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呢,就在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一部纪录片时,一个记者直接把这事儿扔到他面前问了。普京的回应简单得让人挑不出毛病,却一下子就把球踢了回去,让提问者有点下不来台。
说起普京这人,在国际舞台上总少不了争议。西方媒体老爱给他贴标签,从克里米亚事件到叙利亚行动,再到最近几年俄乌局势,动不动就把他描绘成全球不稳定的源头。
2018年那会儿,这种声音特别响亮,尤其是大选前夕,美国和欧洲的评论员们天天嚷嚷,说普京是世界头号麻烦制造者。
结果呢,就在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一部纪录片时,一个记者直接把这事儿扔到他面前问了。普京的回应简单得让人挑不出毛病,却一下子就把球踢了回去,让提问者有点下不来台。
先说说背景吧。普京从1999年底接手俄罗斯时,国家正乱成一锅粥。苏联刚解体没几年,经济崩盘,寡头横行,车臣战火烧得正旺。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GDP掉到谷底,通胀率高达2500%,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的。普京上台后,先是稳住军心,搞反恐行动,把车臣那边的乱局压了下去。
然后是经济改革,税率降到13%的平税制,吸引外资滚滚而来。石油价格那几年正好起飞,从每桶20多美元窜到100美元以上,俄罗斯外汇储备从区区120亿美金堆到6000亿。
贫困率从三成多降到一成不到,养老金翻了好几倍。老百姓看在眼里,觉得这领导靠谱,2000年大选他拿下53%的票,2004年直接71%。这不是吹牛,是世界银行和IMF的数据摆在那儿。
可好景不长,西方那边开始不爽了。2003年,普京收拾了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那帮石油寡头,说他们腐败勾结外国势力。结果,霍多尔科夫斯基锒铛入狱,西方媒体炸锅了,叫嚷着这是政治迫害。
从那以后,普京的形象在欧美就变味了。200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晃荡了下,但他当总理时推出刺激计划,失业率稳在6%左右,没让事儿闹大。
2012年他第三次当选总统,任期改成六年,街头有抗议,但得票率还是64%。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这下彻底点燃导火索。
欧盟和美国甩出制裁,冻结资产,禁运技术。普京呢,坚持说这是历史正义,顿巴斯地区的俄语居民求助,他不能不管。国际法院和联合国文件里,这事儿纠缠到现在。
到2018年,普京第四次竞选总统,得票率76.7%。大选前,西方舆论攻势猛烈,CNN和BBC天天播报,说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普京是幕后黑手。
就在这节骨眼上,俄罗斯一频道推出纪录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2018》,导演是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这位记者在俄媒圈子有名,主持过不少政治脱口秀。片子里,他代表媒体抛出问题,直指普京被西方叫作全球首要威胁。
普京的回答是:去问那些坏蛋去。这话一出,索洛维约夫自己都愣了会儿,后来在节目里承认,这回应太机灵了,让他没法接茬。
纪录片3月10日首播,迅速火遍俄国内网,播放量破千万。俄罗斯报纸报和今日俄罗斯都转载了这段,强调这是对西方双标的反击。
为啥这回应这么管用?说白了,它戳中了问题的痛点。西方媒体总爱用道德高地指手画脚,可自己干的那些事儿呢?
伊拉克战争基于假情报,死了几十万平民;利比亚轰炸后,国家直接成烂摊子;阿富汗撤军时,喀布尔机场乱成一团,丢下无数装备。俄罗斯在叙利亚打击ISIS,帮巴沙尔稳住局面,西方却叫嚷这是帝国主义。
普京的点子是,别光盯着我,你们那些干坏事的家伙才该自省。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提醒大家,国际事务不是黑白分明,实力说话。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有核武库,西方忌惮是正常的。但普京上台后,一直推多极世界,和中国、印度建伙伴关系,不想单干。
这事儿播出后,影响不小。俄罗斯国内,支持率蹭蹭上涨,大选他轻松胜出。国际上,路透社和卫报报道了这段,标题多是“普京机智回击媒体”。但也有人酸溜溜,说这是宣传把戏。
事实是,2018年下半年,普京去赫尔辛基见特朗普,谈军控,缓和了点气氛。接着是圣彼得堡经济论坛,签下几百亿的能源合同,中东和亚洲国家蜂拥而来。
俄罗斯经济那年增长1.6%,不算爆表,但稳住了。能源出口占GDP四成,天然气管道通到土耳其,绕开乌克兰,西方制裁没完全卡死脖子。
再往前推,普京的路子一直是这样。2019年,他主持瓦尔代论坛,邀请全球学者辩论,强调主权平等。
2020年新冠来袭,俄罗斯第一个批斯普特尼克V疫苗,出口到50多个国家。国内封城,经济掉4%,但失业率只到5.8%。2021年宪法修了,任期重置,他第五次当选到2030年。
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启动,普京解释是为保护顿巴斯俄语居民,回应北约东扩。西方反应激烈,SWIFT踢出俄罗斯,油价飙到130美元。
但俄罗斯转向东方,对华贸易破2000亿,卢布汇率稳住。2023年,军工产量翻番,苏-57战机列装,能源对亚太出口增30%。
到2024年3月大选,普京得票87%,创纪录。5月宣誓,焦点是乌克兰和谈。他去中国见中国领导人,谈“一带一路”和欧亚联盟。2025年上半年,金砖扩到10国,去美元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GDP预计超2万亿,增长3.6%。
索洛维约夫还在主持节目,偶尔提这事儿,说它体现了俄罗斯的韧性。普京最近在纪录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25年》里聊了上任25年,承认西方无视俄罗斯利益,但强调国家要自强。
这回应不光是机灵,还透着俄罗斯的底气。从情报官到总统,普京走过克格勃生涯,东德站的日子让他见识了冷战把戏。回国后,当圣彼得堡副市长,处理经济危机,积累了基层经验。中央任职时,打击腐败,建联邦安全局。
老百姓记得的是,他让俄罗斯从90年代的耻辱中爬起来。西方标签再多,也挡不住事实:俄罗斯军力全球第二,航天站模块独家供应,北极航道开发领先。
当然,争议没少。克里米亚、叙利亚、选举透明度,这些事儿西方咬着不放。普京的强人作风,也让反对派叫苦。
但从数据看,民调显示70%以上俄罗斯人支持他。为什么?因为国家稳定了,工资涨了,边境安全了。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看俄罗斯是反霸权代表,和非洲联盟签协议,帮几内亚建水电站。
说到底,这事儿反映了大国博弈的常态。媒体标签是软刀子,实力才是硬道理。普京的回应接地气,就跟街坊聊天似的,直接怼回去,不玩虚的。
西方双标不是一天两天,俄罗斯学聪明了,转身抱团东方。未来咋样?多极世界是大势,俄罗斯不会再当软柿子。老百姓日子过得去,国家腰杆硬了,这就够了。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