:
一、行动时间
即日起至10月底,每周开展2次(周二、周五)、每次半天的“两清一灭”(清积水、清垃圾、灭蚊虫)爱国卫生攻坚行动。
二、行动内容
深入贯彻“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域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全力阻断蚊媒传播途径,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一)持续深入开展“两清一灭”攻坚行动
各地各单位要常态化落实每周开展2次、每次半天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积水”,组织拉网式排查,不漏死角、不留盲区,全面清除工作地和居住地范围内的蚊媒孳生地,及时疏通沟渠、下水道,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全域“清垃圾”,结合“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广泛动员各行各业、机关单位、家庭、社区、志愿者开展楼顶天台、阳台、院子露台、卫生死角等专项集中清理,全面清理各类积水容器、垃圾杂物。全力“灭蚊虫”,各网格化区域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灭蚊消杀,对蚊虫密度较高的,适当增加消杀频次,同时倡导群众居家点蚊香、喷灭蚊剂,安装纱窗纱门,外出使用驱蚊液、着长衣长袖。
(二)坚持联防联控落实重点领域防蚊灭蚊措施
各地各单位要压实防蚊灭蚊主体责任,聚焦重点领域,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坚决清除关键领域、重点场所聚集性传播风险。
住建部门要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在建工地等落实环境卫生治理、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落实防制措施,加强日常巡查监管。
城管会环卫、园林绿化部门要加强辖区(含公园、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督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及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和栖息场所。
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指导督促农村厕所、农田、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清理蚊虫孳生地。
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道路水路和城市客运领域交通运输工具及客运站场、交通建设工程、公路两侧用地范围的卫生和环境整治和灭蚊。
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并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卫生健康要会疾控部门指导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好本单位的防蚊灭蚊工作,加强技术指导、蚊媒密度监测,及时评估防制效果。
教育、人社、民政、商务、文广旅体、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依职责督促学校、托幼机构、福利养老机构、酒店商超、文旅及体育场所(特别是旅游景区、网红景点等)、农贸市场、食品经营单位等重点场所机构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及时清理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和栖息环境。
其他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发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管理服务行业单位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工作,督促易于孳生蚊虫的重点场所落实防制措施,组织开展防蚊灭蚊行动。
三、行动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深刻认识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广泛发动市民群众持续清积水、清垃圾、灭蚊虫,全力切断蚊媒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和扩散蔓延。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要统筹组织,构建“一盘棋”指挥体系,镇街要实施网格化管理,细化片区划分,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村居(社区)要抓好末端落实,确保宣传动员深入家家户户、深入人心。党员、干部职工要下沉村居(社区)一线,提倡全员参与,支持配合村居(社区)开展“两清一灭”工作。
三要落实“1130行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落实防蚊灭蚊“1130行动”,即全体干部职工每天上班后或下班前,花1分钟检查并清理本人办公区域及公共区域的积水和垃圾;每周二、五各开展1次爱国卫生统一行动日活动,每次半天,积极清理责任区内的蚊媒孳生地,及时开展成蚊灭杀;发动家庭成员“大手拉小手”积极参与,每天花3分钟检查并清除家里、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积水和垃圾;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要主动加强蚊媒密度监测,积极创建“无蚊单位”。
四要形成闭环管理。各地各单位要组织跟踪督导,持续对下属、监管单位、重点场所开展日常巡查和监督指导,建立工作台账,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做好销账、闭环管理。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广泛开展防蚊灭蚊等科普知识宣传,倡导防蚊灭蚊“七天七招工作法”、“1130”行动,提高全民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
来源:粤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